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中的一员 章宇:我本无名,未来可期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无名之辈,愿不被生活妥协 ,愿前程似锦。


此处应有背景音乐:《我本无名》 略略略………

开始写这个标题觉得有点不妥,可是,未来的事​谁又知道呢?

很多人会问,章宇是谁?

随着《无名之辈》走进大众视野,豆瓣评分一路飙升,章宇这个30多岁的大男孩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了解、喜爱。

章宇,一个已经36岁却仍然不出名的演技派

《无名之辈》中的一员 章宇:我本无名,未来可期

一个36岁的演技派

特意翻看章宇的微博,微博简介是:一个伪大的,呈实的,奸墙的,睾伤的人。

43万的粉丝,确实也并没有很出名,但我心里还是觉得他已经红了,一个伟大的,诚实的,坚强的,高尚的人。

初次知道章宇这个名字,是在朋友说我有点像《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之后,便去了解这个观众口中演技炸裂的“黄毛”。

翻看了他的两千多条微博,确实是个很酷的人,喜欢写诗,热爱表达自己的看法,热爱胶卷相机,热爱路上的风景,你甚至看不出这是个明星,他活的毫不做作,也没有包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个社会闲散人士“。



这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有人对章宇的评价,“下一个黄渤”。回溯黄渤的成名史,说他是小人物,却以雅痞的形象深入观众人心,说他是金马影帝,缺擅长演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是新一代喜剧之王。

在黄渤成为一名演员之前,曾游走在多个身份之间,驻唱歌手、舞蹈教练、北漂艺人,甚至当过一段时间工厂老板。当身边驻唱的同伴一个个都红起来的时候,一个个都有了自己光环的时候,只有他依然徘徊在演艺圈外,确实让人恐慌。

2000年26岁黄渤最黑暗的时期,在其发小的推荐下,进了管虎《上车,走吧》剧组,这部片子荣获了2001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第一次演戏就走上了红毯。就这样黄渤凭借着一身淳厚的乡土气息进入了影视圈,导演管虎回忆说:“那会儿黄渤染着黄色的头发,活像个香港的二流子。

2006年,参演宁浩导演的黑色喜剧《疯狂的石头》,一夜走红,那时他32岁。

2009年,凭借《斗牛》获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主角奖”,那时他35岁。

此后他的演艺人生仿佛开挂,一个被唱歌耽误的演员,一个被演技成全的影帝。渐渐步入观众视野,被人们所喜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出好戏。

黄渤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天赋大家也有目共睹,重点是他成功了。

每个人都在寻找机遇,黄渤显然一开始不属于那种一出道就被命运女神眷顾的幸运儿。他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奔波,一个圈子接一个圈子地打拼。在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这份阅历渐渐地成为他人生中的资本,当然,这是在若干年后他才意识到的。——杨澜

相比之下,章宇的演艺之路略显平淡,大学毕业后在话剧团待了3年,之后选择北漂,从事电影行业,做过副导演,当起电影演员。可以说在18年以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章宇这个名字。

2017年出演胡波执导的剧情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混混于城,该电影之后也斩获多个奖项。

2018年章宇出演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我不是药神》中的黄毛,入围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今年他36岁。

之后《无名之辈》上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章宇,确实2018注定对于他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可以说,很多人是在《我不是药神》中被“黄毛”圈粉,被这个在剧中没有过多的台词、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的“黄毛”角色吸引,仅凭眼神就确认是个有演技有魅力的演员。

可是,黄渤就是黄渤,章宇就是章宇。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他只会是我们眼中最好的章宇

很值得一提的是《疯狂的石头》这部宁浩执导的黑色幽默喜剧,300万的低成本制作,一票颜值几乎为零的演员阵容,却可以在大片时代突围,却成为了06年国内电影业的最大黑马,也就是这样一批演员,撑起了十年后的华语影坛。



如果说,《我不是药神》为章宇的演艺之路做好铺垫,那么《无名之辈》则让他更进一步。

《无名之辈》同样是一部略带黑色幽默的喜剧电影,同样是低成本电影制作,同样一票没有流量大咖的演员阵容,却可以在强势的口碑带领下,实现了票房的逆袭。

韩寒导演表示:“它看似是喜剧,但远远不止是喜剧。”冯小刚导演则在微博分享称看完电影非常感动:“人在困境中的那点人味,那丝暖意,正切合当下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后生可畏!强烈推荐。”

无名之辈,英文翻译的是 A Cool Fish,一个无耻之徒,一个个无名之辈。

“可以说是一条咸鱼,就像周星驰电影里那种。它也有无耻之辈的意思。”导演饶晓志如是说。

豆瓣上的电影简介是:

在一座山间小城中,一对低配劫匪、一个落魄的泼皮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残毒舌女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会不同轨迹上的小人物,在一个貌似平常的日子里,因为一把丢失的老枪和一桩当天发生在城中的乌龙劫案,从而被阴差阳错地拧到一起,发生的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

他们都是无名之辈,各自为了生活奔波,与西南小城的每个普通人一样,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的活着或死去,现实却让他们没有话语权,即使在外人看来走投无路,但他们仍然百般努力的应对。

不得不提的是剧中 “胡广生” 这个角色,章宇作为“胡广生”的诠释者,对这个角色的最多定义就是“一个纯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灭亡’”

胡广生:堂吉诃德式的人物

章宇饰演的胡广生是一位一直想出人头地的年轻人,他就想干一番“大事”,甚至这大事不在标尺以下,或者说它是逾越了法律的。为了想出名让大家知晓,不惜通过抢劫这样极端的方法来达到他的目的。

一身牛仔装扮,破洞牛仔裤,里面是一件黑色印有红色图案的T。胡广生内心其实是有着自卑和极其不自信,尽管有人叫他哥,但也只是他人一句称呼而已,他的内心是懦弱的。

或许是胡广生内心缺乏力量,企图通过外在表现所谓的力量感,装作老大,就是这样的人物内心特点,造型师想通过硬朗的牛仔面料去表达角色的外在力量需求,破洞的牛仔裤是想告诉观众角色的内心其实有着一些缺憾,从而造成角色内心性格上的缺失。比较个性的发型,是吸引人的一种方式,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比较高调的人,骨子里却是一个害怕在人群中稍不留神就平凡的人。

胡广生像拜伦在《唐璜》所写的那样,傲视一切,自信十足,甚至是一种“蜜汁自信”。同时,他又像堂吉诃德,凑巧的是,他有李海根(大头)这样的兄弟陪他闹腾,充当了桑丘的角色。尽管计划宏伟,他们俩终究年轻气盛,依然是马嘉祺口中的“憨皮”。这种理想与现实的不合,造成了荒诞,强烈的反差终致黑色幽默。

有人说,人生就是要不断的和自己的平凡和解,这不是妥协,而是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依然可以诗情画意,江河浩荡。

我们都是被生活戏弄的小人物,只要有路,依然努力的活着,努力的在尘埃里开花。



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王小波

从文学意义上讲,黑色幽默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文学。“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大英百科全书》)

尽管影片最后的字幕彩蛋交代了每个无名之辈的最终结局是皆大欢喜,但显得有些鸡肋,无名之辈也终究只会是无名之辈。每个人都似乎按照既定的命运走了下去,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人生对于他们,有什么变化。

谁又不是无名之辈,谁又不想出人头地,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有时把你推向深渊之前还会和你开一个玩笑。

每个看似滑稽小丑的无名之辈,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悲喜与坚持,

章宇,一个我喜欢的演员。


最后以一首《凡人歌》结束,初心不改,未来可期。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他,一个无名之辈的向死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