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上個星期,寶媽給我們講了最近讓她很生氣一件事:

前陣子,有個朋友帶寶寶來我們家玩,臨走時,朋友的寶寶硬是想要把我家妞妞的小汽車帶回家。

我家妞妞當下就拒絕了。那個小汽車是前不久過生日時舅舅送的,妞妞非常喜歡那輛小汽車,每次去找領居家的小孩玩,都會帶上這輛小汽車。

所以我也沒有強求孩子一定要把小汽車送出去,但朋友的孩子一下子就哭了,出於抱歉和禮貌,我向朋友的孩子許諾,我會買個一樣的小汽車給他當禮物

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可是我萬萬沒想到,朋友竟然一邊安慰著孩子一邊陰陽怪氣地說:“一個小玩具而已這也不肯分享給弟弟玩,太小氣了……”

妞妞當時委屈極了,拿著小汽車感覺想給弟弟但又很捨不得的樣子,我不忍心就說了句:“這是你自己的東西,不想送就算了,這不是犯錯誤。”

本以為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到了昨天,我才發現這個朋友竟然把我拉黑了?!

媽媽們,你們遇見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們會怎麼做呢?

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我認為面對這件事,我們應該有兩個基本態度:一是引導孩子擁有“所有權”意識;二是家長自己要擺正態度,遏制自己單向地以成年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所謂的“所有權”意識,就是要培養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是我的,什麼東西不是我的,就是要讓他們清晰認識一些基本的社交秩序。

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不能肆意妄為地破壞大家都在遵守的規矩等等。

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如何引導寶寶擁有“所有權”意識?

一、劃清界限

可以引導小朋友逐漸知道哪些是寶寶的東西,哪些是爸爸媽媽的東西。

如果要使用爸爸媽媽的東西,需要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爸爸媽媽反之亦是。

這樣有助於寶寶建立自己眼中的秩序,就能理解為什麼不可以搶別人的東西,為什麼拿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同意等等的問題。

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二、不能以不合理的手段獲得想要的東西

上述故事中遠方親戚家的孩子又哭又鬧,採取“極端”措施作為“武器”,最終成功拿走了貝貝心愛的卡片。

如果爸爸媽媽這時候選擇阻止貝貝保護自己的東西,轉而因為面子像上述故事一樣,讓對方熊孩子拿走卡片。就會讓孩子覺得,哭鬧可以成為獲取想要事物的武器,下次孩子也會效仿。

還有的爸媽喜歡說自己的寶寶不懂事,因為不懂得謙讓年齡比自己小的孩子,不懂得謙讓客人。

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於是當孩子去到別人家成為別人家的“小”孩子時,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成為別人家的客人時,他也會同理覺得自己可以肆意妄要求得到一些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說,這樣的教育是不正確的。

三、學會交換

當寶寶想要對方小朋友東西的時候,要和小朋友商量,通過交換徵得雙方都同意的方式獲得。

家長怎麼做才算是擺正態度?

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一、平時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讓孩子學會分享,父母不能只停留於口頭教育,更應該在生活小事中進行引導。

比如家裡買了什麼好吃的東西,應該全家人一起分享,這樣可以讓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是習慣性地就給孩子一個人享用。

二、不要礙於面子阻止孩子保護自己的東西

爸爸媽媽不要礙於自己的面子,輕易地分配屬於孩子自己的東西,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東西應該怎麼處理,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否則會破壞孩子眼中的秩序,讓孩子無法理解,進而產生憤怒、失望、傷心等情緒。

讓孩子分享 你真的教對了嗎?

我們這一代家長,是聽著《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的。

毫無疑問,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樣的美德應該得到傳承。

但是謙讓並不是沒有理由沒有底線地退讓,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用單一的價值判斷去綁架我們自己的孩子。

不然的話,那可能根本算不上是一種教育,可能只是懶惰的父母為了草草了事而做出的無理制止罷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好不容易買到的限量款包包被別人換成了20元一個的布袋,你願意嗎?如果你好不太容易搶到了坐北朝南的戶型被別人換成了格局錯亂的房子,你願意嗎?

換位思考之後,也許你能更懂得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