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如不死,是否會成為唐繼堯那樣的大軍閥?

於無聲處34


當然不可能,蔡鍔如果不死最大的可能是被滇軍驅逐,從此成為一個“遊士”型軍人。


在這裡我絕不否認蔡鍔是民初難得的“文武雙全”的人才,但是蔡鍔這個人是典型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名士。


注意,亂世名士不是一個褒義詞,而是一個貶義詞。


蔡鍔和民國軍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更像是李鴻章、曾國藩那樣投身軍旅的士大夫,而不是馮國璋、曹錕那樣的平民子弟,也不是袁世凱、段祺瑞那樣的淮軍軍二代,更不是後來吳佩孚那樣因為秀才功名被革除,沒辦法投軍謀生。


蔡鍔13歲中秀才,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17歲考入上海南洋公學,同年,自費去日本留學,這簡直就是學霸一樣的人生。


另外,請大家注意一點,在那是時代,不管是家裡出錢還是自己籌錢,能自費去日本留學的人絕不是普通人。要麼他才華橫溢,被富人資助,要麼家裡有錢,能支持蔡鍔赴日開銷。


晚清平民每個農民扣除稅賦,每年收入5.9兩白銀,而晚清日本早稻田大學一年學費和生活費大概120兩白銀。也就是說自費去日本留學的費用等於晚清20個農民一年的收入。


蔡鍔能去日本留學,這說明他當時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吳佩孚這樣被革職的秀才以及馮國璋、曹錕這樣只能靠投軍謀生的底層平民是完全不同的,用今天的話說,蔡鍔從小就是一路學霸最後報送清華,而民國絕大多數軍人更類似初中畢業後讀了一個職高就開始混社會了。


清華學霸如何瞧得起渣子一樣的職高生?


這在蔡鍔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回國擔任軍職時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


這裡說一句,他如果不是因為參與了唐才常的反清起義,蔡鍔99%可能是會就讀早稻田或者東京大學這樣的日本名校的。


蔡鍔回國後因為和李經羲的關係,擔任了很長一段時間廣西陸軍小學總辦,新桂系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都算是他的學生。然而蔡鍔在軍校裡事實上是恨不得學生愛戴,“諸生好辯者,常惡語怒斥之,甚或摑之以掌,其嚴烈如此”。


1910年學校甚至爆發了“驅蔡”風波,蔡鍔之所以在軍校這麼不得人心,一方面可以說他從嚴治校,另一方面恐怕和他骨子裡士大夫情節有關,事實上從史料上看,蔡鍔這個軍校校長,遠不如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那麼受學生愛戴。


這一點上蔡鍔更像北洋水師學堂總辦嚴復。


而蔡鍔調到雲南擔任新軍統制後,很明顯,以軍人自居,同時還是雲南人的唐繼堯比蔡鍔更得滇軍軍心,蔡鍔治軍方式適合治世,而非晚清亂世。


從蔡遊者恆貧乏無以為生,稍失檢,且陷法網焉。人謂蔡之冷峭,有威可畏而無德可懷……”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跟著蔡鍔的軍官,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缺錢了,稍微做了點犯法的事情,蔡鍔立刻就會依法處置這樣的軍官;由於過於鐵面無私,大家都覺得蔡鍔這個長官太冷血。


我們可以看看蔡鍔的後輩蔣介石是怎麼幹的。


同樣是輸光了軍餉,跟著蔡鍔的軍官可能就被蔡鍔槍斃或者法辦了;而蔣介石可能把這個軍官罵的狗血噴頭,然後再批一張條子讓這個軍官重新再領一次軍餉。


在清末民初亂世,這兩種做法那種更能得軍心?這簡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蔡鍔對滇軍控制從1912年開始就已經不穩定了,蔡鍔受人矇蔽,派唐繼堯出兵貴州,中途醒悟的蔡鍔多次發電報讓唐繼堯停止活動,可惜唐繼堯根本不把蔡鍔的命令當回事,不但抗命佔領了貴陽,還自封自己為貴州督軍。


蔡鍔作為唐繼堯的上級以及滇軍名義上最高領袖竟然無可奈何,最後還不得不捏著鼻子認可了唐繼堯貴州督軍的任命。


而護國戰爭後期,很明顯蔡鍔想把入川滇軍司令的職務交給殷承瓛,可惜入川滇軍事實上是掌握在羅佩金手裡,所以羅佩金可以公然違反蔡鍔的意願,宣佈自己是蔡鍔的繼任者,而蔡鍔也只能聽之任之。


