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總結:對2018年中國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的思考

自2014年國內首次發生債券違約以來,短短4年時間,債市違約的相關數據已經足夠豐富。為進一步幫助投資者加強信用風險管理,筆者將

圍繞今年債市的違約境況進行分析,並提出進行信用風險防控的一些建議。

一 對債券違約發生原因的分析

縱觀大多數案例發現,發債主體多是內部經營出現了問題,脫離主業,大肆開展資本運作,多元化投資,激進的擴張導致現金流不足。問題初現端倪後,未及時進行信息披露,揭示風險,甚至主觀欺詐。經營導致的變化直接反映在股權結構,債券權重方面,最終風險集中爆發。

年終總結:對2018年中國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的思考

年終總結:對2018年中國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的思考

二 信用風險的發展趨勢

橫向比較,與歐美等發達的資本市場相比,目前我國信用債市場的靜態違約率仍處於較低水平。縱向比較,債券違約的數量和違約率呈逐漸增加的勢頭。

三 信用風險增大對市場的影響分析

2014年以前,由於實質性違約稀少,市場剛性兌付預期很強,違約風險顯著影響信用利差的時期並不多。隨著信用風險的增大,將極大衝擊信用利差,且影響因子將遠超其它負面因素。

四 對信用風險管理的建議

為加強信用風險管理,筆者有如下建議:一是對中型機構,加大法律人才、輔助系統投入;二是對

小型機構,將信用債投資外包委託給相應負負責人、有能力的機構進行,讓專業的人負責人專業的事,從而追尋最佳性價比。此外,在市場監管方面,除了保持貨幣市場適度流動性之外,進一步加強管理,提供發行人信息披露質量,加大對財務造假行為的懲戒力度,提供市場信息有效性,消除信息不對稱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