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

不知道現實怎麼招惹了我們,大家都那麼喜歡童話。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大家愛武俠。

年少的叛逆煩悶碰上武俠的快意恩仇,一點就著。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喬峰一人單挑聚賢莊,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少室山群雄聚首,英雄好漢揮灑豪情,卻又躲不過兒女情長,他們是江湖的代言人。

被火把照亮的星空,被喧譁吵醒的午夜,被長劍刺破的沉默,被馬蹄驚起的泥水,他們是江湖的風景。

在山野小店喝了一碗酒,跟神仙老頭學了一套劍,和萍水相逢談了一場戀愛,在狹路相逢中殺了一個人,在春風得意中遇了險,走投無路時碰到了恩人,年少時一碗酒豪情萬丈,到老來,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有人有景有故事,便有江湖。執掌描繪江湖畫筆的北斗人物,便是金庸。

江湖永遠會有故事,但在昨天,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

江湖,按下了暫停鍵。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中國自古便有俠客,匡扶正義,放蕩不羈。

金庸先生又極大擴充了俠客家族。既有郭靖喬峰這樣的頂天立地的大俠,又有段譽韋小寶這樣帶有頹廢氣質的小俠。

俠最怕什麼?

不怕刀不怕劍,不怕失戀不怕背叛,怕被人忘了。

同為金庸一代的古龍說過:

“我們這一代的武俠小說大約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開始,至王度廬的《鐵騎銀瓶》和朱貞木的《七殺碑》為一變,至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又一變。”


1923年,以平江不肖生為筆名的向愷然先生,在《紅雜誌》發表了《江湖奇俠傳》,一炮而紅。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人人傳閱,交口稱讚。根據小說拍攝的電影《火燒紅蓮寺》拍了一遍又一遍,一共翻拍了十八遍,火爆程度絕對不亞於金庸的武俠系列。可以說,《江湖奇俠傳》開了現代武俠小說的先河。

才幾十年過去,現在誰還記得它呢?

書裡的刀光劍影,俠肝義膽和書本一起,隨著歲月流逝一起發黃風化。完全脫離現實,塑造幾個武功高強的俠客,安排一群作惡多端的小人,前者把後者通通制服,這樣的夢境,能流傳多久呢?

我們紀念金庸先生,害怕他的著作若干年後,走進了文學史,變成了故紙堆。

中國人講究“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有此三樣,方可不被遺忘。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舞刀弄劍一點都不酷。

一個人一把刀,再有力氣又能殺幾個惡人呢?就像魯迅所想,學好醫術又能治好幾個中國人呢?

寫小說算是立功,金庸先生拿起筆,衝向了現實。寫寫現實,才能立言。

“我寫小說實際上是當時的一種副業,我主要是要辦報紙。報紙要吸引讀者,那麼我寫點小說就增加點讀者。《明報》是我畢生的事業和榮譽,是我對社會,對朋友,對同事的責任。”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他以報紙為陣地,發表時政評論,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凡是有利於國家和老百姓者,我們讚揚之。有害於國家和老百姓者,我們反對之。如果國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發生矛盾之時,我們以老百姓為重。”


愛國,客觀,尊重人性,金庸先生把俠氣注入了現實。小說裡武功再高強,寫作手法再巧妙,都追不上被人忘掉的速度。

可現實的痛苦大家不會忘,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比寫小說意義更大。

一個人捱了餓,可以給他一塊饅頭。一個人捱了打,可以幫他討公道。

倘若能有一個人站出來,講幾句話告訴大家你為什麼捱餓,為什麼被打,你本可以吃飽,本可以站起來不被欺負。

那麼這幾句話,再精彩絕妙的小說也比不上。有了這幾句話,我們哪裡還需要勞煩大俠來幫忙呢?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俠客,是社會的傷疤。

吃得飽穿得暖,有冤就按法律判決,有病就靠醫保,哪裡有俠客們的用武之地呢?相反,這時擁有一身武藝的大俠們,反而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分子。

於是,便有了《武林外傳》。

不需要家國情懷,再沒有光榮偉大。一身武功本該成為一代大俠的人,都卸下了包袱。

曾經是江洋大盜,又有葵花點穴手傍身的白展堂,會唱歌,會跳舞,卻說不出意境深遠,苦大仇深的絕句,也有疼老婆怕老婆,完全沒了張無忌般的英雄意氣。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爹是朝中大員,還會排山倒海的官二代郭芙蓉,可以委身飯館和一個窮酸秀才談起了戀愛,卿卿我我你儂我儂,一點沒個女俠的樣子。

這不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可這樣的江湖有什麼不好呢?

行走江湖的絕世武功,變成了個人的特長愛好,大家一起唱唱卡拉OK,跳跳舞,買菜做飯,又有什麼不好呢?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王朔批評過金庸。

說他的小說情節重複,行文囉嗦,永遠見面都是打架。說金庸筆下的俠與其說是武術家不如說是罪犯,每一門派即為一夥匪幫。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他們為私人恩怨互相仇殺倒也罷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給他們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殺人這種事也有正義非正義之分,為了正義哪怕血流成河。”


王朔說得很對,但他的矛頭指錯了人。可憐金庸先生好不容易寫本武俠小說,還要考慮到對人民群眾的教育意義,這活兒也太難了點。

矛頭應該指向誰呢?也不應該指向喜歡讀金庸小說的人,人家看個書圖個開心又有什麼錯。

應該指向的,是那些看了武俠,不僅被情節勾得欲罷不能,而且看完還深信不疑的人。

每想起愛情,便幻想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會在一個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雲彩。

每遭逢不公,便意淫會有一個大俠,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來幫他脫困。在大俠到來之前,他只有保持沉默。

可沉默,也是惡人的幫兇。等大俠盼大俠,不如自己強大。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俠客,北宋有蕭峰,南宋有郭靖,明朝有令狐沖。

本領高強,愛國愛民,這是成為大俠的基本要求。

照此標準,我們當代的戰狼,冷鋒同志絕對算的上當代大俠了。老百姓家園被強拆,他奮勇出頭。為解救女友隻身闖蕩非洲,為保衛同胞又甘願流血流汗。

只可惜,好漢也要打盹,大俠並不牢靠。

來自北京的孫醫生,近日在塞班遭遇颱風,機場停水停電。給各有關部門打電話,卻基本不予理會。

他感慨道,“所謂戰狼這樣的事情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大家想都別想。”


離忘掉金庸,還有幾天



所以,什麼才是紀念金庸先生最好的方式呢?

除了一遍遍翻他的小說,歷數每個人物每個故事,回憶在被窩裡看金庸的青春歲月,更重要的,我們要放棄對俠的幻想,多練練自己的內功。

忘掉書中的大俠,做個現實中的小俠,即便以後我們真的把他忘了,這也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