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几年前曾经看过一个灵云悟桃花的故事。

灵云是唐代的禅师,跟随一位大师学法,却迟迟不悟。

有一年春天,他在禅院后山看到漫山盛开的桃花,鲜艳夺目,突然之间他顿悟了,悟到了佛法。

于是他做了一首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移。

桃花日日开,为什么平视没有见到桃花呢,而是顿悟之后才看到桃花灿烂,跃然眼前。

其实这里面灵云悟到的就是“活在当下”的智慧。

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有所疑惑,怎么看到桃花之后就悟到了佛法呢?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在下乡的途中,我们的车开在田野里,微风徐徐,车上放着舒缓的音乐,外面是绿油油的一片庄稼,我顿时被吸引了,专注于外面的景色,压根忘记了所放的是什么歌。

一股心旷神怡的感受涌上心头,突然间我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专注,无论这件事情多么微小,你要专一地去体会,体会它的每一个瞬间。

后来在跟同事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拿手中正在吃的梨举例子,吃梨的时候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你就专注于梨子的香甜,感受它与牙齿的摩擦,经历喉咙而吞咽的喜悦感,这就是活在当下。

就像灵云在看到桃花的时候,只管欣赏就好,不要有多余的杂念,不用思考其他的事情。

这份细细的欣赏就是活在当下,而只有活在当下,你才能领略到桃花的美好。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很多人都会焦虑,有的人被现实中繁琐的事务累得心烦意乱;

有的人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有的人因为现实中的问题和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差距太大而焦虑;

有的人为自己辜负过的青春而后悔,有了一种害怕来不及的焦虑......

总之,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为过去也为将来。

焦虑已经成为现代病的一种,为了金钱、地位、名誉,或者各种乱七八糟的幻想、无休止欲望使得自己的心灵一直处于焦灼状态

埃克哈特·拖利《修炼当下的力量》中写道:

过去能给你一个身份认同,未来则有着解脱和各种圆满成就的希望,因此你可能会强迫性的认同他们,但这两者都是幻相。

越是聚焦在过去和未来,就会越错失当下—-世上最宝贵的事物。

为什么当下是最宝贵的事物?

因为它是唯一,也是所有你能拥有的。

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之中展开的,而这个永恒的当下也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当下,我们的生命没有一刻不是在当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放慢生活的节奏,他们怀念从前,喜欢木心的小诗《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之所以慢,是因为人们有时间、有精力去感受,感受等待邮件时的期盼与着急,感受邮件终于到来时的兴奋与喜悦,感受与一个人相爱时的点点滴滴,人们比现在更能够活在当下。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把握当下,珍惜当下,一旦掌握了它,意识就会从时间转到临在,所有的事物才会变得鲜活。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人们经常说“活在当下”,可是却有很多人只是懂得他的表面意思,作为一个自我安慰的话语。

记得跟朋友看一场演出的时候,台上是水族馆的动物精彩的表演,可是她却始终拿着手机在拍摄,通过手机屏幕去看动物的表演。

我心里纳闷,难道这一刻不是永恒吗,这一刻的精彩不应该好好的享受吗,为什么要隔着手机去看,拍了视频回去再回味,这样做你已经离“活在当下”很远了。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到一个景点,还没有了解它的时候先拍照,听一场音乐会,没有心思去感受音乐的陶醉,而是先拍视频发朋友圈,配上一段证明自己在看的文字。

其实你根本就没有真正地欣赏,你需要的只是朋友圈的存在感,而不是对当下景致的体味和享受,你都不知道,你的生命中渐渐地错过了多少精彩。

而这些美好的人文、自然或者艺术的东西正是熏陶心灵、沉淀感悟的来源,你错过了当下,也就是错过了光阴,你又如何能幸福呢?

英国诗人威·布莱克写过一首诗《天真的寓言》: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有学植物学的学生把花解剖后说越解剖越变得虔诚,发现它的色彩、形态、香气浑然天成。

是的,如果你去用心留意,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而生活中很多你早已习以为常的东西,你可能并没有仔细、用心观察过,你错失了太多的美好。

很多文章鼓励人们去注意自己的心灵生活,多读书,从书中去充实自己,提炼精神财富等等,都意在希望人们过上一种精神上安定、自在的生活,但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去读书,读好书并且以此践行?恐怕很少。

最近看到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叫做“在现场”,是郭文斌老师提出的理念。

这个理念其实就是活在当下,不过他更细致地讲述了你应该如何去做到活在当下。

当然,这样的理念是在你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基础之上,你明白你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地反思。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你可能经常犯着这样的错误。

比如,你打开水龙头往盆里接水,心里想着得等一会儿才能接满,然后就去干别的事了,可是这么一来,你就容易把接水的事给忘了,结果水洒了一地。

吃饭的时候,你边吃边看电视,很可能就只关注了剧情,而不会充分体会饭菜的味道。

上网的时候,本来是想去查找一句话,但搜着搜着,你就被别的信息吸引了,上网的初衷也被你忘得一干二净,一两个小时都浑然不觉。

因此,这样看去,你经常因为走得太远,而常常忘了为何出发。

而“在现场”更强调“”,即用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肢体等等去感知事物,提倡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明明白白,专注,时刻保持自己的心灵在场。

当这种“感”稳定下来时,你会有一种安全感、力量感。

因为心灵专注、在场的时候,你就没有空余再去想别的事情,只会好好地感受、体会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你的心灵是稳定而舒缓的,也就不容易再急躁和焦虑。

具体到每一件小事,就是要明明白白地感受。

比如,吃饭时要细致地尝到每一口饭菜的味道;

喝茶时要一点点地让口唇、舌头、喉咙、食道都感觉到,清晰地跟踪它;

走路时要明白地觉知每一步提、移、落、触的过程;

说话时要清楚地听到自己在说什么;

起心动念时要知道如何“起”,如何“动”,如何“落”等等。

  • “在现场”使得你的心思不会游离,而是保持专注。

如果你此时正陷在焦虑、恐慌、着急中,你不必急着去做出什么选择,去想自己的长远计划,而是先让心安定下来。

而让心安定下来,你可以从这些日常的小事做起,慢下来,静静地用心去感知、体会事情的一点一滴。

等你的心真正安静下来以后,你才会快乐起来,你的很多事情也会更容易想清楚、看明朗。

你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作者简介:清悠,富书签约作者,80后女青年,关注内在成长与精神品质,追求丰富的单纯和不张扬的激情,行走在修心的路上,一起去探寻人生的美好,简书@清悠1202,微博@清悠的杂货铺。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