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么努力,为何升职加薪却总擦肩而过——略谈几点生存技巧

工作这么努力,为何升职加薪却总擦肩而过——略谈几点生存技巧

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职场就像金字塔,不是你往上爬,就是我往上爬。有人早早地就爬上去了,而一些人却还在底层辛苦纠结地煎熬。

有同志提议我讲讲升职的“野路子”,倍感压力。其实,我并不是那种在关系场上厚黑有加、应付自如、春风得意的人。相反,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别人可能没走过的弯路,很长,很心酸,很沉重。当然,这并不妨碍我总结一些观察和思考。“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更何况,也曾喝过一些“肉汁”。抖胆说说,一家之言,谨供参考。

就以我在查阅资料时,看到的一个故事开场吧。

某君因为家庭原因,没有能够上大学,高中没毕业就进城打工了,但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很用心的人。他进城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干了半年以后,就升为大堂领班了,工资涨了不少,饭店领导也对他很赏识。

有亲戚问某君:你小子可以啊,有些人做了好几年,都还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你干了半年就成了领班,你有啥升职秘诀啊?

某君害羞地笑笑,说:其实也没啥,不过就是做事用心一些而已。就拿客人吃完饭要结账来说吧,每次他负责收钱的时候,都会根据不同情况来决定收谁的钱,自然就会让客人满意,他自己也能得到加分。

亲戚接着问道:你好好说说,难道收钱还有很大的窍门?

某君说当然有了。比如说结账的时候有好几个人争着往外掏钱,但有人是真掏,有人是假掏,也就是只嘴里嚷嚷,但手并不真往外掏钱,碰到这种情况,他就收那个真掏钱,真想付账的,这样就照顾到了不想掏钱的客人的感受。

再比如,几个人一起来吃饭,有第一次来的生客,有来了多次的老客,当他们抢着付钱的时候,他就收生客的钱,这是对老客的一种照顾,少让其付点钱,希望其以后还会来。

再比如,一群朋友来吃饭,上菜,倒茶的时候,他都多留意,往往从衣着、谈吐,就能判断出谁钱多,谁钱少,这样结账的时候,就“收富不收穷”,照顾到没钱人的感受。

话说,这样的服务员,哪个老板会不喜欢,不重用呢?某君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一个看似浅显的道理:再卑微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能找出其中的窍门,做出别人做不出的成绩,自然也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回报。

正所谓,把平凡的事干出彩,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成了不简单。这个得靠:用脑,有心,揣摩,试炼。

一、还原职场的“三个真相”

一些表象,不揭开“盖子”或“遮羞布”,不明白真相,就混迹职场、浪迹天涯,只能是做无用功,更有可能,悲摧的情况降临自身,南辕北辙,苦逼一生。

有资料给出职场的真相,我稍微修改了下,是这样说的:

1.官不依技

升官不是因为你的专业技术,不是你干了多少苦活累活。很多人在官场或是职场,都觉得自己能干,自己比上司聪明,自己活干得多,就必须升职,其实这是对权力的误解。

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单位系统,想拥有权力并不是你多能干,并不是需要你的技术有多么高深,而是需要你的忠诚,你听不听领导的话。因为权力本质,就是对上级权力的代理,上级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权力稳定,自己的威信有没有受到挑战。权力稳定是上级提拔手下的核心出发点。

而你提职,并不是因为你技术有多好,而是,你有没有取得上司的信任,是不是上司的心腹。权力有自己的分配规则。那就是,只分给自己信任的,和自己是一伙的,而不只看你活干得好不好。

2.位不以德

一个人能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和是不是被人认为是好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很多手下都认为自己上司是无能之辈,远不如自己,但是为啥他在你上面呢?!

其实一个人能不能上去和人品基本没啥关系,恰恰上位的可能在品行上并不过硬,这就是权术的真相。因为领导使用的人,如果深得民心,对下属很好,他们就会被更上一级领导猜疑。你底下在构建自己的势力,作为领导自己,就有可能被你架空。领导能坐到他那位置上去,有几个不是“人精”?!

