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十週年,期待奧運再回中國

2008年8月8日,鳥巢中央,2008位青年擊打著春秋戰國時的一種酒器——缶。缶上的燈光依次閃亮。八萬觀眾齊聲高喊:5,4,3,2,1……焰火從中軸線升騰,化作29個巨大腳印,踏進鳥巢,點燃玉樹瓊花。這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一個瞬間,至今憶起,仍有澎湃。毫無疑問,那是奧林匹克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2008年,也註定是中國體育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北京奧運十週年,期待奧運再回中國

美國著名的網站Eonline曾有過一段論調:盤點史上歷屆奧運會前5名的任何一個榜單,最後都會變成4家爭破頭去搶第2名,因為第一鐵定是北京奧運。

“一旦成為奧運城市,便永遠都是奧運城市。”這是國際奧委會的一句名言,奧運城市,也是北京諸多標籤中,最讓她驕傲的定義之一。

十年後的2018年,一邊懷念著那個無以倫比的夏天,一邊翹首期盼著四年後北京的又一次狂歡。十年前,從初識奧運舉辦門道的學習者,在沒有任何經驗的背景下,探索,借鑑,學習,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讓世界震驚;十年後,為再次迎接冬奧會的到來,已經是“推動和引領奧林匹克改革的踐行者”的北京加速啟動,拉開跟時間賽跑的序幕。北京成為全球首個夏季、冬季奧運會舉辦城市,彰顯了中國推廣奧林匹克運動的大國擔當。

過去這十年,中國體育澎湃而昂揚。競技賽場金牌接連不斷,職業舞臺“中國驕傲”仍有傳承;實力明星和流量明星承前啟後應用而生;留存史冊的“中國時刻”也記錄著那些難忘的瞬間。賽場外,體育產業風起雲湧,一浪高過一浪,全民健身的高潮也從未消退。這一切,要從感謝十年前那場盛會對中國,對北京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51枚金牌背後的曲折人生 期待“姚劉李”後的下一位巨星很多人留在了那個夏天的記憶裡。51枚金牌是最閃光的回憶。那是中國第一次佔據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體育大國”的腰板終於硬了起來。

只是,如今回頭看,遺憾先湧上心頭。51枚金牌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閉幕時被收回了三枚,陳燮霞、劉春紅和曹磊三位女子舉重的大力士在享受了“被寵為奧運冠軍”八年後,被無情的興奮劑檢測報告打回人間。這一小波折也讓回憶不那麼完美。儘管劉春紅堅持上訴期待還自己清白,可體育法庭駁回了她的上訴後再也沒了下文。

恰逢十年,很多人都想起了48位曾經的英雄們。曾經的他們也開始了一次次回望那個說千次,道萬次也不膩煩的回憶。十年足夠漫長,讓成為奧運冠軍的他們也都留下了深深淺淺的腳印。

有人將熱愛進行到底,至今仍在堅守如林丹、龐偉;有人幾進幾齣,結婚,生子,退役復出後又執掌起了教鞭,如仲滿;也有人褪下戰袍享受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煙火;奧運冠軍是光環,讓他們登堂入室,永載史冊,奧運冠軍也是隱形的魔咒,需要在曲折的彎路後找回最初的自我,才能不再迷失。

北京奧運十週年,期待奧運再回中國

對十年前那個燃情的夏天,很多人仍滿腔熱血。

2008年,35歲的鄧亞萍出任奧運村部副部長,成為近2萬名運動員、教練、官員的“大管家”。她沒有看一場奧運會比賽,“盡心盡力,把能做的全做了”;

2008年,24歲的林丹在北京,開始他獨霸天下的序曲。十年後,參加完第11次世錦賽後他仍不言退,在他四屆奧運經歷裡,“北京仍是最特別的一屆”;

2008年,28歲的楊威拿下體操男團和全能冠軍後功成身退。如今,兒女雙全的他考取了裁判證書,繼續著體操生涯;

當然,也有奧運冠軍在這十年走了彎路,栽了跟頭,像普通人犯了錯誤一樣。可誰不是拍拍塵土,繼續趕路。生活面前,只有繼續。

激情燃燒的北京,當然還有一群人不容忘卻。締造八金奇蹟的菲爾普斯、在鳥巢彎弓射大雕的博爾特,科比帶領美國男籃獲得了8年來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埃蒙斯四年輪迴又是離奇的一槍送給邱健冠軍。

