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江南”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指的是不同的地理範圍。我們現在對它的界定承自明清:即蘇、松、常、鎮、杭、嘉、湖七府之地,還會擴散到江寧及皖江地區,是東中國的富裕雅緻之地。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可是江南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可以成為這樣讓人讚歎的地方。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江南經歷了極其複雜的變化,因為多次機遇才滿滿發展成文化符號。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落後地區的逆襲

中國古代,農業經濟佔絕對主導的地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取決於當地的農業發展水平和以此為基礎的農副、手工業貿易。但是江南的開發時間遠遠落後於黃河流域。當黃河流域早就已經成為秦漢帝國的經濟中心,南方還處於“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初級開發階段,大部分地區還保留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湖沼窪地密佈。秦代諸郡,南方與北方中原-河北的人口與郡數差距極大。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在江南的自然環境條件下,鐵器農具尚未使用,農業生產不可能大規模開展。遠古江南的經濟體系中,漁獵、採集經濟還佔十分重要的地位。司馬遷稱廣義的江南為“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火耕而水褥”,十分落後。由於種田太過困難,只能打魚維生。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可是北方的戰亂給了南方數次發展機會。從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這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在全國經濟中心南移的過程中,江南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安史之亂後,北方殘破。“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大唐盛世走向暗淡。同時,江南卻在野蠻生長。唐代,江南出現了水稻種植技術的兩項重大突破——水稻的移植方法和水田犁-江東犁。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在這樣的基礎上, 又發明了新的種植制度—稻麥一年二作制。這也是江南農地開發進入新階段的現實寫照:隨著人口不斷增長,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少,人們必須在現有土地上花心思,提高單位畝產。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江南內部開發的區域也有明顯的轉移。唐朝之前,江南農業的發達地區在平原西部的寧鎮地帶,那裡地勢高,排澇條件好。唐朝以後東部的太湖平原開始大力發展,明清時期東部平原成了江南農業的根本所在。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江蘇東部與上海還在水中。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春秋時期江浙滬大致海岸線

江南甲天下

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南移,最後在北宋末年完成。由於女真人南下,北方漢人進行了第三次人口南遷。不僅僅有普通百姓,還囊括了朝野精英。當然並非朝野全部南下,也有被擄到北地的。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南宋朝廷選擇在江南定都,是被經濟發達、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所吸引。江南僅僅在有限的平原地區內就養活了佔全國人口22%的人,還負擔了國家大量的糧賦。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兩宋時期,江南的人口密集。兩浙地區人口比常時多了百倍。因此耕地不足,於是圍湖造田、墾殖海塗江灘成為了一時的風氣。紹興的鑑湖、餘姚的汝仇湖等都是在兩宋時期困水成田的。今惟城西南仍然有一段較寬的河道稱為鑑湖,此外殘留幾個小湖。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除了充足的糧食產量外,宋代江南的絲織業和棉紡業也突飛猛進,成為了重要的輔助經濟模式。江南的土地光熱條件本來就適合桑蠶養殖,溼潤的氣候適合製作絲綢。絲織業在江南快速興起。北方崛起的同時,棉花從中亞深入中國腹地。宋元時代,棉紡織業在江南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出現了以絲棉織業為主的市鎮。首先蠶蛹改變了世界,尾隨其後棉花也改變了世界。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大量專業人員的聚集和財富的輸送讓商業城鎮的經濟地位超過了所屬的府州縣城,以商業、手工業為主的士紳階層也應運而生。江南各地的織造局的督辦後來成為了皇帝安置在江南的心腹。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明清江南的進步與無奈

封建社會晚期,江南修煉成了我們熟悉的模樣:小橋流水,春雨杏花。棉紡與蠶桑的多種經營、科舉昌盛的簪纓世家和說不盡的才子和佳人。財富和文化薈萃在此,江南成為了浪漫的想象和文化的殿堂。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稻麥複種制進一步普及,糧食產畝提高。明成化年間,各地運400萬石糧到京師,南糧佔總體的80%,而蘇、松、常三府又佔南糧中的絕大部分。明人謝肇淛曰:“三吳賦役之重甲於天下,一縣可敵江北一大郡。”明代, 各地上交給朝廷的稅糧 每5石就有多於1石是由江南提供的,江南只佔1 / 1 6 的田土,但卻交納1/ 5 的稅糧。賦重突出的是蘇松二府。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江南稅賦的起運分為漕糧:供給邊防軍人,白糧:供給京城權貴。這兩部分的糧食都需要運輸費,運輸費本身是正稅的數倍。正德時,松江人顧清家感慨:“是正稅一石,而徵八石有奇,從古及今,未聞有此制也。”水運雖然是古代成本低的運輸方式,但遠途運輸,剛性損耗規模巨大。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賦稅的重大壓力下,江南人民懂得多種經驗發家致富的道理。憑藉優越的自然條件、生產技術、經營習慣和重視江南生產的氛圍,成為沒有優惠政策卻先富起來的典型。部分經濟史學家眼中,工業化以前,作為中國先進的地區,江南的經濟發展和歐洲先進的地區英格蘭保持同步。江南地帶沒有陷入馬爾薩斯陷阱反而迸發出活力。江南作為經濟的首富之地逐漸被長江三角洲這更大的地域概念取代,邊界也越過了長江,並且向西擴展進入安徽。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市場網絡和內部城鎮體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大運河為主要網絡的內向型水道交通讓位於指向口岸和海洋立體化的外向型交通體系。這似乎會開啟另一個故事...

江浙滬的富饒究竟有何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