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01

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成功研制的我国首款太赫兹视频SAR(合成孔径雷达),日前在陕西完成飞行试验,成功获取国内第一组太赫兹视频SAR影像成果。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能弥补光学、红外等传统雷达对慢速移动目标(如地面上的恐怖分子)探测的不足,能大大提高SAR图像可判读性,为复杂环境下运动目标探测应用奠定技术基础。太赫兹雷达成像系统具备更强的穿透能力,在烟尘、雾霾等环境下能正常对地面目标成像,且不受日照条件影响,可真正做到满足任何时间的应用需求,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体制雷达技术。太赫兹雷达成像技术除了应用于侦察,还能利用太赫兹的穿透能力,发现经过伪装的狙击手、恐怖分子等地面目标,对重点区域进行快速高效地侦察和搜索,让危险目标无处隐藏。

02

三维空间发现量子霍尔效应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英国《自然》杂志将刊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修发贤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砷化镉中基于外尔轨道的量子霍尔效应》,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三维空间中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这一发现为未来三维空间量子化传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早在130多年前,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对通电的导体加上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电子的运动轨迹将发生偏转,在导体的纵向方向产生电压,这个电磁现象就是"霍尔效应"。以往的实验证明,量子霍尔效应主要在二维或者准二维体系中发生。而修发贤课题组在拓扑半金属砷化镉纳米片中观测到了新型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直接证据。03

新型纳米材料可“智能协同抗癌”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研究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邹多宏教授团队合作,制备出一种对肿瘤微环境智能响应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通过“智能造影”“智能送药”协同杀死癌细胞。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智能协同抗癌”,它在正常的组织和血液中不会发挥造影功能,而一旦进入肿瘤组织,即可释放出锰离子,发挥高效肿瘤T1磁共振造影功能。同时,该纳米复合材料装载的抗癌药物顺铂也会被释放出来,与锰离子和磁性氧化铁协同杀死癌细胞,达到协同治疗肿瘤的效果。04

中美研究人员开发出光响应“无痛胶布”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

中美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可强力粘合水凝胶和身体组织的新型胶布,在紫外光下可“无创且无痛”地轻松揭下。这种技术有望用于伤口敷料、皮肤给药和制造可穿戴机器人等方面。研究人员沿用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团队开发的“分子缝合技术”,采用一种聚合物溶液,就像“两片面包中的果酱”,涂在由亲水三维网络和大量水组成的两种软湿材料之间,受到三价铁离子的触发而交联成网络,从而将材料“缝合”起来。

05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近日在南极冰盖考察时,发现一处适合建设大型机场的成片蓝冰区。这片蓝冰区位于中国南极内陆考察出发基地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0公里处。科考队员利用冰钻,初步了解了冰的厚度等情况。据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介绍,蓝冰机场可直接满足各类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且飞机原有的起落装置并不需要改造。目前,各国在南极共建有8个蓝冰机场。科考队对此将展开进一步勘探考察。

- END -

·免责申明·

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

本文如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告之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