正是因為這些巨星的存在,讓北京奧運會賽場上的回憶仍舊熠熠閃光,或激動或悲情的時刻成為不管何時說起都會讓人怦然心動的畫面。

十年前的郎平,是美國女排主帥,“和平”大戰仍在迴響。十年後的她帶著已成為世界巨星的朱婷和隊員們向又一個巔峰蓄力備戰;十年前的易建聯在五棵松站在姚明身後享受著山呼海嘯的喝彩聲,十年後的他已是四朝元老獨抗大旗孤獨前行。

過去的十年,“姚劉李”在中國體育完成最璀璨的巨星綻放。十年後,孫楊、朱婷和仍在奮鬥的林丹能成為“姚劉李”的接班人麼?答案未必。他們會留下自己的印記,但屬於這個時代的印記是否深刻,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十年,改變了很多人的印記,也改變了你我。時間早已帶走了一去不回的青春,不變的仍是對奧運聖地的嚮往和渴望。

體育觀念從“唯金牌論”到“全民健身的推崇”過去很多時日裡,“金牌是一切”。“唯金牌論”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我國體育體系的核心考評參數。十年前的北京,我們終於驕傲地成為“金牌大國”,“體育大國”。

這十年間,體育的發展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唯金牌論”的觀念和做法屢遭詬病,在競技體育中,金牌是重要標準,也但早已不是進行價值評判的唯一標準。而體育轉型也在時代的浪潮下勢在必行。

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體育產業之間本相輔相成,體育不僅僅是為國爭光,更是對全民健康和提升產業總值的促進。當下的中國,隨著全民健身、體育產業、體育公益事業等的發展,體育的社會價值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而“金牌機器”的觀念早已被時代擯棄。

北京奧運十週年,期待奧運再回中國

隨著觀念的轉變和中國體育的轉型,越來越多的運動員正在進入國際視野,國乒努力打造著順應時代的新形象。力爭好成績的同時在努力擴大項目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健兒更多地投入社會活動中,越來越注重實現賽場外的價值。

簡言概之,我們正在向成為“體育強國”的目標的路上努力著。但實現非一日之功。

過去這十年,全民健身成為十年體育最大的亮點。馬拉松變成為“亮點”中的招牌。十年前,馬拉松之於中國還是“稀罕”事。十年後的某些週末,馬拉松賽事的場次超過50場,2017年全國舉辦的1100餘場馬拉松賽事中,參賽人次接近500萬。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這是多麼可觀的人群。馬拉松火也見證了全民健身的蓬勃發展。這大概是過去十年體育從高臺走向民間最真實的進步。

場館利用+奧運遺產傳承成典範奧運會場館運營是一道社會公認的難題,雅典難逃,倫敦難逃,里約難逃。北京奧運場館在完成重大歷史使命的這十年,經過了一條探索、摸索之道,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如今,水立方和鳥巢成為地標建築,5A級景區。有數據統計,這十年,鳥巢已經累計舉辦大型活動240餘場,其中萬人以上的大型活動110餘場次。每年整體收入約2億元,實現收支平衡。

水立方不僅成為高端賽事、晚會、真人SHOW、品牌發佈的首選地,也是各類文藝演出、展覽的最佳場所。他們在市場開發方面,擁有一千多種特許商品,並開啟“互聯網+”模式,還推出了“炫彩水立方”APP應用。

未來,水立方將實現冰立方功能轉換,比賽大廳在2022年之前將轉變成為設有4條冰道的標準冰壺賽場。比賽大廳也將具備冰上賽事、水上賽事、大型商業活動和駐場演出的承辦條件,也將同時具備承接冰上演出的能力。

五棵松體育館成為了世界頂級冰球聯賽KHL中北京崑崙鴻星隊的主場。為此,他們引進先進的冰球場館技術。在冰面上邊搭建演唱會的舞臺或是籃球比賽的地板。而坐落在各大高校內的場館不僅用於學校各種體育比賽和訓練,還進行各種演出、典禮等活動,多功能使用以及向周邊市民開放進行全民健身活動。

可以說,北京破解了奧運場館賽後利用難題,今天的熱鬧仍不減當年。

每一屆奧運會都能夠產生獨特的奧運文化遺產,這一概念早已被寫入《奧林匹克憲章》。作為國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奧運文化遺產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與人類生產、生活等諸多環境息息相關,是多領域、多學科融合發展的成果,也是奧林匹克文化的精髓之一。

四年後,奧運聖火再來北京。毫無疑問,北京冬奧會也將為北京留下寶貴財富。

這十年,群情激昂,這十年,五味雜陳。可喜的是,四年後,奧運會將再來北京,2022年,屆時在中國最傳統的新春佳節,一場與奧林匹克文化的交融將為2022年冬奧會帶來最非凡的一次體驗,北京也將向世界再次展示中華文化獨特而時尚的魅力,讓世界為北京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