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普法职责 营造法治氛围——武清推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日,武清出台《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明确了59个部门普法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国家机关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 “大普法”格局。

坚持五大原则 确保普惠全民

坚持普法工作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牢固树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是最好的全民普法的理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执法、司法全过程,渗透于执法、司法各环节,不断提高国家机关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相结合。国家机关在履行好系统内普法责任的同时,积极承担面向社会的普法责任,努力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坚持条块结合,密切协作。加强部门与地方的衔接配合,完善分工负责、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集聚普法资源,形成普法合力。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做好日常法治宣传教育,结合职能特点,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领域、重要时段和重点人群开展回应社会关注、公众需求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坚持普法创新与普法实效相结合。创新普法理念、工作机制、宣传载体和方式方法,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切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生机活力。

深入开展普法 推动营造氛围

紧紧围绕普法规划开展普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宣传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结合本系统学法需求开展普法。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培训。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普法。紧密结合武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升级、城乡协调发展、文明武清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利用重要节点、重要时段积极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开展普法。巩固基础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不断创新普法节目和普法栏目;突出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独特优势,加强法治网站和法治网络集群建设,打造互联互动的立体普法新模式;根据不同对象特点建立主题鲜明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注重在武清各场馆中注入法治元素;依托“法律六进”、法治创建等活动,定期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推进社会普法常态化。

建立工作制度 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普法责任制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法治武清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详细梳理了各部门(单位)执行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武清区普法责任清单》,明确了全区59个部门、单位的普法重点任务、重点宣传的法律法规、重点普法对象和责任单位,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责任。按照要求,各单位制定普法责任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部署落实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要求法官、检察官在司法办案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利用执法各个环节宣讲法律,及时解疑释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有关国家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情况,重点听取热点领域、重点地区、专项普法活动等有关单位的情况报告。研究解决普法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建立普法需求研判机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法律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普法工作。完善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动大众传媒落实公益普法责任,不断创新普法节目、专栏、频道等,打造全国、全市知名的媒体普法品牌。完善普法队伍建设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不断壮大普法力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普法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