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的重锤,野蜂式自行火炮

野蜂式自行火炮(德文Hummel)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以三号/四号坦克混种车体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一款自行火炮,火炮为一门150mm榴弹炮。由德国国防军从1942年晚期开始使用,直至二次大战结束。关于“野蜂”自行榴弹炮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插曲。不知为什么,希特勒对“野蜂”这个名称“很不感冒”,于是,德国统帅部于1944年2月27日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以后使用“野蜂”这个名称,重新命名为“装载于Ⅲ/Ⅳ型火炮搭载车上的sFH18/1型自行火炮”。由于这个名称太罗嗦了,德军士兵私下里还是将其成为“野蜂”。

二战德军的重锤,野蜂式自行火炮

1941年6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作战入侵苏联,前锋装甲部队缺乏机动炮兵火力支援,当时虽然已有几种自行火炮服役,但德国陆军对其性能及表现并不满意,因此1942年德国陆军开始设计新型自行火炮来满足需求。

1942年底时,由埃克特公司设计,埃森工厂制造的第一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生产完成。至1944年,德国埃森工厂共制造了666(一说724)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和157辆“野蜂Hummel”弹药载运车。

二战德军的重锤,野蜂式自行火炮

“野蜂”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全重为24t,乘员6人:车长,驾驶员、炮长和3名装弹手。其底盘为Ⅲ/Ⅳ型战斗坦克,但在结构上已有许多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车体加长,同时发动机的位置在车体后部到车体中部,为扩大战斗时的空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野蜂式自行火炮在车体后方有一个顶部开放式战斗间,并有10mm的装甲围绕以保护乘员与火炮,引擎移至车体中央以让出空间给战斗间。末期型则将驾驶室与上层结构稍加修改,以便给驾驶员与通信员较大的空间。

二战德军的重锤,野蜂式自行火炮

“野蜂”自行榴弹炮主要配属给德军装甲师中的装甲炮兵团,和“黄峰”自行榴弹炮配属到一个营。每个营有3个连,第1、2连配备“黄蜂”自行榴弹炮,第3连配备“野蜂”自行榴弹炮,另加2辆弹药输送车。“野蜂”自行榴弹炮主要用在苏德战场上,用于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作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野蜂式自行火炮初次作战是在库尔斯克会战,约100辆参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