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勇哥”真身……

近日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上映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口碑和票房两个方面双双取得了佳绩,在院线上映24小时票房就突破了三亿。在感受到这部现实主义电影带来的冲击时,观众们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电影中人物、药物的原型是什么?印度到底是怎样成为“穷人的病房”的?

《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勇哥”真身……

“程勇”的原型

电影中“药神”程勇的原型名叫陆勇,是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老板。与电影中“勇哥”最大的区别是,现实中的陆勇本身也是一名慢粒白血病的患者。他与印度药产生联系,不是为了图利而是为了治病。

据媒体报道,2002年8月8日34岁的陆勇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在花费56.4万元,服用23500元一盒的瑞士诺华公司抗癌药“格列卫”两年后,陆勇不得不尝试其他办法。

2004年6月,陆勇得知印度仿制“格列卫”抗癌药,开始服用,并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一消息。随后,很多病友让陆勇帮忙购买此药。

2014年,为方便给印度汇款,陆勇从网上买了3张信用卡,并将其中一张卡交给印度公司作为收款账户,另外两张因无法激活,被他丢弃。

因为在网上买卡,让警方注意到了陆勇。2013年11月23日,陆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逮捕,2014年3月19日执行取保候审。2014年7月,陆勇被沅江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案由为“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罪”,随后被取保候审。

2015年1月10日晚,陆勇和病友从无锡飞抵北京,结果陆勇在机场被警方抓获。诸多媒体持续报道该案件,1002名癌症患者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声援。

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人民检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诉,并发布了《对陆勇决定不起诉的释法说理书》。2天后,陆勇重获自由。

陆勇在2002年8月被确诊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寻找骨髓配型期间,他需要花高价购买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来延续生命。

《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勇哥”真身……

“格列宁”的原型

《我不是药神》里“格列宁”的原型,是现实中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卫”,由瑞士诺华制药生产;“印度格列宁”的原型,则是印度制药集团NATCO生产的慢粒白血病“特效药”VEENAT”。据了解,NATCO生产的药品几乎与瑞士诺华制药生产的原研药格列卫的成分及有效含量完全一致,而NATCO的仿制药价格仅有980元。

另外,因为药品本就是仿制,所以VEENAT的生产也不具有产权问题。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太阳制药、路平制药(Lupin)、格兰马克(Glenmark)、西普拉(CIPLA)等著名药企都有仿制类似的格列卫。事实上,真正让NATCO公司火了的也不仅仅是这部电影,还有早前该公司仿制出的肺癌靶向药物及肝癌靶向药物易瑞沙和多吉美。

此前,德国拜耳研制出癌症专利药物多吉美,但使用该药物的成本每月超过5000美元,而在2014年,印度人均国民收入也只有1570美元。因此,2012年,印度政府给NATCO开了绿灯,为NATCO颁布了首个药物专利强制需求证书,允许NATCO生产多吉美。易瑞沙与多吉美无二,省去了研发投入的印度版易瑞沙售价仅为原版易瑞沙的1/8,这使得易瑞沙成为仿制药的宠儿,也因此成为NATCO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勇哥”真身……

印度真是“穷人的药房”吗?

在这场仿制药的红海里,NATCO已经成为了印度药企的一个缩影。截至2015年,印度已有1.05万个制药单元、3000多家药企,而仿制药在印度药品市场的占比已经达到了70%左右。预计到2020年,印度仿制药出口额将达到400亿美元。

由此看,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这并不夸张。事实上,印度因仿制药的制造被誉为世界药房,生产了全球20%的仿制药,2015年仿制药占印度药品市场70%左右。根据科技公司TrendForce预估,2019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099亿美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8.7%,未来印度药业还有广阔的空间。

印度药品出口到世界上200多个国家,2017至2018财年出口额为172.7亿美元,主要出口是美国,与此同时,印度也在加紧布局中国市场,在5月份的中印领导人会晤中,印度药进入中国市场已被提上日程。

药品分为三类:处方药、一般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指的是受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的药品,一旦被一家制药企业注册其他企业不可以制造和仿制,而其他两种则不受专利法保护。

影片中的印度“格列宁”就是仿制药,不是假药,简单来说就是印度政府支持下的合法盗版药。与专利药相比,仿制药可以免去数十年的研发成本,在剂量、安全性、效力、质量、作用、适应症上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价格仅有专利药品的20%-40%,有的品种甚至能达到10%。

可以说,印度药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超越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列翘楚,而要按规模计算,印度在全球制药业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国外咨询机构TechSci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印度医药市场从2011年的210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64%。

印度仿制药的世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印度是全球主要的药物出口国家,印度的药品销往美国、英国、德国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并且更是美国仿制药的最大进口来源国,2017年占印度总体出口的38%。

