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集中供热24年 连创全国纪录

1982年,太原市热力公司正式成立,1994年11月1日,太原市公交公司热力站举行竣工仪式,标志着集中供热这一新生事物在太原从无到有,在部分地区改写了一家一户燃煤供热的历史。2018年1月1日,太原市热力公司正式挂牌为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近5年来,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建成多个国际国内瞩目的大型集中供热项目,在扩网和热源建设方面,接连创造出多个历史之最。如今,太原市城镇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

环境污染严重酝酿集中供热

很多老太原人可能都记得,上世纪80年代,每每到了冬季,空气中总弥漫着煤尘的味道。

当时,随着城市的扩张,居住人口的增大,以及工业企业的发展,太原市燃煤烟囱的数量直线上升。据1980年初步统计,全市城区注册的锅炉达5000余台,将近4000个燃煤设施在太原市竖起了几千根烟囱,一家一户取暖的小煤炉更是不计其数。每年近千万吨原煤燃烧后生成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1981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参照欧洲一些国家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有效方式和北京、沈阳等地实施集中供热的经验,开始酝酿并逐步提出了太原市实施集中供热的问题。

1982年,时任国家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鹏来并视察太原第一热电厂。时任太原市市长王茂林在工作汇报中正式提出集中供热问题,李鹏拍板决定,将拟扩建的两台机组由20万千瓦增加至30万千瓦,供热工程与电厂扩建工程同时启动建设。当年年底,太原市供热公司成立。

1984年,经太原市委、市政府批准,太原市供热公司正式更名为太原市热力公司。1984年6月,国家计委正式下文,批准集中供热一电工程正式立项上马。“1985年至1988年,是公司组建以来集中供热建设各项工作的筹备阶段。”一位老热力人回忆。

改写供热历史连创全国纪录

1990年7月12日,太原市集中供热一电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集中供热是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屡屡遇到艰难险阻。1993年4月19日,一电供热工程支干线的瓶颈——迎泽大街顶涵工程正式开始。宽5.4米、高2.7米、长30米的方涵顶进在山西尚属首例。迎泽大街又是交通主干道,交通不能影响,上部覆土不多,工程难度和风险极大。由于方涵较长,顶进设备的瞬时不同步就会造成位置偏移。

施工队伍克服种种困难,5月20日全部顶过迎泽大街,紧接着面临的又是旧洋灰桥 (20世纪30年代的迎泽大桥)的过桥方案。经多次论证后,工地代表赵宏提出的地沟顶部加支撑方案获得一致认可,一电工程从电厂出口至水西关年内基本贯通。“1994年11月1日,太原市公交公司热力站竣工仪式举行。”一位当时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说,以此为标志,集中供热这一新生事物在太原从无到有,在部分地区改写了一家一户燃煤供热的历史,开创了我国集中供热行业一次成功投运300万平方米的范例。

1995年全年扩网200万平方米,当年19个热力站投运。

1998年12月5日,太原市集中供热二电工程在胜利桥以北管线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

2000年10月31日,在2102热力站前,举行了隆重的集中供热二电工程首期200万平方米竣工投运仪式。集中供热二电工程开创了国内集中供热行业大口径保温管距离最长、建设周期最短的先河。

十年腾飞跨越创造“太原速度”

2001年,东山集中制冷火车站2万平方米胜利竣工投运。城南区域供热正式被批准立项,展开实施。10月31日,热力公司在东山分公司举行了二电供热工程400万平方米竣工仪式,首次被列入山西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任务全部完成。太原市集中供热规模总体达到了1000余万平方米,其热电联产在全国同类企业排名第二。

太原市集中供热工程东山热源厂,是太原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之后,于2002年首次开辟的又一集中供热新领域。“东山热源厂位于东山地区伞儿树村,工程总投资1.1亿元,总供热负荷128MW,总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该工程2002年6月完成规划选址和专家论证。6月13日,举行工程奠基仪式。”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新增供热能力6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供热总能力的35%;新增入网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实际供热面积总量的40%;新建热力站51座,相当于过去建站总数的34%。全年扩网400万平方米,创造了太原市供热史上的奇迹。

2002年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的突破性进展,使太原市集中供热规模一跃进入全国供热企业前3名。总体供热能力达到2310万平方米,实际入网面积达到1483万平方米。

2003年10月30日,太原市集中供热扩网320万平方米暨东山热源厂工程竣工投运仪式在东山热源厂举行,太原市供热规划中“热电联产为主,大型热源厂为辅”的供热形式开始在我省得到实现。

2003年12月28日,城南热源厂奠基仪式在南十方举行。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供热热源厂建设项目。2005年10月28日,城南热源厂举行竣工仪式。当年扩网520万平方米,是历年扩网之最,同时也是全国供热企业一年扩网之最。

2004年实现扩网362万平方米,取缔烟囱100多根,为太原市全年超额实现224天二级以上天气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全年实现扩网312万平方米。2007年,实现扩网412万平方米。2008年,总体扩网403万平方米……2011年,实现扩网510万平方米,增加受益人口3.57万户、13.5万人。

连续几年扩网集中供热全覆盖

“我们在2012年完成建设投资10亿元,新建热力站102座,新建供热管网81公里,完成扩网面积1000万平方米,使全市160多个大的用户单位,20余万人接入集中供热。”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全年完成建设投资25.8亿元,新建热力站111座,敷设了供热管网130余公里,扩网突破1450万平方米。

2013年2月28日,太原市提出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系统全面改造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实施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长输供热项目。2014年1月15日,太古项目隧道工程招标圆满完成。

2014年,全年完成建设投资21.7亿元,新建热力站136座,实施大温差改造热力站85座,配合城市道路建设,完成118公里的供热管网敷设,完成扩网面积2005.3万平方米。

2015年6月23日,太原市南部供热筹建处成立。8月,该工程开工,各标段陆续进场。12月25日,45公里供热管线全线贯通。

2015年,全年完成投资49.5亿元,新建热力站247座,全年共建设完成147公里的供热管网,完成扩网2530万平方米。2016年,全年完成投资28.8亿元,新建热力站243座,全年敷设供热管网128.5公里,完成扩网2106.7万平方米。

2016年10月28日,历时两年半的太古集中供热项目进行了冷态联动试运行,一次性运行成功。“太古集中供热项目在电厂首站安装了余热回收机组,把电厂传统运行时排放到大气中的热量回收利用。这一技术的采用,使余热供热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既大幅降低了供热成本,又有效增大了供热面积。”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7月,东山、小店、晋源三座大型热源厂的“煤改气”工程开始。东山热源厂改造后,原有燃煤锅炉供热范围均由燃气锅炉替代,供热面积将达到380万平方米,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7万吨;小店热源厂煤改气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10万吨;晋源热源厂改造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8万吨。

2017年,全年完成投资18.26亿元,新建热力站134座,敷设供热管线62公里,完成扩网1743万平方米,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壮举。 晨报记者田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