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吉林網

劉金英

早就聽說撫松縣有個農家女剪紙功夫十分了得,來到撫松縣松江河鎮東崗村見到陳鳳第一眼,給人的印象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她長長的頭髮像瀑布一樣飄逸在臉頰;她打扮時髦,粉黛紅唇,說起話來笑靨可人,神情中透著幹練、沉穩。當聊起人參剪紙藝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她神采飛揚,娓娓道來……

鍾情家鄉,傳承人參文化

陳鳳出生在這神奇的參鄉,小時候聽著爸爸、媽媽講參娃報恩、孝子救母、人參姑娘故事長大。這裡沿襲著長白山區的民間剪紙藝術,以及“放山”習俗。“放山”即指到長白山的原始森林中採挖野山參,是一項極為特殊、非常艱苦的勞動。早年間的參戶以撫松縣的東崗、北崗、西崗這些“大棒槌營子”為最多,僅東崗就有大小參戶200多戶。陳鳳家就住在這個東崗村。“人家吃人參,我閨女每天不分早晚,著了魔地剪人參!”陳鳳母親畢乃英老人說起女兒每日辛勤剪紙時又疼愛又憐惜。陳鳳從9歲開始就喜歡上了剪紙。1999年第十屆中國撫松長白山人參節隆重舉行。人參節期間,陳鳳的剪紙藝術作品廣泛受到好評。1999年她的作品在當地《參鄉》月刊、《棒槌鳥報》等報刊頻頻發表。如今,撫松因人參而名揚世界,剪紙藝術亦不同凡響,而陳鳳與眾不同的是,她執著地以人參剪紙為體裁,用她一雙充滿夢想與希望的手,剪出美好、絢麗多彩的人生之夢,為中國人參之鄉撫松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痴迷剪紙,一刀一剪總關情

為了解野山參的生長史,她認真學習野山參的採挖過程和了解其生長環境,用剪紙的形式保留下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參鄉文化。2010年,撫松縣中國人參博物館收藏了陳鳳人參剪紙作品《百參圖》之後,經過相關部門認定把十二生肖人參剪紙設計成郵票、明信片、信封作為禮品。多年來,陳鳳在剪紙藝術的創作道路上立於傳統,大膽創新,剪隨心動,隨心遊剪。在她眼裡,每顆人參都有自己的靈性,她從中看到了人參內在的美、外在的飄逸。2004年撫松縣舉行農民老把頭人參節活動,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名家在現場揮毫潑墨,陳鳳也在其中默默不語、靜靜地剪起人參剪紙,她剪了一苗又一苗。這時不知誰喊了一聲:“看這人參剪得活靈活現,像真的一樣!”一位外地藝術家上前仔細一看,當場評論:線條流暢、嫻熟,每一件作品都透出對長白山的民俗文化、人參文化的情感。陳鳳聽到藝術家們的讚譽,無比欣慰。近幾年,她創作的剪紙藝術品有長達30米的《寶參圖》、15米的《百參圖》、16米的放山挖參習俗剪紙、10米的不同字體的參字、5米的《峽谷奇臻》、5米的《馬到成功》,都是體現參鄉文化的。陳鳳說,“痴迷於人參剪紙就是想讓家鄉人參剪紙文化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不辜負生我養我的父母,更不辜負黑土地對我孕育的情意。”

不圖名利,咬住剪紙不放鬆

瞭解陳鳳的人都知道,她從不為金錢所動。一次朋友把她的作品送給一個客商,客商愛不釋手,以現金回報。當朋友把錢拿給陳鳳時,陳鳳婉言拒絕了。她說:“我的作品是送給你的,不是賣的,你把錢退給人家。”這朋友沒有辦法,只好把錢退了回去。陳鳳說,人不能失去自我,心態平衡了,不為世俗名利所滋擾,才能專注於藝術創作。農村冬閒時節長,許多人冬閒用在娛樂、串門上,而她卻把全部身心傾注在剪紙藝術上,用她靈巧的雙手剪出不同凡響的人參作品。每當剪紙的時候,人參的故事在她的腦海裡浮現,她的作品大多取材於人參,這是她最熟悉的生活,也是她剪紙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

今年年初,藝術評論家沈景春見到她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陳鳳剪紙技藝豐富,從內涵方面看,她剪出的人參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人參文化的理解,每一幅作品的構思都體現出對傳統文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技法上看,她的剪法細膩而活潑,細節表達張弛有度,線條流暢且富有韻律。誰會想到,一位農家女,竟然對人參剪紙藝術愛得如痴如醉,對人生的追求如此有品位,淡泊名利,寧靜致遠。陳鳳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憧憬,她表示,今後將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把人參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