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点」冷静!别跟风!少儿编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教育观点」冷静!别跟风!少儿编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教育观点」冷静!别跟风!少儿编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嘉宾: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 张爽(中)

北京五中编程课负责老师 蔡嘉斌(右)

北京五中高二年级学生 刘翊航(左)

1

人工智时代

编程课程进中小学势在必行

蔡嘉斌:人工智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学科,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小学,不可能会有单独一门人工智能学科。我们学校把这门学科拆成几个部分,首先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编程是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我们平常的课标要求的信息技术课里面也会把编程列入到信息技术课之内,全校学生都会参与基础编程课学习。除了基础课之外,我们在每周会有一到两次选修课,选修课包括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机器人课程。

「教育观点」冷静!别跟风!少儿编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张爽: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了,时代对我们的挑战不是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行为方式,它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介质在发生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国家发布这样一个文件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同时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其实是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我们了解到,从2010年开始,英国、美国、新加坡,还有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都在制定相关政策,让编程课程进入中小学成为必修课程,有专项的资金和投入支持,或者在考试方面有倾斜,其实都是意识到了这样一个变化。

2

编程课程

确实可锻炼思维能力

刘翊航:我觉得主要是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了我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比如,如何用一个专业的工具去完成一件作品,还有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用编程的方法去思考。

「教育观点」冷静!别跟风!少儿编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张爽:不可否认,接触这个学科,确实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我们的孩子比如说写编码,如何去与计算机对话等,都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同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主动探究、创造,我想对他这方面的学习品质一定是有提升的,是很有帮助的。

3

“别盲目跟风,孩子不是容器”

蔡嘉斌:一般学习这个学科的孩子,首先他的数学都不会很差,他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很强。其次,这些孩子有很强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我们编程课是属于大学先修课程,老师教授的方法也会和大学类似,属于“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如果只听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其实是学不到太多的东西,还是要靠自己课外去研究学习。

「教育观点」冷静!别跟风!少儿编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张爽:不同的学科在不同的年龄,其实可以表现的形态不一样,比如说编程教育,真正的编程是要写代码,要创造一些东西,可能真的要到初二以后才更可能实现。在幼儿这个阶段,可能更多的是要从他的思维模式和兴趣去培养,给孩子适当的引导会更合适。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经常在孩子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但忽视了深度。就是社会流行什么我们就要给孩子什么,忽视了孩子并不是容器,他们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他们的主体性非常重要。我们只是非常关注什么流行给孩子什么,但是忘了孩子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自主建构,推动兴趣的升生,其实这个深度挖掘更重要。

4

了解研究孩子

尊重孩子人生规划

张爽:我想借用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他说“要认识你自己”。我想请家长去回到孩子自己身上。家长要充分的了解研究孩子,这种研究不是我只要花了钱给你报班,给了你学习的机会就算支持你了,而是真正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他的想法,对于他未来的规划,给他时间空间,我觉得这样才是符合儿童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种本质的教育活动。

此外,作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课程设置者来讲,首先要意识到所处的时代的背景的变化,未来信息科学的相关课程可能会列入到必修课程序列,因此要在这个社团建设上聘请更好的师资,提高专业素养。然后,学校还要做好评价导向,并不是以非常传统的打分方式去评价孩子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而是要适合这门学科,给他们充分创造的空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培育,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成长。

主持人手记(张铮)

少儿编程班火热现象背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家长们无处不在的教育焦虑和“起跑线思维”。学习编程对训练孩子们的程序模块意识、学习策略、逻辑思考能力确实有好处,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否则也容易让孩子陷入学习焦虑,如若错过了培养真正兴趣和能力的机会,就更加得不偿失。

另外,少儿编程培训班属于新兴市场,处于资本的风口浪尖,很多企业纷纷涌入。但由于缺乏规范,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质量也良莠不齐。有关部门对此也应加强规范和引导,避免走上“先乱后治”的老路。

「教育观点」冷静!别跟风!少儿编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