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蘇軾有很多的好朋友,陳襄是其中的一個,蘇軾在杭州做通判期間,陳襄在那裡做太守,也就是知州,雖然僅有兩年的時間,但是兩個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蘇軾的詞集當中,有關陳襄的有十二首之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中的一首,《清平樂 秋詞》

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杭州西湖,蘇軾與陳襄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如上所述,這首詞寫於熙寧七年,陳襄要被調走到應天去了,而蘇軾也要去山東密州了,兩個人曾在這裡,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怎麼能捨得分別呢,於是依依惜別,寫下了這首詞。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

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夕陽下的淮河

陳襄要從杭州去應天也就是今天的商丘了,蘇軾捨不得他走,這裡他設想陳襄一路上經過哪些地方,好像心也隨之而去了,表現出那種真誠的心意。

清淮指的是淮河,而汴河是古運河,因為陳襄要從杭州去商丘,這是一定要走的路。汴河在北宋時期,相當繁盛,漕運船隻來來往往,而陳襄要去商丘也要經過這條河。因為它和黃河相通,所以說濁汴。而蘇軾想到陳襄過了長江之後,再經過淮河之後就要進入汴河了。他既為陳襄祝福,有關切之情,同時也想到了汴淮沿岸的美景,而自己不能與之一同欣賞了。他這裡想到了自己與朋友以前遊玩的情景。

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

紅旆這裡指太守的儀仗。陳襄到應天的時候,想來就快到了秋天了吧,黃葉凋零,深秋時節。梁王故苑,這裡指的是漢景帝的親弟弟,劉武。他過繼給了劉勝,繼嗣梁王,仗著母親竇太后的寵愛,梁國勢力強大。

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商丘古城

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築架空通道,從宮殿連接到平臺長達三十多里。他建造方圓三百多里的東苑,擴展睢陽城至七十里。他經在這裡狩獵、宴飲,大會賓朋。 史載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常雲集梁園,成為梁孝王的座上賓。 而“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自己的朋友陳襄就要來商丘了,蘇軾怎麼能不想到這些呢?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

攜壺也叫穿帶壺、穿帶瓶、背水壺、背壺等。它是典型的泥質製品,流行於宋、遼、金、元、明、清各代,因為壺的兩側有穿帶或繩索的環耳溝漕而得名。古代有攜壺行醫的典故。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在賣藥﹐賣好藥後就跳進壺裡。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豐盛。費於是向他學道。

李白又有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而這裡蘇軾說的是與李白意思相同:觀光遊玩的意思。

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陳襄(1017~1080)北宋理學家、“海濱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時期名臣

這裡蘇軾又想到了過往,他們在西湖上,“遊舫已妝吳榜隱,舞衫初試越羅新。”他們一起觀潮,“儂欲送潮歌底曲,尊前還唱使君詩。”。他們一起遊玩的情景,時常讓蘇軾記起。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蘇軾還想起“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他們經常一起喝酒,“黃菊籬邊無悵望,白雲鄉裡有溫柔。”他們經常一起和詩,“錢塘風景古來奇,太守例能詩。”而今你要走了,遠去河南商丘,不知何時再能相見,看看眼前的景物,想想你要遠去遠方,蘇軾禁不住要問,“畫堂新構近孤山,曲闌干,為誰安。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我想蘇軾肯定想到了這些,思緒也到了遠方,與自己一同遊玩的旅友走了,只剩下自己了,而自己也要到新的地方了,往昔是那麼的快樂,無話不談,詩歌飲酒,郊遊賞景,可世事無常呀!而今要天各一方了。

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雖然世事無常,虛幻,但是我們應該繼續努力,為國家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就像張巡、許遠,他們的遺風尚在。

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商丘張巡神祠

張巡、許遠,唐代人,在安祿山叛亂時,分別任真源令和睢陽太守。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人共同據守睢陽(今河南省商丘),抵抗安祿山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依靠人民堅守數月。睢陽失陷,遭殺害。後來人民為其立廟以紀念。

他們兩個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期待著你在新的崗位上有新的功績。在這裡,蘇軾想到了他和陳襄一起治杭的情景,治理六井,灌溉農田,為人民辦了不少好事。蘇軾又想到了莊子,

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河南商丘莊周陵園,逍遙之祖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的故事,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所以被人們稱為“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

莊子在宋國做漆園吏,宋國的國都就是在這商丘,蘇軾喜歡莊子的那種自由與灑脫,在少年時代他讀了《莊子》就不禁感嘆:“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莊子的超脫和精神的自由影響了蘇軾,他那種豁達、超凡脫俗的文風可以說與莊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今朋友即將來到商丘,自己怎麼能也身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呢?

這就是這首詞,有對朋友的依依不捨的深情與眷戀,有對山河風光的執著熱愛,還有自己的人生態度,既為民造福,做個好官,也尋求一種灑脫與自由,不為權貴屈服的精神。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場景,一對曾經形影相隨,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馬上要分別了,他們不捨得離別,一個為另一個計劃未來的行程,計算遠走的日子,想著他要經過的那些風景,曾經他們在一起觀賞了多少勝景,而今卻不能同遊了,多少有些遺憾,不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雖然山高水遠,我們心在一起的。我們還可以詩詞相和。一個還似在對另一個有些期盼,讓我們一起繼續為民造福,不為權貴折腰,尋求一個瀟灑快樂人生。

蘇軾一首《秋詞》,寫盡真情厚義千載離人淚,古道愁腸一片心

蘇軾杭州雕像

好了,關於蘇軾的清平樂我們就說到這裡吧,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發現歷史,謝謝大家,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