“滇軍兵驕將悍,紀律氣質遠非數年前之比,已不復可用。……他們目下幾乎要不聽我的命令了。我本意要保薦殷叔桓(殷承瓛)來接替我,而羅榕軒(羅佩金)手握兵符,只好給他。”


所以,蔡鍔不死的話,除非他甘願做滇軍的傀儡領袖,不然的話,別說唐繼堯,就是羅佩金就可以給蔡鍔玩一出“馬嵬坡”,讓蔡鍔“主動”下野。歸根結底,蔡鍔還是因為自矜身份不願意真正把自己當做一個武人,還把自己當做一個士人;而民國亂世,士人只能為武人服務,想要駕馭武人,輕則下野,重則喪命。


蘭臺


說蔡鍔這事兒,不能不扯到另一個人——梁啟超,蔡鍔實際上是梁啟超在西南佈下的一顆棋子,梁啟超在政壇上要有發言權,必須以蔡鍔為外援。要知道,蔡鍔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與梁啟超建立了聯繫,曾投稿給梁啟超辦的《清議報》。

蔡鍔的第一個“軍閥”身份是雲南都督。武昌起義後,星星之火燒向全國,蔡鍔以協統身份在雲南響應,起義成功。兩年後,蔡鍔加入進步黨——他老師梁啟超領導的政黨,成為名譽領事。

蔡鍔的第二個“軍閥”身份是四川都督兼四川省長。蔡鍔被袁世凱騙到北京軟禁一段時間後,設計潛回雲南,發起護國運動。其實,以雲南(甚至西南)區區一省(一域)之力,怎麼可能護國成功(這也是袁世凱得知蔡鍔逃出北京也不緊張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人認為所謂護國運動,不過雲南軍閥勢力向外擴張的“政治藉口”。一個方向是四川,由護國軍第1軍司令蔡鍔親自率領;一個方向是廣東,由護國軍第2軍司令李烈鈞領導,護國軍第3軍司令唐繼堯則留鎮雲南大本營“看家”。沒想到,護國運動像辛亥革命那樣引起連鎖反應,軍事北伐遠未成功,政治勝利就來到了——袁世凱取消帝制,隨後氣急而死。隨後,蔡鍔被新政府任命為四川都督兼四川省長。

蔡鍔本是雲南都督,因進京交給唐繼堯。再後來,蔡鍔回到雲南就尷尬了,幸而拿下四川,成為川督。這樣下去,蔡鍔會不會成為四川軍閥?可惜,蔡鍔隨後因病辭職,出川治病,他的選擇和表現不得而知,現在大家也就順勢認為蔡鍔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公心。

不管蔡鍔是否願意做軍閥,他老師梁啟超會提這樣的要求。蔡鍔走前,把四川交給兩個人——督軍交給羅佩金(曾變賣家產支持護國運動),省長交給戴戡,其實蔡鍔更看重戴戡的軍事才能。羅佩金回雲南後,戴戡成為四川的軍政一把手,可惜後來死於川軍之手。梁啟超在北京聽到消息,悲痛欲絕——蔡鍔和戴戡都死了,他在西南的棋子沒了。在國務會議上,梁啟超強烈要求重新調查戴戡之死(四川上來的報告說戴是自殺),嚴懲兇手。可惜,段祺瑞根本不搭理。梁啟超遭受重大打擊,隨後淡出政壇,專心學問。

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蔡鍔活著,他會繼續做四川督軍兼省長,不管他是否願意和承認,都會成為事實上的“軍閥”。梁啟超給蔡鍔的祭文可以有豐富的解讀:“血隨淚盡,魂共歲徂,吾松坡乎!吾松坡乎!汝何忍自潔而不我俱。”您看,梁啟超幾乎把蔡鍔當成“私有財產”,還說蔡鍔“自潔”,看來兩人還有商量好的事兒(似乎不乾淨?)沒有完成……


腦洞大開的歷史


1915年,民國總統袁世凱在北京公然稱帝,改元“洪憲”,並得到了美、德、日等列強的支持。此舉不僅是否定當年的辛亥革命,而且還在公然開歷史倒車,自然就引發了全國性的激烈反對。同年,對袁世凱稱帝行徑不滿的蔡鍔憤而離京,繼而逃回雲南,組織並發動了針對袁世凱復闢的“護國戰爭”。


