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普光气田普通一兵的“车轮人生”

“我这一辈子啊,想想就是3个13年!第一个13年我在部队,第二个13年在油田,第三个13年我扎根在了普光气田。”普光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驾驶员吴明林喝了一口水,半晌吐出一句话。而这句话,浓缩了他的前半生。

今年已是耳顺之年的他,即将面临退休。

这个同事口中的“老吴”,个子不高,体型匀称,步伐略带蹒跚,从背影辨识不出的他的年纪。而当他转过身来,额前发尖处的斑白却不经意地昭示出岁月吐露的沧桑。

牌照为川S-48501的白色东风皮卡是他的座驾,达州耀眼的阳光下,这辆皮卡被“拾掇”得闪亮如新。车玻璃如镜子般反射出老吴每天出车前的忙碌:打开引擎盖,仔细查看油路、电路和水箱状况;围着车子转几圈看看胎压如何;俯下身用手掌摩挲着轮胎纹路,检查磨损情况……

“跟汽车打了40年交道,每辆车的脾气秉性都得摸准,‘关照’到位、‘伺候’到位,安全才能有保证。”老吴这句话说得云淡风轻,却字字珠玑,道出来自经验的那份厚重和凝练。

40年前,受当过村里民兵队长的父亲的影响,20岁的吴明林欣然入伍,到河北涿州空军86176部队服役。由于在新兵连表现优异,他被分配到部队后勤常务汽车连,在这里第一次摸到了方向盘,自此开始了他“车轮上的人生”。

“在部队前10年,每天开着嘎斯、老解放,接送空军士兵训练、送饭、拉煤、运送各种设备。后来又带了两年新兵驾驶员,多难走的路都跑过,部队扎扎实实锤炼了我的驾驶技术。”打开记忆之门的老吴津津乐道起来。

结束兵役生涯后,吴明林被分配到油田消防支队小车队。大车换成了小车,工作倒也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平静的生活如剥茧抽丝,时光转眼来到2006年,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掀开了中原石油人 “二次创业”的奋斗新篇章,国家油气田救援川东北基地的建设工作也随即展开。

行伍出身的老吴“坐不住”了,他积极响应报名,随单位第一批30人的队伍于10月份开拔普光建设一线,在气田应急救援中心小车队负责驾车护送同事进行安全消防、环境监测、医疗救护、踏勘和泥浆配送等工作。

彼时的普光,大巴山峭壁林立、河汊纵横,进山的小路蜿蜒曲折,碎石遍布。“那样的道路条件,人两条腿走都费劲,更别说四个轮子的汽车了!”老吴回忆说,“每次进山都是对驾驶技术和人的意志的考验。”

2006年12月20日,中石化重点探井清溪1井发生溢流险情,吴明林和应急救援中心的20余名同事第一时间赶到井场,冲在距离井口最近、最危险的抢险一线。15个昼夜的生死较量,数次往返驾车运送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吴明林握着方向盘的手心沁出的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那是我来到普光后遭遇的第一次险情,险情就是无声的命令!”老吴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别样的光芒。退伍多年的他,在那15个日日夜夜中,一定想起了在部队的峥嵘岁月,忆起了作为一名战士的荣光与职责。

清溪一井的险情排除了,吴明林和同事们众志成城的忘我救援,谱写出一曲中原石油人攻坚克难、无惧牺牲的壮丽凯歌。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吴明林驾车载着同事们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巨大危险火速支援绵竹灾区。“老吴的车开得既快又稳,坐他的车执行任务,我们总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救援,大伙儿心里踏实!”同事们的交口称赞,是对吴明林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可谁也不知道,当时的吴明林,正饱尝来自身体的痛苦煎熬:由于多年山路行车的颠簸,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大腿酸麻肿胀,几乎无法长时间站立。

“当时的情况不比现在,单位人手紧张,山路我跑得多,有经验。何况大伙儿都奋战在抢险救援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怎能轻易抽身离去。”老吴深邃的目光里写满坚毅。此次汶川救援,吴明林荣立个人三等功。

今年6月1日下午,达州塔沱市场突发火灾。年逾六十的老吴和比他小4旬的年轻救援队员们一起穿梭在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的救援现场。

连续5个昼夜的奋战,老吴驾车运送救援物资往返火灾现场和基地20余次。6月6日上午,在最后一丝火苗被扑灭的那一刻,老吴用力拍了拍座驾的引擎盖。

12年的普光生涯,吴明林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及优秀员工称号。

“12年了,我是普光气田建设的亲历者,这里从当初的一片荒芜到如今的欣欣向荣,我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老吴的目光探向远方,“如今就要退休了,我会带着这份记忆回到中原,给自己的孩子们、给油田的年轻一代讲述中原石油人在巴蜀大地创业奋斗的故事。”(白国强 董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