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东北话是外地人根本理解不了的?

博博爱


我是一个西南人,媳妇儿是东北人,第一次去她家的时候,假装勤快去厨房洗碗,然后不知道洗碗布在哪里,丈母娘说在“嘎斯罐”边上,我就一脸懵。想我也是经常混迹厨房的好男人,各种厨房设施我都了然于胸,可“嘎斯罐”是个什么鬼?!又不好意思问,就在厨房满世界地寻觅,后来终于知道了所谓“嘎斯罐”就是煤气罐,音译自gas。


之后又陆续接触了一些奇妙的词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所谓东北话,远远不是诸如:“你瞅啥”,“干哈呢”这么浅显。


刀楞---螳螂

妈灵---蜻蜓

博乐盖---膝盖

......


但是在我心中,嘎斯罐是永远的巅峰。


爱陪娃的熊叔


一天二愣子去他三大爷家吃饭,他三大娘给他整两个菜,一个是 干崩 (就是一样东西的意思)炖小鸡,另一个菜是油炸(过油)小鲫瓜子(二两以下的鲫鱼),菜端上来后他三娘说:二愣子挺长时间没吃过这好么吃的了吧?看你那熊样馋的 哈喇子(口水)都淌桌子上了,把你那脑袖子(衣服袖子)窝窝(挽起来),窝里窝囊(不利落)的,整利索的再造(吃),二愣子说:嗯,三娘我三大爷真尿性(有能力)在哪嘎达(那里)陶凳(弄来)的鲫瓜子呀?他三娘说:别墨迹了,麻溜造,造完赶紧滚犊子,以后别老丁坝(经常)来了!我和你三大爷 估摸(老连口家里没别人的意思)俩也没啥好吃东西了,天天竟是土豆nao(1声)白菜,嗯嗯三娘,,二愣子边造边回说。


心灵有约177427348


我说个真实的故事,我是做家庭旅馆的!有两个客人,一个东北的我老乡,还一个山东的。一天我老乡和我说姐,厨房顶上那旮哒漏水了,我问她蝎虎吗,她说不蝎虎……那个山东客人一脸蒙,他问啥是蝎虎!我告诉他他蝎虎是啥意思,然后他就跟鹦鹉学舌似,蝎虎吗不蝎虎……说了好几天!逗得我和那老乡直乐!


琳宝妈妈


东北话不被外地人理解的还是很多的,东北话很杂,是好多地方语言结合在一起,尤其有的还参杂着满语的,外地人根本无从理解,哈室~仓房,外屋地~厨房,茅楼~厕所,沙愣滴~快点,备不住~可能,估摸着~差不多,来大彪~说脏话骂人,瘪茄子~完了不行了,嘎拉哈~猪蹄子的一个骨头,哈拉巴~肩胛骨,后丘~猪屁股,太多了



虎骑牛


石油大会战的时候,有一支勘探队伍出了萨尔图车站问当地老乡。某某地方怎么走?老乡说,顺着电道走一会儿就到了。队员们非常聪明,电道就是电线吧。于是乎全体人员用绳拽车,用肩扛着设备,在野地里一个电线杆一个电线杆地数着,顺着电线总算到了地方。到地方才发现其实有一条大道通向火车站的。后来才明白,东北人管大马路叫电道。


俯仰人间千古


我想说一下“老铁”这个词汇。其实大家都说东北方言,东北话是泛指,黑吉辽三省各有不同的口音,拿辽宁省来说,大连,沈阳,盘锦三个区域离的那么近各自的口音都不同,但是大部分词汇是互通的。“老铁”这个词都说是东北输出的,其实原来的用法跟你们在网络上熟悉的用法并不一样,首先我要强调“老铁”并不是东北话,而是一个衍生词。这个词汇本身在东北地区也是一个挺土的词汇,拿我的家乡哈尔滨举例,如果你在大街上听人说“嗯哪”“老铁”这样的词汇,那么代表了其出身是城郊结合部或者县城农村这样的城市,没有歧视的意思,而是这样的词汇现实中现在很少人用。再说说“老铁”这个词,这个词其实属于父辈那代人的流行语,词意跟现在说的这个意思大相径庭。“老铁”的原意是形容 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两个人 是的,你没看错,这才是老铁这个词原来的语意和用法。当你来到东北,对人以“老铁”称呼时,其实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非常反感的。换句话说这个词汇就是东北小流氓和城郊结合部人士专用的,现实中很少有人用这个词汇。至于为什么“老铁”这个词发展成现在这个意思我想可能是和辽宁区域经常使用的“铁子”相混淆


ManA-z凡


其实真正的东北本土方言很多属于满语和舶来语,因为地缘和历史背景的关系掺杂了蒙语、俄语、甚至日语。譬如东北话"为的罗",是俄语"桶"的音译。真正的东北本土方言交流起来是很方便和生动的,而且外人也听的一脸懵逼。但是随着近年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一代甚至城市里的人都比较摒弃本土方言。东北人说普通话有先天优势,除了发音有"大碴子味"都比较容易听懂,所以说东北话有侵略性,就是这抑扬顿挫的大碴子味了。



你一转身乱了芳华


所谓的东北话是十足的伪命题,东北地区三个省,近80万平方千米,黑龙江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几,吉林面积占百分之之二十多,辽宁面积15万平方公里,黑龙江人口3800万人,吉林人口2800万人,辽宁4400万人,黑龙江、吉林说话和所谓的东北话是八杆子打不到吧?东北地区没有一个省市县说所谓的东北话,东北话是艺术作品(影视作品)把东北地区某一个地区的话(辽宁铁岭)进行加工,进行流行的话,辽宁14个城市,说话能有20多种口音,各个城市说话没有一样的,一个城市说话都有区别,城市和郊区区别老大了,东北话是伪命题!