但是,如果提拔的人上下级关系紧张,如果被提拔的人与他的对头斗得不易乐乎,如果底下的部属们没有团结成“铁桶”,领导的压力感、危机感会小很多。因为这些能够转移上下级关系的矛盾视线,作为领导,心里自然会踏实很多。这样有缺点的部属,几乎没有造反能力,便于控制,说拿下随时拿下,因为他们有缺点,有他的下级或同级和他制衡,这样的人也更好控制。

3.功不为善

什么才是功劳、政绩、这些东西?并不是你做好事,就是政绩,功劳的真相是你做了多少上级领导需要的事情。

一个组织有两种目标,就是组织的整体目标和上级领导的个人目标。你做的工作,对组织好并不一定对领导本人好。比如,很多皇帝任用小人,很多功臣都不断地进谏,因为小人不利于组织目标,但是对皇帝个人而言,确是对自己有利。这就是很明显的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的矛盾。所以作为进谏的人,很显然是在做善事,但是这个并不会被领导认可,你这样子做,皇帝反而会心存反感。你只有做领导个人需要要的事情,才算是干到了点子上。这些事才是功劳,很多时候,这些要做的并不全是好事。

所以,我们从上述角度洞悉职场的关于权力、职位和功劳的真相,才能更清晰地理清求仕的方向,抓住工作的重点,才能更加自由地纵横职场,获得快速的提拔和升迁。

二、必须避免的四种“天真想法”

失败之处,血泪教训,更有教育意义,更能发人深省。许多同志正我过去一样,走着如此类似的弯路。

工作这么努力,为何升职加薪却总擦肩而过——略谈几点生存技巧

1.我努力做好份内工作就行了,其它不用考虑

有人可能以为,我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协助同事一起完成工作,我就是好员工、好部属,就会被领导器重,有被提拔机会。

只会做好工作,充其量,就是个干活的人。首先领导不缺会干活的人,如果只是本分地做好手头工作,领导会派更多的活给你干,未必体恤你,对你工作的要求会更高。上司可能还会在心里暗想:这个岗位离不开他,就让他再多干几年!

碰上个不对路的领导,可能要倒上“八辈子霉”。他的作派基本上是脚踩下属,手捧上属,踢开同级,一心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罔顾下属的死活。你不要以为对照着岗位尽心做事,问心无愧即可。你应该做好领导对你一直有要求的事情。无论公事私事,都是“工作”,这样的“工作”完成才算是有含金量的。

2.我对一些领导忠心耿耿,总有出头之日

别忘了,你的直接上司就是你的天敌。他既要利用你,使唤你;也要诋毁你,抢你的功,守好他自己的地盘。你通常的结局是:他有了出路,你只能干等。

在一些单位,从来是只上不下,他今天是你的顶头上司,即使是个人渣,再怎么着,他还是级别在你之上。你若只会对他效忠,他则把你当一个棋子摆布,必要时候以牺牲你,换取他的利益。

所以,你还必须眼观六路,找机会靠拢他的上级,多了解他的平级。最好是,能有机会靠拢一把手,说些话、做些事,让其知道你是有个才有心的人,才可能化被动为主动。那些对你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同事啊,另外部分的领导啊,或是高很多级别的领导啊,都不是你要巴结的对象。你讨好巴结了,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3.我“掏心窝子”待人,别人也会真心待我

简单做人,认真做事,真心待人,是基本的做人之道。然而,在职场对人却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真,得看菜吃饭、看人说话;不能当“烂好人”,否则,被别人当猴耍了,自己还不知道。

对别人什么都说,而且什么话都说真的,这很诚实,但太不成熟了。很容易落人口实,授人以柄,留下后患。因此,逢人只说三分话,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很多职场新人并不知道这个理,觉得应该待人以诚,对别人的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要求有求必应,觉得自己在职场人缘好了,就能升职加薪。其实和同事搞好关系对升职加薪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自己唯一靠拢的对象就是能够直接决定你前途命运的人。这样是不是很势力眼呢,其实不是,这是把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有效的工作。

4.我没有靠山,照样能成长进步

职场上,现代人的生存压力除了工作,很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很多人的烦恼、焦虑也在人际关系上。

靠山是所有关系当中的重中之重。和你做多少功劳关系并不是很大。职场就是一个不断的寻找靠山,更换靠山的过程。升职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靠山,如果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和某领导有关系,你的提拔就相对简单多了,所以要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关系编制关系网,和更多的大人物接上头,借力权贵是官场重大杠杆。历史上多少的人没功劳而处于高位。汉景帝的邓通,汉哀帝的董贤,哪个不是因为有最高领导做靠山,位极人臣。

职场里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好好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巴结谁,自己凭本事吃饭,这个想法没错,但是和现实的差距比较大,做好工作只是一部分,如果上面没人替你说话,其实你的功劳是进不去领导视野的。别人根本就无从知道你的功劳,何况很多人的功劳都差不多,因为你没靠山的话,那些好的工作根本就不会分给你。

有的人非常排斥任何关系,也看不起裙带关系、关系户、站队啥的,认为靠自己的打拚就已经足够了。其实,职场不比学术,不是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就能出成果的,闭门造车,最终自食苦果。混职场,说白了,就是混关系,关系顺,一顺百顺。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你行不行,就看你跟领导的关系好坏了!

