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可以存在於地球表面嗎?為什麼?

謝斯靜


中子星是在引力極大的情況下形成的,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可重達十億噸,地球的引力不足以支撐這樣的物質狀態,它會變成一顆“超級氫彈”,炸掉地球。

地球的物質構成是元素形態,各種元素的原子是由中子質子組成的原子核,和環繞原子核的電子形成,原子核也就是中子和質子的質量佔原子質量的絕大部分。雖然一個帶正電一個帶負電,兩者理應相互吸引,但是它們之間卻有極大的庫倫斥力,距離越近斥力越大。庫侖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使得保持一定的形態,但是原子核和電子之間仍保留著十分巨大的“空間”,足夠塞下數千億顆原子核。

在中子星上,引力極大,破壞了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巨大空間”,電子被“壓入”質子,形成中子,“巨大空間”相當於被中子填上了一部分,也就是原子那麼大一團的物質質量增加了數億倍,因此全部由中子構成的中子星,質量密度都十分巨大。地球上沒有那麼強大的引力,將中子星物質放在地球上,這團物質會完全“炸開”,伴隨著質量損失,轉化來巨大的能量。

1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重達十億噸,核變過程中可能損耗數萬噸質量,相當於釋放百億枚氫彈,足以滅了地球所有大型生物。


來看世界呀


很榮幸回答題主的提問。

首先說不可能。不可能存在於地球表面。中子星物質只能存在於中子星裡,一旦脫離中子星,就會立即脫離中子簡併態,變成自由中子。

以地球這種環境來說,如果在地球表面有1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根據密度換算,應該是10億噸左右吧。肯定根據重力會往地心鑽,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在一平方釐米的尺度上,或者說一顆花生米大小的面積承受如此重的壓力,肯定要往地心走。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地球環境不是中子星環境,無法使中子星物質保持中子簡併態,它會膨脹,衰變,衰變的的過程會有質量轉化成能量,簡單一句話就是會爆炸。是核爆炸,10億噸的中子星物質有萬分之三會變成能量的,想象一下有多可怕,地球會被炸得渣都不剩吧。人類將瞬間滅亡。

再來說說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是太陽8倍質量以上的恆星核聚變到鐵以後,聚變內能減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外層物質向裡層壓縮導致超新星爆發



當超新星爆發時,把大量的外層物質拋射出去,同時由於引力而劇烈塌縮,把核心處的物質壓得更緊.在此情況下,如果簡併電子氣的壓力也不足以抵抗坍縮的壓力時,電子就被壓進到原子核,與質子結合成中子中子的數量增加,導致原子瓦解,進入中子簡併態,變成中子流體.密度超過10^17kg/m^3時,簡併中子氣所形成的壓力遠遠超過簡併電子氣,形成於坍縮的引力相抗衡的狀態,穩定的中子星就形成了。



因此中子星的結構其實也是很複雜的,不是簡單的大家所認為的,一個一箇中子排列在一起那麼簡單。

解答完畢,如有不足之處,下發留言,共同討論。


宇宙探尋


當然不可能存在。

中子星密度很大,一立方厘米也就是一毫升水那麼點大的中子星物質可以高達十億噸。相當於十億立方米水重量,大體就等於一立方公里體積的水。

然而,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不能單獨存在於宇宙中,假設中子星部分物質逃逸至宇宙空間,這些大密度中子物質會立即發生爆炸,因為沒有足夠的重力以維持中子態。然而,實際上中子星很難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中子星的逃逸速度高達10—15萬公里/秒。


四川達州


你大概要反過來說了……因為再大的鐵,也沒辦法吸吸鐵石……在小的吸鐵石,也可以吸鐵……中子星的引力無限的大於地球……我想,它大概會慢慢的把地球“吃掉”吧……想想,三體的“水滴”……如果有中子星接近地球,那麼必然會造成地球靠近中子星的一面,和遠離中子星的一面,受到的引力加持不同,而考慮到中子星僅次於黑洞的可怕引力,這種加持在地球不同位置的引力落差,一塊一塊的撕裂地球大約,不是啥難事,然後一塊一塊的被中子星壓縮,變成中子星的一份子……然後……你懂的……


女兆絲者東


中子星物質可以放到地面。因為經過超新星爆發,中子星內部核反應巳經消失,氦氫元素已經燃燒殆盡。其核心內容為鐵基材料,並正始釋放碳和氧的物質元素。請指正。


手機用戶54578927414


不可能。比方說:一塊靜止的泡沫不能讓射擊出的槍彈停留在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