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可以存在于地球表面吗?为什么?

谢斯静


中子星是在引力极大的情况下形成的,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可重达十亿吨,地球的引力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物质状态,它会变成一颗“超级氢弹”,炸掉地球。

地球的物质构成是元素形态,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由中子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环绕原子核的电子形成,原子核也就是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占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虽然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两者理应相互吸引,但是它们之间却有极大的库伦斥力,距离越近斥力越大。库仑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使得保持一定的形态,但是原子核和电子之间仍保留着十分巨大的“空间”,足够塞下数千亿颗原子核。

在中子星上,引力极大,破坏了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巨大空间”,电子被“压入”质子,形成中子,“巨大空间”相当于被中子填上了一部分,也就是原子那么大一团的物质质量增加了数亿倍,因此全部由中子构成的中子星,质量密度都十分巨大。地球上没有那么强大的引力,将中子星物质放在地球上,这团物质会完全“炸开”,伴随着质量损失,转化来巨大的能量。

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重达十亿吨,核变过程中可能损耗数万吨质量,相当于释放百亿枚氢弹,足以灭了地球所有大型生物。


来看世界呀


很荣幸回答题主的提问。

首先说不可能。不可能存在于地球表面。中子星物质只能存在于中子星里,一旦脱离中子星,就会立即脱离中子简并态,变成自由中子。

以地球这种环境来说,如果在地球表面有1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根据密度换算,应该是10亿吨左右吧。肯定根据重力会往地心钻,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一平方厘米的尺度上,或者说一颗花生米大小的面积承受如此重的压力,肯定要往地心走。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地球环境不是中子星环境,无法使中子星物质保持中子简并态,它会膨胀,衰变,衰变的的过程会有质量转化成能量,简单一句话就是会爆炸。是核爆炸,10亿吨的中子星物质有万分之三会变成能量的,想象一下有多可怕,地球会被炸得渣都不剩吧。人类将瞬间灭亡。

再来说说中子星是怎么形成的。是太阳8倍质量以上的恒星核聚变到铁以后,聚变内能减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外层物质向里层压缩导致超新星爆发



当超新星爆发时,把大量的外层物质抛射出去,同时由于引力而剧烈塌缩,把核心处的物质压得更紧.在此情况下,如果简并电子气的压力也不足以抵抗坍缩的压力时,电子就被压进到原子核,与质子结合成中子中子的数量增加,导致原子瓦解,进入中子简并态,变成中子流体.密度超过10^17kg/m^3时,简并中子气所形成的压力远远超过简并电子气,形成于坍缩的引力相抗衡的状态,稳定的中子星就形成了。



因此中子星的结构其实也是很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大家所认为的,一个一个中子排列在一起那么简单。

解答完毕,如有不足之处,下发留言,共同讨论。


宇宙探寻


当然不可能存在。

中子星密度很大,一立方厘米也就是一毫升水那么点大的中子星物质可以高达十亿吨。相当于十亿立方米水重量,大体就等于一立方公里体积的水。

然而,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不能单独存在于宇宙中,假设中子星部分物质逃逸至宇宙空间,这些大密度中子物质会立即发生爆炸,因为没有足够的重力以维持中子态。然而,实际上中子星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中子星的逃逸速度高达10—15万公里/秒。


四川達州


你大概要反过来说了……因为再大的铁,也没办法吸吸铁石……在小的吸铁石,也可以吸铁……中子星的引力无限的大于地球……我想,它大概会慢慢的把地球“吃掉”吧……想想,三体的“水滴”……如果有中子星接近地球,那么必然会造成地球靠近中子星的一面,和远离中子星的一面,受到的引力加持不同,而考虑到中子星仅次于黑洞的可怕引力,这种加持在地球不同位置的引力落差,一块一块的撕裂地球大约,不是啥难事,然后一块一块的被中子星压缩,变成中子星的一份子……然后……你懂的……


女兆丝者东


中子星物质可以放到地面。因为经过超新星爆发,中子星内部核反应巳经消失,氦氢元素已经燃烧殆尽。其核心内容为铁基材料,並正始释放碳和氧的物质元素。请指正。


手机用户54578927414


不可能。比方说:一块静止的泡沫不能让射击出的枪弹停留在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