三、精准把握为人处世求官的八个“关节点”

现在的人说话,总是那么含蓄、那么艺术、那么优雅。比如,想当官并不会直白地说“我想当官”,而是称其为“我要求进步”;谁要是高升了,当面都会恭喜人家“有能力”,背地里却会说这人是“有路子”。

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上位成功,必须具备四要素:自己有“刷子”,一提起你,领导自然想起你某个方面的“强项”,别人不可替代;底下有人抬,一提起你,下面有人说你好;中间有人帮,分管人事的领导经常帮你敲边鼓,及时把你做到用人方案里去,常委会上带头提名,替你美言;领导替你扛,如果再上一级或几级打招呼,想插人进来,主要敢为你担当,有力顶住;上面“挂上号”,疏通好上面的关系,关于你的方案报上去,上面不会挑刺否决。平时的工作,应该向这四个方向发力。

工作这么努力,为何升职加薪却总擦肩而过——略谈几点生存技巧

下面,介绍些管用的“野路子”:

1.拓格局

有人说,决定人上限的,不是能力,是格局。我认为,很有道理。过去,我也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关于格局,我感到,概括最为全面的是何权峰在《格局》这本书里的一段话——

“不管是侮辱、批评、攻击,或是得失、成败,对一个心胸“开阔”、有“大器量”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湖,你丢进去一根火把,它很快就会熄灭;你丢进去一包盐,它很快就会被稀释。反过来,如果你把一大把盐倒入一杯水中,这杯水还能下咽吗?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一点小问题、小困难,就那么容易生气、挫败、难以消受?没错,是因为格局太小。”

然而,现实情况是,并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大格局,但每个人都有变“大”的可能。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格局的人?我觉得,除了学习精进、实践突破,还有一个重要的抓手,那就是练就驾驭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就是如何锻炼提高自己的情商。

过去,有幸与几个大老板在一起吃饭。席间,觥筹交错之余,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言行举止和谈吐。发现,人家生意做大、事业成功是有理由的。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他与你的接触,考虑得很精细和得体,让你感觉到很舒服。他对问题的分析,往往站立点比常人高一些,看得更深一些、远一些,让你折服。我想,作为生意场上打拼的人,之所以能够站稳脚根,开出一片新天地,主要还得益于娴熟老道的处理人际处理能力,随着接触人群的增多,圈子的扩大,视野的打开,他们的格局自然是越来越大。

格局一大,这人生的上限点不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吗。

2.有头脑

无论是职场,还是官场,要想日子好过,你首先就要搞清楚你所在单位的各种各样的圈子。比如,谁是谁的铁杆儿,谁是谁一伙的,谁是谁的关系,谁是谁的关系的关系,谁和谁不是关系,谁和谁绝对不能够有关系。明白了这些,你才知道在日后的工作中,该去避讳什么,该注意什么,该做好什么,不能够去做什么;你才知道应该去团结那些人,应该努力的融入那些“圈子”,不能去搀和那些事情,不能进那些圈子……这叫政治敏感性强,有头脑!

在单位,一定要摸清方方面面的情况。不能想当然地随意批评或打压某个不起眼的喜欢“兴风作浪”的人,说不定他(她)就是某领导的亲戚、情人、心腹、铁标。一脚踢在“铁板”上,得罪了领导,可有你“好果子”吃了;不要随便改变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以为自己很聪明,殊不知,这里面没准就是某位领导暗定的规则,你傻愣愣的去动了领导的“奶酪”和财路,下次他就要动你的位置没商量了。

有头脑还体现在站好队跟对人上。职场上有句老话:“做事能力强,不如领导说你能力强;领导说你能力强,不如领导能力强。”说的就是跟对人的重要性。

假如你跟的领导有地位,大家都会给个面子。假如你领导升职了,他也要培养自己的人配合呀,你的机会就很大。要选择核心的部门,因为核心部门的领导有分量,升职快。跟对领导很重要,然后跟自己领导处好关系,在做人和做事上得到他的认可。

