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都曾以此为福地一统天下;为何更多在此建基的政权都短命呢?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孕育了不少灿烂文明。三星堆文明的发现,揭示了几千年前璀璨的文明。文明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秦灭巴蜀两国,四川开始和其他以点带面的文明方国一样融入了中原文明。从这个意义来说,三星堆文明以及后来的巴蜀方国也算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滥觞之一。

秦汉都曾以此为福地一统天下;为何更多在此建基的政权都短命呢?

四川广元三星堆

三星堆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边这个号称三星堆六大国宝之一的青铜纵目面具。

秦汉都曾以此为福地一统天下;为何更多在此建基的政权都短命呢?

青铜纵目面具

唐代诗人李白,在其《蜀道难》里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提到的古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史书记载就是纵目。诗仙剩下的诗句均描写的蜀道之难。如下图所示

秦汉都曾以此为福地一统天下;为何更多在此建基的政权都短命呢?

四川盆地示意图

巴蜀大地,西邻青藏高原,南接云贵大娄山,北有岷山和大巴山阻挡,东有巫山横栏;东出只有通过长江才能过巫峡顺江直下,突破桎梏。四周尽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盆地内沃野千里,鱼米之乡,出产丰饶,又因为民风彪悍,又是天然的战士,抗战时期,巴蜀子弟出川作战,血染沙场。所以很容易作为割据势力或者起家之地。秦汉两朝均是借用巴蜀作为后勤基地,通过汉中,以渭水关中做根基,并出函谷关,以高屋建瓴之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秦汉都曾以此为福地一统天下;为何更多在此建基的政权都短命呢?

秦国得巴蜀之地不但获得战略空间还获得稳定后勤和兵员

秦汉都曾以此为福地一统天下;为何更多在此建基的政权都短命呢?

汉王刘邦得巴蜀之助过汉中,进渭水,虎踞中原

但奇怪的是,从秦汉以后,朝代更迭。有很多建基巴蜀的割据政权,如:公孙述的成家、刘备的蜀汉、十六国时期的成汉、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以及明末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都是短命政权,没有一个成了气候的,最长的也没能超过50年。这又是为什么呢?下来分析一下四川盆地的地理形势,周边是高山,易守难攻。如果割据政权如果出川作战,拓展领土的话,无外乎两个方向。第一北出汉中,进渭水,出函谷走秦汉统一的古道。第二就是东出三峡,顺江而下,东进湘楚,只要站稳湘楚,那么就可以走朱元璋统一大明的路线。这两种方案,在刘备蜀汉时期都曾经出现过。那么咱就以蜀国为例分析一下,之所以以蜀国为例,也是因为蜀国是这些割据政权中最有大志,前期人才辈出,也想统一全国的政权,很具有典型性。

先说东线,荆州。如果刘备蜀国能够占住荆州,那么就都可以以此为跳板,争夺天下了。从荆州出兵,可攻许昌、洛阳,荆州就是逐鹿中原关键点。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曹操几欲迁都以避其锋芒就证明了这一点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呢荆州位居长江中上游,长江天险就是天然防线。只要蜀国荆州的大门一关,无惧孙权吴国的威胁。而曹魏和孙吴还得时刻防备蜀国的出其不意的进攻,可惜关圣人大意失荆州。蜀国失去了东出门户,刘备急于复仇,近启精锐,夷陵一战大败,国力大减。至此,东出通道彻底关闭,还得时刻提防孙吴的进攻。

秦汉都曾以此为福地一统天下;为何更多在此建基的政权都短命呢?

三国前期大体荆州的位置,不太准凑合看吧

失去荆州以后,其实蜀国的时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诸葛丞相不得不进行北伐,夺汉中,进渭水,走秦汉统一的老路。四川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也是把双刃剑,能挡住别人也容易困死自己。如果不北伐,那只能等曹魏或者孙吴相互攻伐统一中原后,以全国力量攻伐巴蜀一隅,蜀国不得不全民皆兵时刻防守,累也得累死,灭亡也就是旦夕之间。可是北伐,就这么容易吗?首先汉中之前并不在蜀汉的手里,没有汉中,蜀国就没有北出的通道,所以只能利用蜀汉半数以上的部队北伐。每次北伐基本上都把蜀汉积累的粮米财富消耗一空,长此以往,蜀汉越大越弱。曹魏政权同样懂得这个道理,死死地封住蜀汉出渭水的通道,待到蜀汉兵疲力竭之际,一支邓艾率领的偏师完成了灭国的奇迹。

综上所述,单独以巴蜀之地建基的割据政权不可能长久,除非有外部领土纵深。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果失误,烦劳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