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年老体迈,遣散家妓却思念不止,写一词表达心情,千古流传

中国封建时代,男女地位差别很大,男尊女卑的观念令很多女性失去了自由,成为了男人的附属物。在一些权宦之家,男人除了三妻四妾外,往往还会蓄养家妓。我们知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不但诗名远扬,在当时他还以蓄养家妓名噪一时,更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千古佳话。当然,白居易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还是一个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而且,蓄养家妓不是始于白居易,他也不是最后一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诘责他。因为,时代如此,况且,多情是文人的天性,比起杜牧,他的这点小事实不足道。说白居易、杜牧风流多情,似乎不足为怪,但如果说辛弃疾风流多情,可能有人会不相信吧。那么,我们从他的一首词说起吧。

词人年老体迈,遣散家妓却思念不止,写一词表达心情,千古流传

人道便宜歌舞

西江月·题阿卿影像

辛弃疾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这首词大意是:大家都说阿卿能歌善舞,她天生就像是画中的人物。阿卿走后,我只能把她的影像画下来,时刻展开来看了。画鼓响声喧天,想要让她听见,可惜,画中的她只是把着花枝不应。到哪里去寻找她瘦削娇憨的身影呢?还记得她体贴温柔的言语,可爱的面容。有时候啊,我喝醉了酒,连梦里都叫着她的名字。可惜,我这一份情意不能被人了解。旁人只是一阵笑声。

词人年老体迈,遣散家妓却思念不止,写一词表达心情,千古流传

天教只入丹青

阿卿是谁?阿卿是辛弃疾的家妓之一。我们印象中辛弃疾始终是以国事为重,以收复失地为大业。的确如此,但他身边却也妻妾成群。他先后有赵氏、范氏两位正妻,有据可查的侍妾家妓有田田、整整、香香、钱钱、飞卿、粉卿等六位。这里说的阿卿大约是辛弃疾最喜欢的粉卿了。而这粉卿的得来却有一段佳话。

在一次朋友的宴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粉卿:只见她轻描眉黛,额点蕊黄,发髻如环,身着一袭淡绿罗裙,他不是没见过美貌女子,但此时竟然有点心旌摇荡。接下来粉卿一曲柳永的《曲玉管》唱的婉转悠扬,如泣如诉,尤其是煞尾一句:“每登临山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一下子击中了辛弃疾的心扉,难道这是为我而写的吗?难道这是为我而唱的吗?一生经历坎坷的辛弃疾一时进入了曲中,他听得肝肠寸断,泪眼模糊,一时如痴如醉,眼睛呆呆的望着那妩媚的面容,那轻启的朱唇,竟然忘记了周围的世界。

词人年老体迈,遣散家妓却思念不止,写一词表达心情,千古流传

把著花枝不应

这一切都被朋友看看在了眼里。宴会结束后,朋友便提出将粉卿送给他。辛弃疾推辞一番便也笑纳了。这一点他不及杜牧,杜牧直接索要,他是友人赠送,所谓君子不夺人所爱,他应该是这么想的吧。自古美女爱英雄,况且辛弃疾又是她的知音,粉卿自然高兴。此后辛弃疾填词,粉卿演唱,粉卿成为了辛弃疾最喜欢的家妓。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辛弃疾已经不复年轻。宝刀已老,英雄落寞,但他对这些家妓的感情不减,此时,辛弃疾选择爱的方式,就是放手。这一点他与白居易相同,都在晚年遣妓。然而,他问过自己的心吗?他问过粉卿的感受吗?他又怎能肯定,粉卿离开他就能找到幸福?

词人年老体迈,遣散家妓却思念不止,写一词表达心情,千古流传

何处娇魂瘦影

粉卿走了,辛弃疾的心也随着她走了。他的这种爱的方式,换来的是自己日日夜夜的思念。他只好把她的影像画下来,想她的时候,就展开来看。此刻,词人又想起了阿卿,于是写了这首词题在她的画像旁边。画中的粉卿手拿花枝,妩媚可人,但可惜画像终究只是画像,不会笑也不会撒娇,再热闹的场景也看不到了:“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应。”看着她的画像,词人痴痴地问“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位老人,孤独地坐在那里,心里想着过去开心的一幕幕,眼里噙满了泪水。随后词人写道“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词人说,有时候啊,我喝醉了酒,忘记粉卿早已经不在了,就大声叫着她的名字。可惜,我的这一份情感深藏在心,不能被人理解,旁人只是一阵哄笑。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凄凉啊!

词人年老体迈,遣散家妓却思念不止,写一词表达心情,千古流传

向来软语柔情

一个曾经叱咤沙场的英雄,一位始终以国事为重的志士,在暮年竟有如此儿女情长的一面,尤令人感慨。多情也是英雄本色,多情亦不掩英雄光辉。我们不能只看“壮岁旌旗拥万夫”,也不能只读“醉里挑灯看剑”,为了更全面了解英雄,我们也要读“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还要读“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英雄,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