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陳偉鴻:學會說話 是一個人獲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徑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學會說話,是一個人獲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徑。

01

人們在判斷一件事或對一個人有沒有興趣時,0.5秒就夠了。

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普林斯頓大學就曾對一萬份人事檔案進行過分析,結果發現:“智慧”、“專業技術”和“經驗”只佔成功因素的25%,其餘75%決定於良好的人際溝通。

細心的人總能發現身邊的成功人士,業界大佬,都是一些特別會說話,溝通能力特別強的人。這些無疑證明了溝通能力對於成功至關重要,會說話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當年籍籍無名的馬雲,跑去找亞洲鉅富孫正義,用短短6分鐘拿下2000萬美金的融資。

喬布斯用一場極富技巧性的演說,顛覆了全世界對手機的認知,直至今日給蘋果公司創造了數以億計的財富。

2014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馬化騰用五分鐘的時間解釋了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也讓所有人記住了“知識產權”。

即便是臨時起意,那些成功的大佬總能像時刻準備好了一樣,侃侃而談,金句頻出。而普通如你我這般,每每在需要“說話”的時候,只能眼巴巴的羨慕別人……

會說話難道是與生俱來的?普通人能向大佬探索和學到哪些溝通技巧?這個答案,也許只有和大佬對話過的人,才能給你帶來答案。

陳偉鴻,中國對話“大佬”最多的人!

900多個週日的夜晚,1000多次與最具影響力成功人士的對話,56160多分鐘的 智慧激盪,他用18年堅持成就了《對話》。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美國通用電氣董事長傑克韋爾奇、投資大鱷索羅斯、商界傳奇比爾蓋茨、巴菲特、中國企業家柳傳志、馬雲、王健林、馬化騰、董明珠…

面對這一群最具影響力的精英領袖”,他總能用潛心營造的話語場為觀眾洞開商業與人生的獨特境界;用不露鋒芒卻又一陣見血的溝通方法讓專業而嚴謹的財經話題平添個性之美與交鋒之趣。

在這個焦灼的時代,他始終堅持與這些“大佬”進行不驕躁、不輕率的對話;他持續挖掘成功人士的智慧錦囊、挖掘不隨時代沉浮的精華。

他為無數渴望向這些行業領導者學習的人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多了些對生命、成長和人生的思考。

他就是央視《對話》主持人——陳偉鴻!

陳偉鴻

著名央視主持人

金話筒獲獎者

出版《驚鴻一瞥》

CCTV 2《對話》節目主持18年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02

誰能想到,頂著如此多光環的陳偉鴻,曾經還是一名滿口地瓜腔的小夥子。作為地道的閩南人,要練就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絕非易事。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付出的努力無法想象。

與央視《對話》欄目另外兩位女主持相比,沒有MBA學位、沒有出國求學經歷的陳偉鴻比較低調,他說:“我在主持方面沒有經過任何專業的培訓,惟一的優勢就是善於觀察,願意不斷地學習。”

有人說是《對話》成全了陳偉鴻,也有人說是陳偉鴻成全了《對話》,他說:“我和《對話》的結緣應追溯到2001年主持人大賽。當時是在朋友的勸說下去參加比賽的,一路稀裡糊塗就上來了。《對話》把央視主持人大賽5個小組第一名都請去試鏡,製片人發現我的觀察能力比較強,就這樣我進入了《對話》。”

剛開始接手這個節目的時候,陳偉鴻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因為那時《對話》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主持人陣容非常不穩定。節目也試過請一些專家做主持,但都以失敗告終。

最後大家總結出電視節目不是寫論文,也不是發表研究專著,主持人必須要有駕馭現場的能力,只有滿腹經綸是不行的。陳偉鴻當時也擔心自己知識的斷層,但當他投入其中時,發現通過用心的學習是可以適當彌補的。

在《對話》中,陳偉鴻有機會與很多人渴望見到的嘉賓直接交流,這種學習是非常有益的。他說:自己是和《對話》一起成長的。通過《對話》他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逐漸被大家認可。

他說,與大佬碰撞的思想火花是他難以割捨的思想盛宴。

“大佬們”的對話秘訣?

雖然大佬們的技能、專長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在《對話》裡甚至是各種公開場合,他們總是能得體、大方、睿智地表達自己。

面對刁鑽的問題,他們知道如何一兩撥千金;不合時宜的尷尬場合,他們總能用幽默化解。

他們滿腹經綸,一句話就能總結各種“長篇大論”;他們好像還特別會調動氣氛,每次講話都超有感染力。

很多人渴望像各行各業的大佬一樣,擁有優質的溝通方式,但這些大佬們說話的方式、技巧,我能學得會嗎?或許,陳偉鴻可以告訴你答案。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03

陳偉鴻對話馬雲

陳偉鴻跟馬雲已有10年之交,一次對話馬雲時,一現場女觀眾表示自己雙十一在淘寶花了自己近半年工資,因為淘寶東西便宜。

陳偉鴻對馬雲說道:“這絕對是一個精明的消費者,但是我發現她在網絡世界裡,她更在意的是價格,而非是質量。”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馬雲迅速地回答道:“如果款式不好,再便宜也沒人買”,緊接著馬雲又說道:“我相信小女孩90後很難騙,現在騙王健林這樣的人物容易。”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馬雲認為年輕人是中國的內需所在,“如果我們看到這些年輕人,這才是中國內需的希望所在。老年人是沒有內需的,成功人是不花錢的。真正只有想成功的人才會花錢,中國最大的內需所在就是生活方式的變革。”

