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踢”进北体大

农村娃“踢”进北体大

农村娃“踢”进北体大
农村娃“踢”进北体大农村娃“踢”进北体大
农村娃“踢”进北体大农村娃“踢”进北体大

■记者鲍童

一边是广阔的玉米地、一边是孩子们挥汗训练的操场,在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喧嚣的车流,只有被农田紧紧环绕着的一个不大的小院和一排低矮的白色平房,这就是曲阜市时庄镇大庙小学,一所只有200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

可就这么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却能在市县两级足球赛事中屡获冠军。今年,他们又在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小学组足球比赛中获得了女子亚军的好成绩。不仅如此,这所乡村小学里还有2位学生今年被选拔进入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多人进入了鲁能、恒大等国内知名足球……这是一群来自乡村的农村娃,他们凭着纯真的天性、凭着对足球运动的痴爱,在释放天性的同时把自己“踢”进了北体大、踏入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大门……在他们背后到底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深秋的一个早晨,记者来到了这所小学。

足球成为校园里

最抢手的“绣球”

“来啊,传过来!”临近放学时分,阵阵呼喊声从学校操场边传来,寻声看去,一群穿着各式服装的孩子们正奔跑在操场上,书包、外套被整齐地码放在操场一边,墙外,就是整片的玉米地,他们脚下的球已被踢的“少皮无毛”变得黑乎乎的。

“这操场,是2015年才翻新建成的。原来孩子们的训练场地就是一片经过平整的土地,‘呼’的一声,球从操场中央飞过,它的身后,是一群追赶的孩子,孩子们的身后,则是一片扬起的尘土。”回忆起当初孩子们练足球的场景,足球队教练、大庙小学体育教师冯晓仍一脸的幸福,他说,就是在这样的乡村土地上,这群娃娃却渐渐都喜爱上了足球。

墙外就是百姓的庄稼地,墙内却是孩子们任意‘驰骋’的训练场。没有专业的训练器材,训练用球也就只有一个,被踢的实在不能用了就再换一个。“乡村小学的文体活动相对比较匮乏,留守儿童又较多,平时跟随奶奶爷爷生活,空闲时间多,可玩的东西却很少,虽然每个孩子性格不同,但孩子们的天性都是好动、爱玩,为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我们便选择了这种能让孩子动起来的‘足球’。”大庙小学顾天峰校长告诉记者。

置身于这处乡村小学,你就会被一种浓浓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紧紧包围着:课间的绿荫足球场上会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飞奔叫喊声,操场内墙、教室、走廊等都被足球运动员的海报或有关足球的标语装扮着,虽然他们硬件设施远不如城市里的一些学校,但这里的“足球味”却倍浓。“除足球大课间、足球课外,孩子们只要有空就在操场上踢球,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更是提炼了足球精神。”冯晓说。

大庙小学不仅有浓厚的足球氛围,训练基础也比较扎实,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类比赛更是提升锻炼了队伍,大庙小学已成为当地乃至济宁地区一支足球“劲旅”。“什么友谊赛、拉练比赛,凡有比赛,他们老师们都会积极联系带上孩子们去参加,参加的比赛多了,孩子得到的锻炼就多,也获得了不少成绩,渐渐地,这个小学的足球引起了社会的较高关注!娃娃们算是赶上了校园足球的好时代。”已进入广州恒大足校的颜丙春的父亲尤为感谢学校。

足球为农村娃

“踢”开了人生路

“颜丙春、张雨晴现在就读于广州恒大足校,王佳琦、刘云浩则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张晓寒入选了山东省女足;刘润璋签约鲁能足校U15梯队;还有一些孩子已经同俱乐部和足校进行了接洽和试训,到目前为止,从大庙小学已走出了6位小球员,他们或是被国内知名足球青训俱乐部选拔,或是进入国内专业的足球院校。从2015年至今,大庙小学还曾3次包揽过曲阜市中小学足球比赛的男女冠军,在济宁市中小学足球比赛中也分别获得3次男女组别的冠军。而最辉煌的就是在山东省大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足球比赛中,女队曾获得过两次季军和一次亚军的好成绩,而亚军则是我市在这个级别赛事中获得的历史最好名次。这就是这所只有200名在校小学生的乡村小学所获得的足球成绩。”谈起足球和他踢足球的学生们,冯晓自豪地如数家珍,他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孩子们在足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早上练球、大课间也练球、体育课练、放学练、周六周日练、寒暑假还要练。每到放假,从校长到老师,都在为孩子们比赛忙碌奔波着。”冯晓告诉记者,“孩子们心里更没有过多的功利色彩,就是喜欢踢球。”

在训练场上,记者见到一位名叫张春生的小队员,他技术出众、身体灵活,算是现在队里的“明星”球员了。冯教练介绍,张春生原本也被广州恒大足校选拔上了,但因为路途较远以及家庭条件所限,没有去往广州追求自己的足球梦。但张春生依然痴迷足球,他告诉记者,他要更加刻苦地训练,争取考上北体大。

“都是些农村的孩子,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孩子想踢、爱踢,家长也会尽量支持,但要让家长拿钱来帮助孩子去追求足球梦,都不太现实。像这次去广东试训,如果不是那边包吃包住包路费,孩子们根本没有条件去。”冯晓有些心疼地与记者聊着,对于大多数农村家长来说,足球仿佛只是在电视上看的比赛项目,或是孩子们追逐玩耍的一种游戏,谁也不愿让孩子远走外地去踢球,家庭条件也不允许。

曾是足球队长的刘云浩,冯老师说他天生就是踢足球的好苗子,但家庭情况却比较困难,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就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每次假期训练都是年近70岁的爷爷骑车三、四公里往返接送,而小云浩更是刻苦努力。“夏天40℃的高温下,橡胶跑道摸着都烫手,成年人在球场上站一会都大汗淋漓,刘云浩却一练就是一个小时,球衣早已被汗水浸透,从来没叫过一声苦。今年小云浩也顺利通过选拔进入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冯晓说,就像小云浩一样,这里的每一位孩子都十分珍惜踢球的每一分时光。

小云浩“踢”进了北体大,这不仅铺平了他的人生道路,更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现在孩子爷爷见了冯老师都会拉着他感谢地讲讲孩子的近况:“大城市就是好啊,校门口和宿舍楼前都有保安,食堂都是自助餐,想吃什么都有。吃住都不要钱,还给发衣服,这苦孩子总算有了个好出路。”冯老师更是为这些孩子们感到骄傲和欣慰,足球不仅给这群农村娃带来了快乐,更为这些农村娃们“踢”开了一条光明的人生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