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定增规模微降

从2017年发行可转债100亿元,到2018年发行优先股100亿元及现在调整后的定增80亿元,宁波银行各类型资本基本补充到位。另一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宁波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35.6%,拨备覆盖率超过500%。

本刊特约作者 方斐/文

12月7日,宁波银行董事会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对原股票定向增发预案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后的定增发行数量为4.16亿股,定增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根据最新披露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宁波银行此次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调整主要涉及发行数量、募集资金总额、发行对象及承诺认购情况等内容。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宁波银行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16亿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由此前的100亿元降为8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募集资金规模的下调,即从原先的100亿元降至80亿元,这是此次宁波银行定增预案中最重大的一项调整。这也是在2018年完成100亿元优先股的发行工作后,宁波银行顺势推出了修改后的非公开发行方案,应该是考虑到市场的低迷状况和股东的实际情况后的结果,旨在推动此次定增进程稳妥有序地进行。

宁波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根据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公司主要股东华侨银行、雅戈尔及其他通过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成为主要股东的发行对象,其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其余发行对象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大股东结构保持不变

除了定增规模由原先不超过100亿元调整为不超过80亿元之外,此次调整后的定增预案与2017年4月27日公布的预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定增对象的差异上。

根据中银国际的分析,定增规模的微调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由于宁波银行已完成可转债的发行,资本补充的压力有所缓释,如果考虑剩余可转债部分(约75亿元)全部完成转股,则宁波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1.08个百分点至10.04%、10.73%、14.46%,已经远远高于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当前市场震荡下行的环境下,定增规模的微降实际上有助于提高此次定增成功的概率。

根据定增调整预案,此次调整后的定增对象包括宁波银行第二大股东华侨银行和第三大股东雅戈尔集团在内的10名特定投资者。尽管第一大股东宁波开发投资集团不参与此次定增股份的认购,但其在三季度已通过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增持宁波银行约1.11亿股股份。中银国际据此测算,此次定增完成后,宁波开发投资集团的持股比例约为20%,与可转债转股前的持股比例接近。

此外,宁波银行第二大股东华侨银行与第三大股东雅戈尔集团均参与此次认购,总共将认购定增股份的35%-50%,而且,上述两大股东认购的定增股份的限售期将由原先的3年延长至5年,大股东的积极增持既是其大力支持的具体体现,又彰显了对宁波银行未来长期发展空间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据了解,华侨银行、雅戈尔集团分别与宁波银行签署了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认购协议,承诺认购该行此次非公开发行的部分股份。与此同时,宁波开发投资集团不再参与本次非公开发行。

根据协议,华侨银行承诺认购此次宁波银行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的20%,即不超过8328万股;雅戈尔集团承诺认购的比例则为不超过此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的30%,且不低于15%;按照4.16亿股的发行体量测算,雅戈尔集团拟认购数量为不超过12492万股,且不低于6246万股。由此计算可知,华侨银行和雅戈尔集团两者共计认购此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的35%-50%,且锁定期均为5年。

虽然宁波银行第一大股东宁波开发投资集团不参与此次定增,但由于其在2018年三季度已通过可转债转股的方式溢价增持约1.11亿股股份,转股价为18.01元/股。即使不参与此次定增,由于债转股行为的变相增持股份基本能确保宁波开发投资集团在此次定增完成后的大股东地位。也就是说,如无意外情况发生,在定增完成后,宁波银行前三大股东的地位将基本保持不变,这种安排有利于保持公司股权治理结构的稳定。

根据中泰证券的分析,在此次定增完成后,宁波银行前三大股东仍为华侨银行、宁波开发投资集团以及雅戈尔集团,宁波银行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此次定增华侨银行认购20%的股份,雅戈尔集团认购的股份比例在15%-30%之间,定增完成后华侨银行持股18.58%,比2018年三季度增持0.11%,与华侨QFII合计持股比例仍为20%;雅戈尔集团持股比例在14.88%-16%,与2018年三季度相比增持幅度在0-1.12%之间。

根据公告,此次宁波银行定增的发行底价为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宁波银行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90%和截至定价基准日前宁波银行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归母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的较高者。认购者除原有前三大股东中的华侨银行、雅戈尔集团外,不超10名的其余认购者为符合证监会规定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合格投资者。目前,宁波银行股价对应的2018年和2019年市净率(估算值)约为1.32倍、1.14倍,已经高于1倍市净率,预计溢价认购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中银国际的分析,如果以12月7日宁波银行的收盘价进行测算,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为15.31元/股,募集资金规模约为64亿元。目前,宁波银行股价对应2019年PB为1.17倍,如果以15.31元/股参与定增,对应2019年PB约为1.07倍,因此,认购折价的可能性较大。综合考虑宁波银行优异的盈利能力、公司治理及风险管控能力以及维持行业前列的业绩增速和ROE水平,结论是此次宁波银行的定增认购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资本补充保障作用凸显

此次定增完成后,短期来看,宁波银行2018年、2019年的EPS将被摊薄至2.00元、2.42元(原为2.17元、2.62元);BVPS将增厚至12.46元、14.38元(原为12.24元、13.31元);从中长期来看,宁波银行定增完成后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核心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宁波银行一直在积极资本补充。根据该行最新披露的《中长期资本规划(2019年-2021年)》,其2019年-2021年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分别维持在12%以上、10%以上和9%以上。根据宁波银行的表述,作为上市银行,公司具有顺畅的资本补充渠道,能够满足未来资本补充的需要。

根据静态测算,此次定增完成后,宁波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0.91个百分点至9.88%、10.57%、14.30%,将提前实现公司《中长期资本规划(2019年-2021年)》中制定的目标,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0%和12%。