向阳1609559


我是东北比较大城市——铁岭人,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是有山有水有河流的地方大家都听说过吧!希望各位有空来东北大铁岭游游湿地公园,登登龙首山,看看乾隆皇帝驻陛之地。生于东北长在辽宁,从小到大都是听东北话讲东北话,用一句流行语就是满嘴大碴子味!对这种充满亲切感的语言真的是情有独钟!

其实东北泛指辽吉黑三省,东北话在这三个省份也是各不相同,并非像春晚小品里面演员说的那么通俗易懂,可能全国人民都对嘎哈呢……这三个字耳熟能详,不过东北话的丰富内容可并非嘎哈呢能代表!不说省与省的语音,语言有区别,就是辽宁省的市,县,乡,镇都会各种各样,一些生僻的有语即使你是东北人都不一定听得懂。东北话发音不用多说了,平翘舌大部分都是分不清楚的,四,是,十都是一个音,人就是银!热铁岭会说成越,肉会说是右!下面来说语言的字眼,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儿!

那是小学四年级第一次回我老爷爷家,距离我居住地才二十多公里,根本不能算远!老爷爷家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差,物质贫乏,给我包的酸菜馅儿饺子。是放个小方桌坐炕上吃,老奶奶告诉我一句话……大孙子把棉(脑)袄擓(kuai)了,呛吧!东北话应该是说把棉袄脱(陀)了,造吧!我想想应该是这个意思,那就脱棉袄,吃吧!真的就呛滴小肚子溜圆。晚上农村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老奶奶又说一句算彻底把我整蒙圈了。大孙子把起灯递给我,当时真的是一头雾水,起灯是啥呀?老姑递过去我才知道原来是火柴,东北话叫洋火!东北的洋还有洋钉子,其实就是铁钉。还有去捡废品叫捡洋(落)烙。铁岭县境内把村子叫堡(pu)子,吉林就叫屯子,丰收了瓜果蔬菜结果多,辽宁叫结滴溜涮挂,吉林叫结滴哩嘟噜,我们叫姑姑的丈夫是姑爷,吉林是姑父,而且是连一起的顺嘴溜达出来,声调往上扬像说的是一个字。关键是会笑话我们辽宁人这个称呼,因为我们辽宁把女婿也叫姑爷,不过就是发音不同,姑(夜)爷就是姑姑的丈夫,姑(夜儿)爷就是女婿!仔细琢磨还是吉林的叫法准确,接近普通话!

至于说猪肉屁股那里叫后丘,羊膝盖骨叫嘎啦哈,摔跟个头叫仰八叉,打一拳头叫电炮,皮肤破了叫吐露皮,人膝盖叫剥令盖,可能大家都能听说过!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不管来自五湖四海还是长江黄河我们都有一个名字——中国人!我爱东北也爱我的祖国!祝福我们祖国越来越富强繁荣!


红茶146648337


(“波楞盖儿磕马路牙子上卡秃噜皮了”因为流传太广,相信大家都能懂了吧!)

注:有些字的写法可能不对,按照发音来,大家见谅!有补充以及更正欢迎评论区指教!

“旮沓”——一般说“这旮沓”、“那旮沓”,是这里、那里的意思

“秃露反仗” ——做事反反复复,不靠谱

“嘚瑟”&“得瑟”——嘚瑟”一般是指冻的发抖;“得瑟”则是“臭美”的意思

“八(二声)败”——指一个人话多,说话不让人。有时候也指未成年的小女孩说话厉害

“扒瞎”——撒谎(扒的可不是这个“虾”,是扒瞎,不是扒虾)

“赛脸”——不听话,唱反调(多用于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隔路”——形容一个人“与众不同”,一般是用作贬义作“特立独行”的意思

“咯吱”——使痒痒(动词,“使某人、某物发痒的意思”)的意思

“干叶”——干呕的意思

“膈应”——烦人

“显摆”——炫耀

“卖单儿”——看热闹,不干正事

“顾拥”——滚动、蠕动的意思。大概是毛毛虫爬行的状态……“吭哧瘪肚”:不利索

“虚头巴脑”——虚伪,不实在

最后上大招:

“稀neng(四声)” ——下雨了路不好走,稀neng啊!

在下拙见,解释不好,大概是:稀泥被你踩过一遍的状态(想象不出来请看图)

小明我有点解释不出来了,neng字更是写不出来了……欢迎大家指教!

(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