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綜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投資完成率達103% 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90.22%

11月28日,記者從市農委瞭解到,今年我市秸稈綜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總額1621萬元,投資完成率103%。黃山區承擔的秸稈機械化還田示範片,休寧縣承擔的秸稈基料化利用試點,歙縣承擔的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應供氣工程,屯溪區承擔的秸稈標準化收儲點均建設完成。

走進歙縣桂林鎮連川村,昌農秸稈糞汙混合大中型沼氣發電(集中供氣)工程映入眼簾。據瞭解,該項目總投資約270萬元,其中國家財政獎補為160萬元,其餘由項目建設單位自籌。主要建設內容為1000m3鋼結構秸稈厭氧發酵罐、600m3鋼結構貯氣櫃、100kW/h發電機組、秸稈自動進料系統,以及發配電房、消防池、道路硬綠化、秸稈儲存、粉碎和附屬配套工程等,現在已經全部建成。項目投入使用後,將年資源化利用周邊村鎮秸稈2000餘噸,資源化利用綠色黃牛養殖基地糞汙7300噸,產氣36.5萬m3。其中,1.46萬m3用於供周邊農戶用氣,35.04m3用於沼氣發電,年發電量可達30萬kW/h。同時,可為周邊高標蔬菜等基地提供9000餘噸優質有機肥(沼渣、沼液)。

今年,我市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53.46萬噸,可收集量40.97萬噸,全年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總量36.96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90.22%。其中:秸稈肥料化中機械還田、高溫堆肥23.59萬噸,佔秸稈綜合利用量63.8%;秸稈產業化利用13.37萬噸,佔綜合利用量36.2%。

今年以來,農業部門根據我市實際,多措並舉,探索秸稈綜合利用多種途徑。穩步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的同時,大力發展秸稈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將油菜、水稻、玉米、大豆等秸稈粉碎、青貯處理作為牲畜飼料,可減少秸稈焚燒和養殖業糧食消耗、實現農業可循環發展。繼續推進秸稈能源化,持續推廣秸稈固化顆粒生產、秸稈機制炭、秸稈沼氣等利用模式,減少農村秸稈廢棄物和直接燃燒造成的汙染。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統籌考慮秸稈收、儲存、運、用各環節的支持方式,按照秸稈產地合理區域半徑的就近就地利用原則,合理規劃建設秸稈收儲點,降低收儲運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