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孫焦慮,你有多少?

帶孫焦慮,你有多少?

睡不好覺、沒食慾、常感胸悶心慌、有時委屈得想哭……老人帶孫輩,為何身心俱疲?老人圈的“帶孫焦慮”怎麼解決?

帶孫焦慮,你有多少?

回不去的家鄉。年過半百的劉女士在北京幫女兒帶外孫,本想等孩子大一點了就回老家,可女兒又懷了二胎,短時間內回不去了。劉女士感嘆,帶孩子比上班還累,神經緊繃,時刻擔心孫輩的安全和健康,累得腰痠背痛還不敢跟女兒說。

躲不掉的矛盾。張女士是北方人,兒媳是南方人,兩人在飲食習慣、育兒方式等方面差異較大,日子久了,經常鬧矛盾。張女士情緒低落時,越看小孫女越不順眼,平復後又覺得自己小心眼,心情天天起伏著。

帶孫焦慮,你有多少?

下不去的血壓。鄭先生和老伴兒也是樂於奉獻的“帶孫一族”,卻時常被女兒“嫌棄”。太溺愛孩子、餵食不夠科學營養、給外孫女打扮土氣等都是女兒的“投訴”理由,鄭先生實在委屈了就和女兒吵架,如今一提起照顧孩子就反射性頭痛、血壓升高,“持續緊張,經常生氣,血壓藥是停不了了”。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秘書長楊萍分析,帶孫老人有共性:為減輕子女的負擔,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照料孫輩,卻“吃力不討好”,身體健康頻頻報警,精神上出現失眠、焦慮、壓抑等症狀。楊萍提醒,甩掉“帶孫焦慮”,老人和兒女都要做出努力。

帶孫焦慮,你有多少?

明確身份,適度脫離。在養育孫輩這件事上,老人要明確定位,始終把自己放在“輔助”角色上。大小事務包辦、盲目溺愛,對孫輩身心健康並無好處,不妨聽聽小輩的育兒理念,適度脫離,給自己和子女更多空間。老人多參加社區活動、擁有自己的交際圈,可助生活重心轉移,也能增加對城市生活的歸屬感。

各司其職,懂得感恩。子女不要把育兒責任完全推給老人,而應多花些時間關心、照顧父母。作為晚輩,要懂得感恩,別把父母當保姆,老人帶孩子只是 “選修課”,絕不是“必修課”。請給予父母足夠的信任和寬容,即便育兒觀念、生活習慣不同,也不要當面埋怨。

運營人員:文文

更多精彩中老年朋友關注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銀髮無憂樂活天地,這裡是全國中老年生活之家,歡迎您的加入,我們一起學習交流,樂活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