梁实秋:知识分子喝茶有什么讲究?

梁实秋:知识分子喝茶有什么讲究?

冰心看梁实秋(1903-1987),是朵花。色香味都有,才情趣俱全。

我们看梁实秋,是一杯茶。

在公园里,一杯茶可以定终身。

在家里,一杯茶可以尽孝道。

在客厅,一杯茶尽显礼仪。

这个说不懂茶道的人,一生都以茶践行生活。

到了晚年,他念念不忘的,是一杯茶,只是不知道,受 他委托去看地方的两位女儿,有没有坐在父母曾坐过的地方喝一杯茶?

又有没有一个人走过来,为她们付茶钱?

一道考高中生品位的题目

梁实秋在《记黄际遇先生》谈到他们在青岛大学教书时的往事,青岛“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的气势,吃茶要吃名茶荟萃,茶器要红泥小火炉,走的是正是功夫茶的精致路数。

多年后,有一次,我看到高中语文课本上出了道阅读理解题,选的就是《记黄际遇先生》这篇。第一题考的是理解力,选正确与否。

其中一个选项是:

A.招待朋友喝茶,黄际遇先生用的是名茶“大红袍”“水仙”,这说明他日常生活过于奢侈。

出题者给出的标准答案解释说,不能选A项,作者“用的是名茶’大红袍’、‘水仙’之类”有误,原文的是“起码‘大红袍’、‘水仙’之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说明他对喝茶的讲究。

感情这是考究学生的品味呐,出题者不仅了解茶,还了解茶的价位,但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做出这样的判断题恐怕还是很难的,这非得是在茶人家耳濡目染的人才会想的到“大红袍”与“水仙”这类茶价格与品味的而对应关系。

好比我们今天和普洱茶,一说起码是喝 冰岛与班章这样的茶,也会吓跑很多人,原因很简单,太贵啦!

接下来这题占6分。

“黄际遇先生是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题在本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出题人给出的答案:

1.讲究喝茶或对吃(烹饪)很考究;(2分)

2.精通象棋,棋艺高超或用毛笔写日记或书写常用古体字;(2分)

3.诙谐风趣,有朋欢宴时笑话最多。(2分)

吃喝考究、象棋、毛笔字、古体字、诙谐风趣这些词一组合,黄际遇先生的名士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我上学那会,梁实秋出现在教材里,还是资本家的“乏走狗“,他的品位是与人民作对。现在,人民要向他学习怎么喝茶了。

青岛酒中八仙

黄际遇是潮州人,他与梁实秋一样,都是受杨振声之邀,从别人的地方到国立青岛大学当教授,同期去的还有梁实秋的好友闻一多等人。天南海北的教授名士风云际会,杨振声就组了一个酒局,名曰:青岛酒中八仙。成员有校长杨振声、教务长赵太侔、外语系主任梁实秋、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秘书长陈继超、教授黄际遇、总务长刘康普(本钊),唯一的女性是诗人方令孺。

梁实秋回忆说,他们轮流在顺兴楼和厚德福两处聚饮,三十斤一坛的花雕抬到楼上筵席之前,每次都要喝光才算痛快。酒从薄暮时分喝起,起初一座十二人左右,喝到八时,就剩八九位,开始宽衣攘臂,猜拳行酒,深夜始散。“优势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不自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杨振声善饮、豪于酒,他“尤长姆战,挽袖挥拳,音容并茂“,”一杯在手则意气风发,尤嗜拇战,入席之后往往率先打通关一道,音容并茂,咄咄逼人“。

赵太侔“有相当的酒量,也能一口一大盅,但他从不参加拇战“。

闻一多“酒量不大,而兴致高。常对人吟叹‘名士不必需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黄际遇“每日必吟,宴会时拇战兴致最豪,嗓音尖锐而常出怪声,狂态可掬“。陈季超喝酒”豁起拳来,出手奇快,而且嗓音响亮,往往先声夺人,常自诩为山东老拳“。

刘本钊“小心谨慎,恂恂君子。患严重耳聋,但亦嗜杯中物,因为耳聋关系,不易控制声音大小,拇战之时声音特高,而对方呼声,他不甚了了,只消示意令饮,他即听命傾杯”。

方令孺“不善饮,微醺辄面红耳赤,知不胜酒,我们亦不勉强她“。

梁实秋没有说自己的酒态,可是,一个六岁就醉过酒的人,能差到哪里去?他的经典名言是“酒有别肠,不必长大“。青岛往事,他总结说:”当你那纵酒,哪里算的是勇,真是狂。“重要的是,”自由令人低回的情趣在“。

年轻时没有肆意过,老了后的回忆一定大打折扣。不出出丑,又怎么会有话题呢?

梁实秋说,我们看到的那些古代诗人画像,一个个都是宽衣博带,飘飘欲仙,好像不是人间烟火的样子。比如,《辋川图》里的人物,在那里弈棋饮酒,投壶流觞,哪个不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

可是,我们不只有慕摩诘当年,千古风流,我们也要体会他在苦吟时堕入醋瓮里的那副尴尬相,只是没有人给他写话流传罢了。同样,我们凭吊浣花溪畔的公布草堂,遥想杜陵野老典衣易酒卜居茅茨之状,吟哦沧浪,主管风骚,可是他在耒阳抂啖牛炙白酒胀饫而死的景象,一点也不雅观呐。

不能只谈好的一面,也要说说囧态,这样才能构成所谓的情趣。

更何况,大醉后,还有醒酒之物呢。

用功夫茶醒酒

大醉后,黄际遇会带着梁实秋他们到一个老乡的会所喝茶。黄际遇的老乡是章林的蚁兴记老板,主要经营的就是茶叶,他的商号开在青岛闹市区。两位潮州人对吃喝都有要求,精致的功夫茶着实让这些大教授开了眼,多年后回想起来,都是满室生香。

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娈婉卯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

不知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这茶最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功夫茶,要有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工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

梁实秋算是文人里喝茶讲究的人,但遇到功夫茶行家,一堆茶具,一系列动作,一套套喝茶方式以及一群伺候喝茶的人,就真真败阵下来。他不服啊,就回家翻书,还真给翻出来了。“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浙江绍兴人俞蛟所记《潮嘉风月记》,是最早记录功夫茶泡法的。其书里说: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砾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

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

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非拇战轰饮者得领其风味。余见万花主人于程江月儿舟中题吃茶诗云:“宴罢归来月满阑,褪衣独坐兴阑珊,左家娇女风流甚,为我除烦煮凤团。小鼎繁声逗响泉,蓬窗夜静话联蝉。一杯细啜清于雪,不羡蒙山活火煎。“蜀茶久不至矣,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彝。极佳者,每斤需白镪二枚。六蓬船中食用之奢,可想见焉。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梁先生在《喝茶》里,开篇就老老实实地交代,我是不懂什么茶道的,也不通《茶经》,喝不到卢仝那种七碗下肚后就两腋生风要成仙的感觉。即便是要装也装不像啊。

那么,梁实秋喝茶到底讲不讲究呢?按照茶界的标准看,也许没讲究到哪里去。要是他的文章在当下写出,就会像今年5月蔡澜说中国茶道那样,被茶人追着批评。蔡澜不喜欢闻香杯,看不惯茶艺表演中泡一道就说一通陈词滥调,他推崇潮州功夫茶与文人茶。

梁实秋践行的,也是文人茶的传统。他留洋回来,办的第一份杂志就叫做《苦茶》。

摘选自《民国茶范》,周重林·李明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