馬雲表示傳統商家賣東西太貴,他又說道:“年輕人消費的變革,網上便宜,不是我們便宜,是傳統商場太貴了。網上賣500錢,傳統商場賣5000塊錢。商場500塊變5000塊,是地皮!是地產!他們太黑,不是我們太便宜。”

柳傳志最信任媒體朋友

在所有的商界大佬中,柳傳志是陳偉鴻採訪次數最多一位。除此之外,陳偉鴻也是柳傳志最信任的媒體界朋友。

柳傳志曾這樣評價:“陳偉鴻的採訪我不用準備,他的幽默讓我很輕鬆,能讓我如意發揮。我有時候會想,他把事情想得這麼透,幹嘛不當個企業家。”

王石的重要時刻

在對話中,有一次很特別的對話,那是陳偉鴻獨有的對話王石的重要時刻。

那一次,王石剛創造了中國最年長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紀錄重要時刻。從青白相間的山峰上下來,他似乎仍舊停留在缺氧狀態,還有些腦袋發懵。回答每個問題他都需要時間來反應,要先想一會兒,才能開始說話。

即便如此,篤定的語調中依然保持著一個企業領導者不可動搖的威信。一場訪問下來,他語速雖然慢,但卻有一份信手拈來的從容。

對於陳偉鴻,王石這樣評價:“他真實、專業,總能與採訪對象平等地對話。”

李開復:陳偉鴻是中國認識最多大佬的人

他和李開復激辯人工智能:在對話李開復的時候,他們談論到了一個問題——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被淘汰?

最終兩人達成了共識,溝通能力,是機器永遠不能取代的事情。誰將自己練就成一個溝通高手,誰就能在人工智能不斷髮展的今天擁有核心競爭力。

李開復說:“每一個成功的大佬,除了戰略思維和執行力外,都是非常好的表達高手,而陳偉鴻先生可能是中國認識最多大佬的人。

在近距離與大佬接觸的過程中,他不僅看到了每個大佬的商業智慧,還見識了大佬們超凡的表達能力。

“一個人能否成功除了運氣和努力,還有很大原因歸功於溝通。和大咖打交道的這些年,溝通說話能力是我獲得的最大收穫。”陳偉鴻說。

04

陳偉鴻發現,大佬們雖然溝通風格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都有比較成熟的說話“套路”,所以應對各種溝通難題,總能很好地化解。

巴菲特的溝通殺手鐧是幽默感。一次採訪巴菲特,陳偉鴻拋出一個“刁鑽”的問題:你現在有多少錢?巴菲特沒有過多猶豫,即刻打開錢包,在他眼前晃了一晃,笑著說“看,我現在就有這些錢。”

雷軍反應能力極強,善於在溝通中“偷換概念”。某次公開演講,雷軍被一位提問者刁難,“雷總,你覺得你的人品怎麼樣?”,雷軍沒有生氣,說出了一個讓大家都會心一笑的答案:“你說的是哪種人品?如果說今天打遊戲爆了一個裝備,我的人品可以說挺好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疑惑,大咖們厲害的溝通技能,是不是都是與生俱來的?答案是——不。

舉個例子,很多人覺得馬雲是天生的演講家,陳偉鴻卻說,並非如此。

一次,馬雲和陳偉鴻聊天,無奈地說:“網上都說我很厲害,用6分鐘就說服了孫正義。但是偉鴻你知道嗎,在這之前,我在硅谷被拒絕了三十幾次。”

可見,溝通說話能力,是需要訓練的,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當馬雲說:“男人的智慧是和外表成反比的”,你真以為他是隨口說說?

當王健林在說“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你真以為只是為了吸引眼球?

當董明珠和雷軍在央視的那場賭約中高聲呼喊“要賭就賭10個億”,你真以為他們只是為了過嘴癮?

如果你認真去拆解學習,大佬們的說話的水準與智慧,以及隱藏三言兩語裡的洞見,你會發現其中大有玄機。

於是他將18年來從900多場對話中總結出的、一把把能解開大佬們說話之道的“鑰匙”,放在了《跟大佬學說話——陳偉鴻的24堂溝通必修課》。

他不只會告訴你,遇見大佬時你該怎麼說話,更會幫你分析大佬們應對溝通難題和挑戰的故事,讓你學會如何應對處理類似場景。

課程中沒有枯燥的理論,而是通過真實獨家的幕後故事,告訴你溝通最有效的“方法與技巧”!

學會說話,是一個人獲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徑。

讓大佬們昨天的經驗,成為你今天的體驗,成就高配版的自己!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陳偉鴻珍藏18年的“對話”精華

60多個真實獨家案例

帶你跟成功人士學說話

共包含24節課,300分鐘

每課僅需8.2元

21限時特價

¥199

(原價¥398)

央视陈伟鸿:学会说话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本最小的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