领导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前途。

3.多琢磨

揣为上,事次之。

既琢磨事,更要揣摩人。你做的事情再多,领导不喜欢,照样升迁无望。比如秦国白起,功劳不小,但是不善于揣摩秦始皇的意思,耍性子,最后还是被迫自杀。岳飞,抗金英雄,但是不能明白赵构的内心,不知道老大追求的是稳定,而不是追回二帝,最终自己也是被害。不理解领导的内心,而试图建功立业,南辕北辙。

能不能领会领导的意图是职场必须每天要揣摩的事情,因为领导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很多时候并不一致。比如,另外一个部门领导过来借你过去帮忙,你的领导表面上不会说什么,会说,一定做好工作,但是他真实内心并不这么想,因为那个领导和你上司可能是对手,你帮他做好工作,恰恰会损害你的领导的竞争力。意思是,你做的越好,你上级领导恰恰越不喜欢你。

4.会来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无不透射出“利益”的光芒,显得很物质。

在单位,“老板”一方面喜欢有能力的下属,一方面又极力的打压有能力的下属。因为,你要是饭桶,那么谁给他干活啊?你要是太精明,太有能力了,老板会担心自己驾驭不住。那么,应该怎样做才是明智的呢?第一,你要学会领悟老板的意图,要多做老板喜欢做的事。第二,你要学会多请示领导,多汇报。第三,老板安排的事情你要不遗余力的去完成。第四,你有了成绩,千万不要说是你自己的成绩,一定是在某某某领导的指导下,帮助下,你才取得的。第五,这个最重要,就是要适当的“装糊涂”,也就是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吧”。因为老板总希望他的员工、下属都比他还傻!

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不识时务,不会看领导眼色的员工是很难得到老板的赏识的。我亲历或见得太多了。在处理和“老板”的关系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会来事,把他交待的事,设法给办圆乎了,办妥了,还不要居功。

5.开门路

门路又名“上面有人”、“有路子”。门路就是某种渠道,某种能够通达上一决策层的渠道。因为有背景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有门路”的人也是很有“进步”希望的。与背景之血缘、亲属关系的单纯性相比,门路要复杂得多。

比如,你自己或你的亲朋好友曾有幸与能把握你“进步”之决策大权的领导有交情,曾经在一起“同过窗,下过乡,扛过枪”等等,这每一种“一起”,都可以成为你寻求“进步”的门路;又比如,你表叔的二大爷的最小的兄弟媳妇是你顶头上司的小姨子的干妹妹,这一“拐弯抹角的亲戚”你也不要放过,只要利用好了,你就有了去拜访上司的“敲门砖”。

没有门路,要想方设法创造“门路”。比如说,通过熟人的熟人,曲线救国绕上去。

6.善听话

听话是听上司的话,而不是听同事的话,更不是听老百姓的话。这里的上司专指顶头上司、本单位的领导,其更上一级领导的话不是不想听而是你还够不着听。

听话的第一层含义是:凡是上司的交办一律从快从美办好;凡是上司不让办的事一律坚决不给办;其第二层的意思是:善于领悟上司的意图。上司有许多关键的话并不是通过嘴来说的,这一层次的“听”更需功力;听话之“听”的最关键处,并不在耳朵而在于手脚,真功夫见之于你如何将上司的意图给尽心尽力地落到实处;“听话”另外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善于替上司挠痒、溜须,这也很不容易。

笔者曾观察过一些人为领导茶杯添水一事,善添者从添水的时机、姿势、脚步、表情等诸方面都会与众不同,观后感慨万千。听话的人最得上司欢心,但常常需要拉下脸面。

7.勤走动

所谓走动,当然不能空着手去啦。即常讲的“烧高香”。

由于过于敏感,本小节就略过了。(抱歉!)

8.常准备

机遇能对“进步”发挥作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某种人事政策来的恰是时候。比如,“班子”中必须配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选来选去,就选到了还不讨厌的某人头上;另一种情况是出现在鹬蚌相争之时。比如,两副书记各有甲乙之“心爱”,互不相让,从大局出发的书记之大手便拍在了毫无“准备”的丙的头上。

机遇总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平时,尽量把自己的本职干得出彩点,把群众口碑搞好点,关键时刻,机遇来了,你就上了。就这么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