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科技熱訊|國內首款太赫茲視頻SAR研製成功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01

國內首款太赫茲視頻SAR研製成功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成功研製的我國首款太赫茲視頻SAR(合成孔徑雷達),日前在陝西完成飛行試驗,成功獲取國內第一組太赫茲視頻SAR影像成果。太赫茲雷達成像系統能彌補光學、紅外等傳統雷達對慢速移動目標(如地面上的恐怖分子)探測的不足,能大大提高SAR圖像可判讀性,為複雜環境下運動目標探測應用奠定技術基礎。太赫茲雷達成像系統具備更強的穿透能力,在煙塵、霧霾等環境下能正常對地面目標成像,且不受日照條件影響,可真正做到滿足任何時間的應用需求,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體制雷達技術。太赫茲雷達成像技術除了應用於偵察,還能利用太赫茲的穿透能力,發現經過偽裝的狙擊手、恐怖分子等地面目標,對重點區域進行快速高效地偵察和搜索,讓危險目標無處隱藏。

02

三維空間發現量子霍爾效應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英國《自然》雜誌將刊登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砷化鎘中基於外爾軌道的量子霍爾效應》,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三維空間中發現量子霍爾效應。這一發現為未來三維空間量子化傳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驗基礎。早在130多年前,美國物理學家霍爾發現,對通電的導體加上垂直於電流方向的磁場,電子的運動軌跡將發生偏轉,在導體的縱向方向產生電壓,這個電磁現象就是"霍爾效應"。以往的實驗證明,量子霍爾效應主要在二維或者準二維體系中發生。而修發賢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砷化鎘納米片中觀測到了新型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的直接證據。03

新型納米材料可“智能協同抗癌”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研究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多宏教授團隊合作,製備出一種對腫瘤微環境智能響應的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可通過“智能造影”“智能送藥”協同殺死癌細胞。這種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可“智能協同抗癌”,它在正常的組織和血液中不會發揮造影功能,而一旦進入腫瘤組織,即可釋放出錳離子,發揮高效腫瘤T1磁共振造影功能。同時,該納米複合材料裝載的抗癌藥物順鉑也會被釋放出來,與錳離子和磁性氧化鐵協同殺死癌細胞,達到協同治療腫瘤的效果。04

中美研究人員開發出光響應“無痛膠布”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

中美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可強力粘合水凝膠和身體組織的新型膠布,在紫外光下可“無創且無痛”地輕鬆揭下。這種技術有望用於傷口敷料、皮膚給藥和製造可穿戴機器人等方面。研究人員沿用美國哈佛大學鎖志剛團隊開發的“分子縫合技術”,採用一種聚合物溶液,就像“兩片面包中的果醬”,塗在由親水三維網絡和大量水組成的兩種軟溼材料之間,受到三價鐵離子的觸發而交聯成網絡,從而將材料“縫合”起來。

05

科考隊在南極冰蓋發現藍冰機場選址區

一周科技热讯|国内首款太赫兹视频SAR研制成功

————

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近日在南極冰蓋考察時,發現一處適合建設大型機場的成片藍冰區。這片藍冰區位於中國南極內陸考察出發基地西南方向直線距離約10公里處。科考隊員利用冰鑽,初步瞭解了冰的厚度等情況。據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介紹,藍冰機場可直接滿足各類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且飛機原有的起落裝置並不需要改造。目前,各國在南極共建有8個藍冰機場。科考隊對此將展開進一步勘探考察。

- END -

·免責申明·

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

本文如無意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告之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