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徐老师,我家女宝20个月,脾气越来越差,一言不合就哭闹,耐心和她沟通基本没什么用,反而吼两声就乖了。知道吼她不好,可是不这样,就能一直哭下去,该怎么办呢?”

“我家男宝两岁半了。从小爱打人,就是喜欢推一下拍一下,可他力气从小就大,专挑弱小的小朋友,大点的厉害点的他不敢推,以前总是及时转移他注意力,也讲给他不可以推小朋友,打过几次,可现在依然是这样。前几天生病了,发烧后脾气比较坏,说话不如意就把东西扔地上,我目前遇到这情况就罚他不许看佩奇(很喜欢看佩奇),也告诉他做错事不抱抱,徐老师,这样可行吗?

两岁多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上一秒还赖在怀里,撒娇玩闹,下一秒就强人所难,蛮横不讲理,从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一下变成不可一世的小霸王,父母苦恼极了,“可怕的两岁”为什么这么可怕?怎样才能变成小可爱?

托尔斯泰说,“了解一切,就能原谅一切”。

觉得两岁多的孩子麻烦不断,十分讨厌,是因为站在自己的角度,不了解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

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两岁宝宝有“自我概念”了

心理学上说,2岁前,孩子和妈妈处于共生阶段。在ta的认知里,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妈妈笑了,我就是开心的,妈妈不高兴,我也是难过的。

两岁后,孩子的自我概念开始发展,心理逐渐分化。ta知道,自己和别人不是一回事,我是我,妈妈是妈妈。自己的情绪、愿望、需要、想法、喜好,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玩具是宝宝的”,“我要吃饭”等,这些话,都是两岁宝宝自我意识的体现。

既然,我是我,你是你,两岁宝宝就要搞事情,觉得自己是主宰,开始不听父母话。

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绝对自信

这种自信,有些盲目。

两岁宝宝觉得,爸爸妈妈就是为他们而存在的,就要关注他们,为他们做事,围着他们转:逛商场时,从大人身边跑开,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在两岁宝宝的小脑袋里,“我就是太阳,大家都要围着转”!

他们想当然认为,爸爸妈妈能读懂自己的心思:心里想喝橙汁,嘴上说喝牛奶。大人把牛奶端过去,宝宝很生气,你明明该懂我的——推翻,要橙汁!给了橙汁,可能又嫌杯子不好看……,

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像上面提到的20个月的女宝,“一言不合就哭闹”,两岁男宝,“说话不如意就把东西扔地上”,就是这样情况。

他们觉得,大人就该知道自己的想法,就该懂我,该顺我的意,不按想法来,就哭就闹,不消停。

缺乏挫折耐受力

积木没搭好,想要的没得到,想要的说不出来,都可能崩溃大哭,乱作乱闹。

两岁的宝宝,对挫折,真的承受不来。

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好奇心重,想弄清所有事情

两岁宝宝好奇心也很重,什么事都想弄清,也什么都想插手。“妈妈的口红能不能当画笔”,“马桶的水能不能喝”两岁宝宝总想一探究竟……

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怎么样,知道两岁孩子为什么讨人嫌了吧?不是故意的!他们也不想,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在成长!

问题就是机遇。

只要善于引导,就是改变的开始,两岁宝宝也不例外。

可怕的两岁,标志着孩子进入新的自主探索阶段,父母要针对孩子身心特点,培养好性格,从两岁起。

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1、 做“兼职妈妈”

宝宝两岁前,父母,尤其是妈妈,整天围着孩子转,24小时贴身保姆。

两岁后,妈妈要有意识重新定义角色,既然宝宝长大了,有了自我意识,想要说了算,何乐不为?

妈妈也要改变,不再做孩子的保姆、仆人,慢慢退后,做“兼职妈妈”,减少为孩子做事,把属于孩子的责任一样一样给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得知道,“我能做什么,我能做到什么,我还做不到什么”。

饭自己吃、衣自己穿,这样放手,锻炼独立,又增加亲子感情,宝宝的性格也会变好。

2、让孩子做选择

两岁的宝宝,自我概念开始确立,凡事也想说了算,不按父母说的做。

父母何不投其所好,让宝宝多参与,一切都是大人做主,宝宝当然对着干。

朋友说,有一天,突然降温,她想让宝宝穿外套。可她27个月的女儿,说什么也不穿,强行穿上,就脱下来,扔在一边。

朋友很生气,觉得女儿太不听话。问我怎么办。

我说,遇到这样的情况直接拿两件外套,让女儿选,想穿哪件。朋友一试,果然,宝宝乖乖选了一件,什么也没说,就穿了。

别看孩子小,两岁宝宝也想刷存在感,让ta做选择,投其所好,自然不哭不闹。

让“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那就别做老妈子!

3、引导孩子说出来

两岁宝宝不讲理,常常因为有理“讲”不出,语言表达力差,说不出,不会说。

要引导宝宝说出来,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要直接和ta说:“宝宝你哭,妈妈也不开心,可是,妈妈并不知道你为什么哭,能告诉妈妈吗?”

帮孩子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对别人情绪有回应,慢慢学会管理情绪,情商高,性格好。

4、要学会划界

在行为、心理、情感上与孩子划出界限,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不能总围着他转。

“妈妈现在要做饭,不能陪你玩了,你可以在旁边,但不能总叫妈妈。等妈妈做完饭,咱们一起捉迷藏……”

让孩子学会等待,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有界限感,学会尊重别人,“可怕的”两岁,当然变成“可爱的”两岁,你说呢?


大家好,我是一个九年级男孩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修家庭教育、情绪管理方向,搜狐亲子教育专家,在搜狐网原创家庭教育文章总阅读量达8400多万,《今日头条》、《企鹅号》原创作者,《心理育儿》杂志专栏作者,《娃娃》手机app平台特邀家庭教育网络主播,应邀在大v店、宝贝棒、有书等多个平台举办家庭教育直播、微课讲座,媒体记者、高级编辑。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