1915年12月,蔡鍔與唐繼堯等人宣佈雲南脫離袁世凱,並組織了護國軍部隊進行北伐,目標直指稱帝的袁世凱。護國軍分成三個軍,分別從四川,湖南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蔡鍔親自率領護國軍第一軍主攻四川,以弱勝強,一度推進到四川瀘州外圍。與此同時,全國形勢再次發生劇烈變化,迫於壓力的袁世凱最終在1916年宣佈取消帝制。

隨後,名望與實力都達到頂點的蔡鍔被推舉出任四川省督軍和四川省長,成為當時西南地區的頭號實力派人物。不過,蔡鍔因為嚴重的喉癌不得不遠赴日本求醫,被迫卸下了四川軍政。同年11月8日,蔡鍔終因喉癌死在日本。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蔡鍔不死,他是否會成為唐繼堯那樣的大軍閥?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蔡鍔的性質本身就是一方軍閥。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講,蔡鍔不會成為唐繼堯那樣割據一方、獨掌大權的獨裁者。因為蔡鍔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實幹家,而不是唐繼堯、劉湘那樣的獨裁式軍閥。

以蔡鍔在雲南、四川等地的威望來看,也只有他能鎮住局面。在蔡鍔去世後,川、滇陷入群龍無首,西南諸省的各路實力派終究不甘於寂寞,再次大打出手。例如後來的川滇黔戰爭、四川諸劉內戰、滇桂戰爭等等不可勝數。


同時,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北洋舊派將領,多數人對蔡鍔的評價都很高,其中就包括黎元洪、段祺瑞等人,由此可見蔡鍔真是民國時期少有的清流。在蔡鍔還活著的時候,滇軍與廣州國民政府的孫中山關係良好,雙方都是擁護共和、反對北洋的力量。但自蔡鍔死後,野心勃勃的唐繼堯就把滇軍帶到了孫中山的獨立面。
(蔡鍔影視形象)


歷史的荒野


蔡鍔不會。蔡鍔和唐繼堯完全是兩類人。

蔡鍔有很強的國家意識和全局觀念,至於他自身的利益,反而考慮的很少。



雲南重九起義,1913年蔡鍔進京,1915年蔡鍔離京討袁。上面三個事件都反應了蔡鍔的品格。

而唐繼堯則不同。唐繼堯在日本留學時,自號東大陸主人,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唐繼堯打起護法旗幟,援助四川。而實際上是為了佔有四川。他只要兩樣東西,一是自貢井鹽稅收,二是成都兵工廠。激怒了川軍,最後被驅趕。

孫中山任命唐繼堯為元帥,唐繼堯不接受。而孫中山去世後,唐繼堯欲領兵進廣東,繼任大元帥。激怒了兩廣,被打了回去。



唐繼堯屬於野心勃勃,而格局器量不大的人。私人品德也不好,佔有部下的老婆。他被列為護國三傑之一。分別是蔡鍔、李烈鈞、唐繼堯。而實際上唐繼堯起兵反袁是被迫的。

雲南是蔡鍔的大本營。雲南講武堂出身的軍人都是反袁的。唐繼堯不反袁是沒有出路的。

蔡鍔則不同,他沒有地盤意識。護國運動勝利後,蔡鍔當了四川督軍。以蔡鍔的威望和能力,安定四川是有把握的。然而天有不測,蔡鍔病死了,代理督軍羅佩金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造成混戰。

羅佩金失敗又求救於唐繼堯,滇軍入川,更加混亂了。

而川人在驅逐雲南軍後,也沒有一個強力人物來收拾局面,於是一直混戰下去。

蔡鍔是湖南人,蔡鍔的過早死去,卻是四川人民的大損失。唐繼堯這種格局的人和蔡鍔不在一個層面上。

唐繼堯後來被部下龍雲等人軟禁,氣死了。


彭城墨者


如果從軍閥的含義來解釋的話,蔡鍔本身就是滇系軍閥的早期領袖,但軍閥有兩類,一類是擁有實力肯為民做事的實幹家,一類是為了自己的獨裁而進行的統治,蔡鍔無疑是位實幹家,而唐繼堯早期也是位護國元老,只是在後期淪落成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軍閥。



