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上个星期,宝妈给我们讲了最近让她很生气一件事:

前阵子,有个朋友带宝宝来我们家玩,临走时,朋友的宝宝硬是想要把我家妞妞的小汽车带回家。

我家妞妞当下就拒绝了。那个小汽车是前不久过生日时舅舅送的,妞妞非常喜欢那辆小汽车,每次去找领居家的小孩玩,都会带上这辆小汽车。

所以我也没有强求孩子一定要把小汽车送出去,但朋友的孩子一下子就哭了,出于抱歉和礼貌,我向朋友的孩子许诺,我会买个一样的小汽车给他当礼物

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朋友竟然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阴阳怪气地说:“一个小玩具而已这也不肯分享给弟弟玩,太小气了……”

妞妞当时委屈极了,拿着小汽车感觉想给弟弟但又很舍不得的样子,我不忍心就说了句:“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不想送就算了,这不是犯错误。”

本以为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到了昨天,我才发现这个朋友竟然把我拉黑了?!

妈妈们,你们遇见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们会怎么做呢?

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我认为面对这件事,我们应该有两个基本态度:一是引导孩子拥有“所有权”意识;二是家长自己要摆正态度,遏制自己单向地以成年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所谓的“所有权”意识,就是要培养孩子知道什么东西是我的,什么东西不是我的,就是要让他们清晰认识一些基本的社交秩序。

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能肆意妄为地破坏大家都在遵守的规矩等等。

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如何引导宝宝拥有“所有权”意识?

一、划清界限

可以引导小朋友逐渐知道哪些是宝宝的东西,哪些是爸爸妈妈的东西。

如果要使用爸爸妈妈的东西,需要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爸爸妈妈反之亦是。

这样有助于宝宝建立自己眼中的秩序,就能理解为什么不可以抢别人的东西,为什么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同意等等的问题。

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二、不能以不合理的手段获得想要的东西

上述故事中远方亲戚家的孩子又哭又闹,采取“极端”措施作为“武器”,最终成功拿走了贝贝心爱的卡片。

如果爸爸妈妈这时候选择阻止贝贝保护自己的东西,转而因为面子像上述故事一样,让对方熊孩子拿走卡片。就会让孩子觉得,哭闹可以成为获取想要事物的武器,下次孩子也会效仿。

还有的爸妈喜欢说自己的宝宝不懂事,因为不懂得谦让年龄比自己小的孩子,不懂得谦让客人。

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于是当孩子去到别人家成为别人家的“小”孩子时,当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成为别人家的客人时,他也会同理觉得自己可以肆意妄要求得到一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说,这样的教育是不正确的。

三、学会交换

当宝宝想要对方小朋友东西的时候,要和小朋友商量,通过交换征得双方都同意的方式获得。

家长怎么做才算是摆正态度?

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一、平时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分享,父母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教育,更应该在生活小事中进行引导。

比如家里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应该全家人一起分享,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分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是习惯性地就给孩子一个人享用。

二、不要碍于面子阻止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

爸爸妈妈不要碍于自己的面子,轻易地分配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东西应该怎么处理,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否则会破坏孩子眼中的秩序,让孩子无法理解,进而产生愤怒、失望、伤心等情绪。

让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对了吗?

我们这一代家长,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

毫无疑问,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美德应该得到传承。

但是谦让并不是没有理由没有底线地退让,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单一的价值判断去绑架我们自己的孩子。

不然的话,那可能根本算不上是一种教育,可能只是懒惰的父母为了草草了事而做出的无理制止罢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好不容易买到的限量款包包被别人换成了20元一个的布袋,你愿意吗?如果你好不太容易抢到了坐北朝南的户型被别人换成了格局错乱的房子,你愿意吗?

换位思考之后,也许你能更懂得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