因此,此次定增对宁波银行意义重大,尤其是在资本补充层面,提前三年完成资本补充目标将至少保证未来三年的资产扩张不会出现资本掣肘的局面。定增完成后,宁波银行核心资本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夯实,将最大程度保障其中长期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由于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渠道相对比较狭窄,除了内生性补充外,外生性补充渠道仅限于IPO和增发,因此,与其他类型资本补充形式较为多样化相比,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难度较大。在此次定增发行完成后,宁波银行将定增4.16亿股股份,募资规模不超80亿元。

根据中泰证券的静态测算,宁波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比2018年三季度提升1.15个百分点至10.11%,核心一级资本的大幅夯实使得宁波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又走在行业前列。按照2018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5%、18.8%的增幅进行测算,定增完成后,宁波银行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虽然短期看对ROE有所摊薄,但中长期看,资本夯实保证了宁波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

再来看中泰证券对宁波银行其他财务指标的测算,与发行前相比,此次定增发行完成后,宁波银行BVPS、EPS的变动幅度分别约为+2.2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上述测算的假设条件为:1.按融资规模80亿元、发行股数4.16亿股计算;2.假设2019年年底完成定增,2018年、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5%、18.8%。

东吴证券也对宁波银行此次定增的短期影响进行了相应的静态测算,结果是摊薄EPS,增厚BVPS。根据静态测算,此次定增完成后,宁波银行总股本约为56.25亿股,预计2018年摊薄后的EPS为2元/股,摊薄比例约为7.4%,但定增补充资本金后,宁波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有望提升,按目前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来看,宁波银行未来业绩表现可期。此外,由于此次定增发行的底价高于1倍PB,定增完成后将增厚宁波银行BVPS,静态测算显示,宁波银行2018年BVPS将增厚1.9%至12.44元/股。

总体而言,尽管定增导致短期EPS有所摊薄,但中长期来看却有效补充了极为难得的核心一级资本,两者相互对冲后,此次定增对宁波银行的影响利远大于弊。实际上,在本轮经济下行周期中,与其他银行一样,宁波银行的经营能力和资产质量都经历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周期检验,且表现较为优异,主要体现为高盈利、高成长持续,公司市场机制较为灵活、管理层比较优秀。

事实和数据再次说明,宁波银行不仅是优质银行的代表,也是具有稀缺性质的银行投资标的。而在此次定增完成后,随着宁波银行资本的大幅夯实,尤其是一级资本的补充到位,原本市场最为担忧的掣肘宁波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的压力将大为缓解。

2018年以来,宁波银行先是100亿元优先股的发行完成补充了其他一级资本,若接下来能顺势完成80亿元定增的发行,将彻底打开资产扩张的空间。随着资本的进一步补充,困扰宁波银行的资本隐忧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这将为公司未来规模的扩张夯实基础。

三季报显示,2018年三季度,宁波银行信贷投放较为积极,环比增长6.34%,快于资产规模0.91%的环比增速,由于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较高,信贷的投放较其他资产有更高的资本金要求。在此次定增完成后,有助于提升宁波银行信贷资产扩张的自由度,从而保障中长期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夯实资产扩张基础

一直以来,宁波银行盈利能力在业内均保持较为优异的水平,即使在最近几年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宁波银行的业绩表现仍在业内领先,这对属于顺周期行业的银行而言非常不易,更何况宁波银行只是一个地处一隅的城商行而已。

中银国际认为,宁波银行的优异主要体现在公司业绩增速以及ROE水平均维持行业前列,资产质量表现处于同业较优水平,这是宁波银行估值较行业中枢水平存在溢价的重要因素。不过,由于宁波银行地处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宁波,后续需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战对区域资产质量带来的影响。

首先来看盈利能力,宁波银行一直位居同业前列。三季报数据显示,宁波银行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提升1.5个百分点至21.1%,继续在行业中保持前列;营收同比增长14.1%,比上半年9.8%的同比增速提升4.3个百分点。宁波银行盈利增速的提升主要受益于息差的走阔,根据中银国际的测算,宁波银行三季度期初期末口径净息差环比提升20BP,其中,资产端收益率提升31BP,高于负债端成本率11BP的上升幅度。

其次来看资产质量,宁波银行也保持在优异的水平,拨备水平更是遥遥领先同业。宁波银行不良认定标准严格,半年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的占比为74.1%,三季度末不良率环比持平于0.80%;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微升5BP至0.56%。根据中银国际的测算,宁波银行三季度加回核销的年化不良生成率约为0.31%,环比下降14BP,不良生成绝对值处于低位,因此,宁波银行整体资产质量非常优异。更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的拨备水平远高于行业平均,三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至503%,高居上市银行首位。

东吴证券认为,无论是发行优先股、可转债,还是定增,再融资对宁波银行而言均是利好,这种利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业绩成长性的角度来看,宁波银行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的ROE分别为17.74%、19.02%、21.03%(年化),利润增速分别为19.35%、19.5%、21.12%,在老16家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而在其核心负债存款的增速都能保持高增长的情况下,宁波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却呈现下滑的趋势。在MPA考核框架下,再融资补充资本金有利于宁波银行提升资产扩张的速度,增强业绩成长性。

其次,从业务结构来看,相对总资产增速而言,宁波银行的信贷增速更低,主要受制于额度的管控。截至2018年9月末,宁波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35.6%,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宁波银行深耕江浙两地,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符合2018年以来监管政策引导的方向,未来信贷额度肯定会有所放宽。

目前,宁波银行也适度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投放贷款约570亿元,约为2017年全年的1.3倍(暂不考虑ABS转出的部分)。由于贷款的风险权重相对较高,一般企业为100%,且预计2019年信贷投放力度依然较大,通过再融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对宁波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尤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