從問題來看,蔡鍔如不死,是否會成為唐繼堯那樣的大軍閥?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如果蔡鍔不死,唐繼堯根本不會成為大軍閥,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蔡鍔的死,唐繼堯才後期獨攬滇系大權,這位當年的護國軍領袖,最終卻是因為過度的權力慾望,將雙手伸向西南諸省,才開始了自己的離經叛道。



蔡鍔是個什麼樣的人,無論是北洋大佬還是西南政要,對其都有著頗高的評價,而蔡鍔和唐繼堯都是滇系早期的軍事領袖,但是在蔡鍔活著的時候,滇系軍事力量一直是孫文反對北洋獨裁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中最大的因素還是在於蔡鍔。他這個人呢,確實是一位實幹家,一生中乾的最偉大的一件事情便是配合了孫文的護國運動,並且指揮滇系軍隊打的北洋軍是節節敗退,使得老袁不得不廢除帝制,而唐繼堯呢,同為滇系首領,但他是在蔡鍔被老袁調往北京的時候才出任雲南的一把手,所以他的人望資歷絕對是比不過蔡鍔的。



而蔡鍔在老袁死後出任了四川的一把手,此時的唐繼堯是雲南的一把手,但關鍵的問題來了,就在蔡鍔即將大展宏圖的時候,不料天妒英才,同年便因喉癌去世。蔡鍔的死確實是國家的一大損失,西南諸省從此少了一位傑出的領袖,而在此之後,西南的各路實力派都不甘寂寞,開始大打出手,四川爆發了多達百次的內部混戰,還有兩次滇桂戰爭,造成了嚴重的軍民傷亡,你唱罷完我登臺,西南開始進入了軍閥混戰時期。

在蔡鍔死後,北洋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他成為了民國曆史上國葬的第一人,而唐繼堯儘管飽受爭議,但在其死後,民國政府念其護國有功,也為其舉行了國葬。


絕筆歷史


蔡鍔1911年10月參加推翻清朝起義之一的雲南起義,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1915年12月護國軍討袁時,蔡鍔已經病入膏肓,護國軍以滇軍為主。1916年11月8日蔡鍔因肺結核,病逝於日本,年僅34歲。


蔡鍔與朱德的交集,從國際友人史沫特萊在採寫朱德生平《偉大的道路》這本書中有如下描述: 雲南省和滇軍所有部隊都舉行了特別追悼儀式,為辛亥以來領導他們的司令官致哀。朱德深感淒涼。蔡鍔是他的長官 。 他悲從中來主要是因為蔡鍔雖非他所崇拜的,也是他所尊重的人物:思想敏銳、知識豐富、見解精闢、堅韌和無私。蔡鍔曾經是他的北極星,現在他卻迷失了方向…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朱德對蔡鍔的信任與敬佩,也可發現朱德在找到共產黨之前的迷茫與無助。


大老呆


蔡鍔死前,曾任雲南都軍,護國軍軍長,北伐打進四川后,又做了四川督軍。從他的經歷看,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軍閥!

雖然蔡公一生守衛共和,討伐專制帝制,與竊國大盜袁世凱誓不兩立,但蔡公畢竟成長於晚清未期的軍閥割據時代,天生就有軍閥的基因,革命品質再怎麼高深,也無法勝過天然基因!

因此,假若蔡公身強體壯長命百歲,不做軍閥都不行!

要知道,很多軍閥也是時勢產物,其心未必都想成為草菅人命,割據一方,受萬人咒詛的野蠻人,只不過在那種時代,為了生存,必須結黨營私抱團取暖而已!

換句話說,活在那種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混亂時代,有權有勢有武力的人,做軍閥是必然的歸途!

蔡公豈能出汙泥而不染?

再說了,蔡鍔既便成為軍閥,又有什麼過錯呢?他畢竟不是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嘛!

唐繼堯成了大軍閥,不是照樣大有作為嗎?

因此,蔡鍔不死,變成軍閥可以說是鐵定的,絲毫不用懷疑!

只是,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天妒英才,蔡公英年早逝,錯失了做軍閥的天機!


