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我从未做过归乡田园梦

我喜欢大城市,我喜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不必在电梯里微笑寒暄,开门遇到隔壁邻居不需要打招呼,出门一个月或者一个月不出门都不会引起注意,大街上不会有人在意我我也不必在意别人看似怪异的举动……在这个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里,若不刻意相约,也许一个月都不会遇到一个熟人,我觉得自在。

家里不一样,所有人都互相认识,谁都知道谁的事,然后就各种八卦,和每一个人都有许多共同的话题。亲切吗?当然。但没法一个人呆着。当然也可以一个人呆着,只是大家都会知道你一个人呆着,如此一来,就算一个人呆着也并不是真正的一个人呆着……对于经常一个人呆着的我来说,那不是我能呆着的地方。

至于乡村,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太清楚它的魅力也太明白它的可怕。如今的乡村与几十年前不同,有了更多的发展与便利,生活于其中的人似乎拥有了骄傲与满足。这种满足出于习惯,因为并未看到过更大的世界而满足于眼前的世界。所有的教育仍以离开此地为目标,这与我幼时的志向相同,与他们以此为荣相悖,便是有力佐证。选择回到这里是因为可以随时离开,拥有自由来去的能力,这是我理解的乡村魅力。

我平均一年回一次家,在短则一周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里,密集享受家人朋友乡里乡亲之间的亲密相处,非常愉快。若把这段时间无限期拉长,我不能想象我能坚持多久。上个月我回家了,没呆满半个月,意犹未尽。不知为何,想到春节再回去一趟,又万分提不起兴趣。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一个好农民的日常

十年前我家从村里搬到镇上,父母都很忧虑。担心离开土地生活无聊、买菜太贵增加生活成本等,我则忧虑的是他们所忧虑的并未成真:土地不像他们年轻时那么宝贵,没人再为两锹土与邻居对骂两小时,很多地都荒着,他们很快从周围的农民手里借来几块土地,离新家很近,甚至比在村里还方便。几年后,地盘越发扩大了,不需要种粮食,他们就种了大量的蔬菜,常年保持在十几种,维持着以前的奢侈生活:白菜只吃个心,空心菜只要尖……每次到深圳看我择菜都很同情:可怜我幺儿在城头吃菜就吃点边皮叶子黄脚叶。

我总觉得我妈侍弄菜地比带孩子精心。这也难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原则很适用于种地,带孩子的成果多少还得看运气。她不止一次跟我讲,邻居对她很满意,夸她是个好农民。农民毕竟还是爱土地的,即使自己种不动了,对土地现在的使用者还是有所要求,就像我妈回到老家,也不免对着自己的土地长吁短叹,慨叹现在的农地都没人要,没人种了,草都长满了田地。

我妈盛邀我参观她的菜地,一如既往。我充满热情,如常。我确实很喜欢我妈的菜地,尤其是她在菜地里的样子,那一刻她是真正快乐的,仿佛并未经受生活给予她的诸多苦难。

我妈挖地,我在一边陪聊,兴致来了去挖了几锄,她倒不嫌弃我干活不行,还在我的指导下帮我拍照留念。

我随口问一句,她又挖了几个地瓜给我。其实我已经不像小时候那么爱吃地瓜了,没想到一旦吃起来感觉还真是不错,站在地里不知不觉都吃掉了,还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

田埂边有四棵枇杷树,是某年吃完枇杷后我妈种下的,现在已经长得比隔壁小学的围墙高了。春天时我妈嫁接了其中的两棵,都没有成活。她没放弃:树桩上还活着,明年再嫁接一次。剩下的两棵开满了花,第一次发现枇杷花开起来也挺漂亮,以前只觉得是白乎乎又毛茸茸的一团。

说起嫁接这件事,我妈历来热爱。以前家里的桃李橘树,都是我妈在管,时不时砍掉一枝嫁接个新品种,第一年倒还像样,第二年就结出不伦不类的果子。没办法,还和老的品种长在一起,传花授粉难免互相影响。现在她还保留这一爱好,我们回老家,她带我看已经荒废的果园,给我介绍其中一棵橘子树:一半结着橘子另一半是橙子。用的接穗就是水果摊买来的水果上附带的枝条,我也真是服气。不过味道嘛,她也表示很失望:长得还算像样,没人家卖的好吃。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下乡与探亲

除了在镇上的菜地种时令蔬菜外,我妈时不时回老家看看,老家里的院子还有些花、果,因为疏于管理长得都不太好。我妈不忍放弃,偶尔还添点新东西, 比如金银花、百香果之类,大部分凶多吉少。还有的不用经常管的作物,她在院子里各种一点。院子里还种了百合,苗已经看不见了,草倒是长了半米多高。半个月前她先来割草,这天带我来挖。

和西北的百合不同,我家种的是药百合,开白花,生吃略苦,炒熟后也不甜,是很面的口感。太久没管了,挖出来的大都很小个。因为种的不多,我妈舍不得整个吃掉,每次都是把周围的鳞片掰下来,再把中间带芽头的部分种回去。

还种了一蓬老虎姜。要是以前我妈是不会干这事的,怕影响院子里的其他植物,现在她无所谓,宁愿种点新奇的东西。老虎姜是一味中药,学名是卷叶黄精。黄精这名我很熟,小时候看《西游记》,如今看修真小说,壮筋骨补精气总少不了它,神仙妖怪都离他不得。黄精和卷叶黄精想必都差不多,中医向来分类粗糙。

《西游记》里,和尚不吃肉,素斋要办得好少不得黄精,女儿国国王请唐僧吃过,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也请唐僧吃,居心颇不良。不过让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孙悟空要出山拜师,众猴儿欢送大王整治的那场: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这跟我在家吃的没差别嘛,头天刚山药炖了排骨,今天就看到大丛黄精。

能和山药并列的东西,想必味道不恶。我问我妈老虎姜味道怎么样,她回答说有点甜不难吃。我失去了兴趣,又因为这丛卷叶黄精长得实在太漂亮,我舍不得让我妈动它,一直没吃成。要走的时候忍不住,终于还是下手挖了一袋带回深圳 ,和鸡炖了吃。味道比山药那是差远了,也就是不难吃的标准。我吃了一顿,剩下的洗干净冻在冰箱里,等着哪天精力不济的时候再拿出来补补,说不定比人参管用。《西游记》满篇的神仙妖怪没见谁吃过人参,可见那玩意以前根本不入流,哈哈哈。。。。。。。

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基本只剩下些老人。荒地越来越多,杂草一人多高,都不敢去人。以前物资匮乏,难免因为你家孩子摘了我家李子我家娃偷了你的梨吵来吵去,现在矛盾通通都没有了。以我妈的好人缘,我俩走在村里,随便哪家的东西都可以随便吃随便拿。热情的背后,也是无尽的寂寞啊。就连我妈这样只是住在镇上的人,也很少回来,更别提其他搬走的人。

自从我们家搬到镇上以后,我家这条巷子只剩下六户人家,现人更加少,都是些老爷爷老奶奶留守,路上都鲜少能碰到人,已看不到小时候巷子里大人们围坐一起话家常,小孩子在旁边蹦蹦跳跳玩游戏的身影。

我回到深圳没几天,听说哪位谁谁谁过世,乡村更寂寞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短暂乡村生活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