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城墙作为应对战争,防御外敌入侵的障碍性建筑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的时候,北京城的永定门城墙尚在,仰望虽已破败,但雄姿犹在的城墙,小小的心灵有着一种新奇感。本世纪初,走出西安火车站,第一眼就看到了古城墙,心里不免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这次来到河南开封,望着厚重的大梁门城门,川流不息的车流,绵长的古城墙,心里顿时有着一种历史沧桑感。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回溯开封城的古城墙,就不禁想起在那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冷兵器年代,在无地形优势可言的中原大地,城墙所起的作用何等的重要。它是外敌入侵的屏障,不可逾越;它是守卫者的护身之地,誓死保卫;它是抵御黄河泛滥的堤坝,使这座城市和它的子民得以生存。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和南京、西安等城市的古城墙相比,开封城的古城墙似乎要“矮半截”当我们走进大梁门下的古城墙遗址,观看了遗址残骸后,终于明白了古城墙“矮半截”真正的原因。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开封城古城墙的建设要追朔到唐代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是当年李勉重筑“汴州”城,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城墙的基础。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城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筑,下诏扩建外城。因开封土质松软,特意派人取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县境)之土填筑,使城墙坚固如钢。外形轮廓如一头巨大神牛曲膝仰卧,所以当时人们俗称“卧牛城”。公元960年,宋朝定都开封,史称东京城,这时的城墙已经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金朝时皇城和宫城分离,扩大了内城的规模,也就是现在开封城墙的位置。元朝元世祖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为了抵御敌人,将原有的13座城门只保留了5座,用于出入,其余的全部堵塞。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筑开封城墙时,在金元时期的城墙基础上全部以青砖包砌而成。到清康熙元年(1662年)在明城墙的基础上加高城墙、扩大城墙的周长,城外加有护城河。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而开封古城墙矮半截的原因则在于,开封城距黄河很近,历史上黄河的泛滥直接影响着开封。经考古实测,在今日的古城墙下,我们看到城墙摞城墙叠压着5层古城墙。这样古城墙被黄河的淤泥埋到地下约4-5米,成为了“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和其他城市的古城墙一样,这里的古城墙城门、瓮城、马面、炮眼、马道俱全。行走在古城墙上,虽说已是夜晚,但仍旧可以看到古城墙修缮如初,木栈道、玻璃栈道为游人提供了更深层次了解古城墙的条件。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深藏不露”的古城墙


漫步在古城墙上,望着万家灯火,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望着夜晚的古城,内心里已经不仅仅是对古城墙历史沧桑的感叹,更多的是对这座古城历史的了解进而衍生出一份探访古城墙掩埋地下更多不解之谜的新奇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