大老伍楚人


我可以肯定地說:絕對不會。蔡鍔主張軍人不黨主義。他認為,推翻專制主義,保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而專制統治一經推翻,共和國一旦建立,軍人就絕不應該參與政治,在黨派之爭中保持中立。共和國建立之後,如何建設國家,如何增進人民的福祉,應該在議會里進行主義之爭,孰好孰壞,通過辯論,讓大家判斷,然後投票表決決定。而軍人一旦參乎其中,主義之爭就會變成武力之爭,誰的拳頭大按誰的辦,那就無理可講了。這是國民之災。因此,他堅決主張軍人不黨主義。他對民主共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加上人品高尚,為官清廉,身為都督,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每天經受的錢糧千千萬萬,但他死後,家無餘財,其喪事都是友人湊錢辦的。所以,我認為蔡鍔不可能成為軍閥。


漂流木2


蔡鍔如不早逝,以他的才幹和抱負,以後會成為執掌兵權的一方諸候。在北洋和民國的星空中,會增添很多波瀾壯闊的史料。



蔡鍔湖南邵陽人,生於1882年,30幾歲英年早逝。蔡鍔一生受儒家思想影響,崇敬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以立功建業天下為已任。蔡鍔是軍事家,曾註釋過曾胡兵法。此書是蔣介石的床頭書,對蔣的軍事思想和作風影響很大。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從雲南起兵,蔡鍔攻城克地,所向披糜,具有很高的軍事才能。


蔡鍔一生以強國進步為理想。在袁世凱稱帝開歷史倒車時,毅然從雲南起兵,打響了護國運動的第一槍。在蔡鍔的影響帶動,挫敗了袁世凱稱帝陰謀。護國運動第一功當屬蔡鍔,這一大功將永垂青史。

在北洋和民國時期,社會的話語權在手握軍隊的軍人手中。文人墨客決定和改變不了歷史進程。如梁啟超,康有為一生扮演的是吱吱叫喊的“雀兒”角色,在槍桿子下軟弱無力。蔡鍔當時不死,會效法曾國藩,左宗棠等人擴充組建自己的軍隊,成為有新思想,有進步傾向的“軍閥”。如做不到這一點,蔡鍔的後半生比半生會暗淡很多。


蔡鍔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很多佳話。“將軍抜劍南天起”的知音小鳳仙。在雲南減薪的義舉,是當時軍閥中罕見第一人。武人拜文人為師,大有儒將範兒。

“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蔡鍔一生全做到了。特別是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順應和促進了歷史的發展,蔡鍔是當時腦子清醒和有能力第一人。


蔡鍔是湖南人的驕傲!



情歡江川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好點評。

蔡鍔,字松坡。漢族,湖南邵陽人,生於1882年。偉大的近代民主先驅和愛國者,軍事家、中華民國北洋初期的風雲人物,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在辛亥革命時領導雲南起義。成為民國第一人任雲南督軍;另一件是四年後參與了反對袁世凱稱帝。

蔡鍔是梁啟超的學生。深受梁啟超影響,從而產生了革命思想。曾經在日本留學,在1900年多次參加了同盟國會的革命運動。在1911年(宣統三年)被雲貴總督李經羲舉薦。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李經羲是李鴻章的兒子),李經羲非常重用蔡鍔,但蔡鍔借用李經羲重用,將大量的革命黨安插到了部隊裡,1911年10月30日,在蔡鍔主導下,雲南起義光復成功,11月1日日,蔡鍔就任雲南軍都督府成立,蔡鍔被推舉為都督。素來忠義的蔡鍔暗中將李經羲全家安全送往荷蘭使館,確保其個人安全。但李經羲從此拒絕和蔡鍔見面,即便是李經羲當上了北洋政府總理依舊如此。

蔡鍔做的第二件是就是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小鳳仙一事更是傳送一時,但必須指出的是,蔡鍔還在北京的時候,雲南已經起義反對袁世凱,但必須指出的是,蔡鍔回到雲南以後,加速了雲南的反抗力量。後來因為喉癌於1916年病逝於日本,終年34歲。

蔡鍔如果不死肯定不會成為大軍閥,首先就是他沒有地方根基,雲南已經讓唐繼堯徹底控制,蔡鍔未必能夠奪回雲南,這是從現實角度來的,從蔡鍔的性格來說,他也不願意當軍閥,在孫中山二次革命反對袁世凱當總統的時候,反對最激烈,全力支持袁世凱的就是蔡鍔。可見,蔡鍔不是一個梟雄似的人物, 他更看重的是國家的領土完整和革命勝利果實,所以他反對孫中山推翻袁世凱,當袁世凱稱帝的時候,他也反對袁世凱,蔡鍔是一個軍人,但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也沒有野心。

如果蔡鍔不死的話,很有可能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