根据印度政府官网数据,印度有超过500家经过美国FDA认证的制药工厂,从2012年至2016年,出口总额由101亿美元增长至169亿,年复合增长率13.73%,2016年医药出口占印度全国出口总额4.9%。

而印度药马上就会迎来新一轮井喷:2020年左右,许多专利药将陆续到期,不少专业机构早在几年前就预测,这将会大大刺激印度仿制药的生产。届时印度仿制药预计在全球仿制药市场的份额会从目前的20%增至25%,印度制药业营业额将会从现在约258亿美元增长到500亿美元。

印度的医药企业也有一串响当当的名字:Lupin是美国第五大仿制药公司,Biocon是亚洲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于2015年收构兰伯西实验室的太阳制药,得以成为印度药企巨头之一, 其后通过不断发展和并购并在全球5大洲有48个生产厂,4个国家有10大研发中心。

印度仿制药的成功

事实上,印度能成为这样的“药房”,与其先天具有的优势和政策给予的支持分不开。从“格列卫”来看,其有效成分是甲磺酸伊马替尼,但印度药企暂时没有合成能力。这个从印度“偷渡”过来的药品实际上是先从中国进口甲磺酸伊马替尼与其他辅料,在印度境内用压片机制成药片,最后包装出口。

这也是印度药企的通常套路,进口中国全套医药原料,再在印度制成制剂。印度的仿制药产业崛起,和印度IT业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同IT业一样,药业也需要廉价、素质高尤其是需要有英语能力的劳动力。

印度廉价劳动力充足,较低的人力成本让印度仿制药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竞争力。其次,印度是英语国家,研发人员能够看懂英文文献,销售人员则可以顺畅地与欧美发达国家沟通。并且,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很容易诞生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人口结构让印度很适合发展高科技行业中下层产业链。

印度庞大的人口不但提供了药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还有市场。国内民众医疗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印度政府需要从政策上对仿制药提供大力支持。推动印度仿制药发展的制度因素包括:专利制度、价格管制制度、外国投资制度。

上世纪60年代,印度天价药盛行。为此,1970年印度政府修订了《专利法》,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本国药企合法生产仿制药。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规定药企税前利润不得超过药品售价的15%。1973年,印度颁布外汇管制法案,要求在印的企业中外资占股份不得超过40%。这一政策颁布,导致大量在印度医药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企业被迫迁移出印度。

1970到1995年之间,印度取消医药产品专利,干预药物价格,限制跨国医药企业,大力促进本土医药行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印度成为了世界上药品价格最低的国家。

在经过了这段积累期后,随着印度1995年加入WTO,印度药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收获期,积极与国际接轨,抢占国际市场,逐步确立了全球范围的竞争优势。

1995年印度加入WTO,为与国际接轨修改《专利法》,授予了药品“产品专利”。但印度政府仍留下操作空间:设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通过签发“强制许可”允许药企生产仿制药,即无论专利保护期是否结束,该药品都允许直接被仿制。此外,印度政府加紧出击,颁布“化合物专利限制”,即只保护“大幅提高疗效”的药品专利,不保护对原有药物混合物或衍生药物的专利。

这还不够,为保障印度仿制药的国际市场,2005印度专利法修正案中,新增加了关于强制授权适用范围的section92A(1)条款,该条款使得强制许可下的印度仿制药可以出口到无相关生产能力的地区和国家。

在2005年印度正式与国际专利制度接轨之后,印度仿制药企业通过1995至2005年十年间积累的大量欧美规范市场药政文号进行了大量仿制,并且由此进入了欧美规范市场。这期间印度制药企业的全面国际化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

并购及合作使得印度企业在当地渠道建设更顺畅,特别是进入美国市场是印度制药公司的一大战略转型,与美国制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或者直接收购美国公司、在美国申报非专利药并建立销售网络,然后委托印度国内加工生产、使得印度仿制药行业迅速崛起。充分利用本国资源丰富、成本偏低的有利条件、积极扩展海外市场的印度仿制药发模式。

吃了八年印度药的观众有话说

张书全2010年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看完《我不是药神》后他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他说,看完总体还不错,不过对慢粒群体来说,有些地方不准确容易误导。比如,慢粒群体没有对瑞士诺华公司采用极端行为而是心存感念,埋怨主要来自定价太高和成倍赚回研发费后仍不降价。

另外,除了急变移植化疗,慢粒患者很少有人戴口罩。对张书全而言,无法承担一年30万的进口药,他选择了印度版“格列卫”,一年只需6000块,他吃了8年,效果很好。虽然中国药厂开始生产同类药物,但是张书全没有换药,因为换药风险是吃印度药的患者们最大的顾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