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在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幸免于难?

舆地铲史官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去世。去世前,他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里乌斯。霍诺里乌斯为西部罗马的统治者,首都位于米兰。阿尔卡狄乌斯统治东部地区,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这是东罗马帝国的正式开端。从此以后,罗马帝国再也没能统一。内乱加上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苟延残喘到公元476年,最后一任皇帝罗慕路斯被废黜,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从此进入中世纪。而东罗马帝国则挺了过来,延续千年之久。为什么东罗马能够避免西罗马那样的厄运?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军事等角度来分析。

一、帝国经济重心的东移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危机时期,外有蛮族入侵,内乱不断,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在这种大环境下,帝国的经济重心逐渐东移。帝国早期,经济支柱农业主要集中在意大利、高卢、西西里、西班牙等地。但到了3世纪,意大利的农业衰落了,庄园入不敷出。而高卢等行省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农业以及手工业纷纷走向没落。由于政治混乱,海上海盗盛行,西部的城市和商业也都纷纷衰落。而东部行省,农业原本就比较发达,奴隶制并不盛行,保留了大量的小自耕农,逐渐成为帝国的农业支柱。东部地区的城市和商业一直比较繁荣,在混乱时期,也比西部要好很多。拜占庭一直就是和亚洲贸易的桥梁和枢纽。

早在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庭建设为新都城,就可以看出来,帝国的政治重心已经移到了东部。罗马城从那时候起就几乎已经被抛弃了。君士坦丁堡的另一个名字是新罗马,更早的戴克里先时期,罗马就已经失去了政治地位。戴克里先在位的20年间,只去过一次罗马。四帝共治期间,西部的奥古斯都也不住在罗马,而是住在米兰。政治重心的东移,则经济重心东移的呈现。经济重心的东移,当然就为东罗马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在面对蛮族入侵的时候,如果军事上一时无法取胜,东罗马有足够的财富去换取蛮族退兵。蛮族入侵无非就是劫掠财物而已。

二、东罗马的军事优势

从戴克里先时代开始,罗马帝国就开始实施军事改革。之前的罗马军团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军队开始了职业化道路,之前的罗马军团主要是强制罗马公民服役组成的。经历了几次改革之后,帝国的军队以募兵为主。从3世纪开始,帝国主要的敌人就是北方的蛮族以及东方的波斯。进入公元4世纪,帝国跟莱茵区的日耳曼人达成了和平协议,允许他们耕种高卢等地荒废的土地,并且开始吸收蛮族士兵加入帝国军队。东方的危机始终存在。

为了应对多瑙河流域的蛮族,控制马其顿平原,帝国在多瑙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堡垒。后来在东方的波斯边界也修建了不少。这些堡垒常常以城市为核心,拥有一整套的防御体系。人们耕种土地,一旦蛮族入侵,会有岗哨发出警报,人们立即躲进堡垒,军队则依托城市抵抗蛮族。面对坚固的城防,蛮族无计可施。当然了,不排除有一些堡垒是人们主动放弃的。不过总体来说,东罗马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了一套城市防御体系,而核心就是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拥有高大的城墙,还拥有地理优势。蛮族缺乏有效的工程器械,在这个军事堡垒面前毫无办法。即使是后来的阿拉伯帝国,也在君士坦丁堡面前折戟。

外在的危机也迫使东罗马帝国不断进行各方面改革,来加强军力,比如在6世纪,东罗马建立了军区制。军区制的推行,不仅有效解决了人力短缺和财政困难问题,也提高了军队的效率,并且可以防止军队首领的反叛。公元6世纪,东罗马的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查士丁尼大帝几乎恢复了罗马帝国的辉煌,摧毁了西部许多蛮族建立的王国,重新控制了北非,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三、东罗马的文化优势

东罗马统治的核心区域属于古希腊文化范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明更加古老。罗马文化虽然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继承和吸收了希腊文化。希腊人在罗马帝国的地位很高,帝国早期的时候,希腊人在罗马城中常常以学者智者的面貌出现。当然了,罗马人同时也认为希腊人是骗子,生活腐化,这种抨击恰恰说明希腊文化的发达。最典型的文化案例就是古罗马的神话就是照抄了古希腊神话,只不过把神名换了。

罗马城在3世纪的危机中不断衰落,知识分子纷纷逃离,前往拜占庭。君士坦丁迁都后,文化中心也就跟着东移了,甚至连官方语言都由拉丁语逐渐变成了希腊语。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东罗马帝国实际上是恢复了亚历山大的希腊帝国。文化优势使得东罗马帝国具备了内在的延续动力和潜力,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不可替代的正统地位。后来奥托一世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时候,一直被认为是名不正言不顺。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的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想占领拜占庭,为自己获得正统性。拜占庭灭亡后,罗马皇帝的头衔被俄罗斯继承了。这也是后来哈布斯堡家族和俄罗斯帝国一直往巴尔干方向扩张的文化因素。

四、周边环境因素

西罗马虽然是毁于蛮族,但是根本原因是自身的虚弱。东罗马帝国的敌人其实更加强大,尤其是东方的波斯。波斯远远不是那些蛮族能够比的,它的组织能力,经济能力,比起蛮族要强大很多。在双方的战争中,波斯多次击败东罗马帝国军队。但是时间站在了东罗马帝国这边,在波斯完成改革时,东罗马帝国也已经缓过来了。东罗马人不仅利用城墙挡住了蛮族,还将蛮族收为己用,派他们去对付东方的波斯人。

北方的蛮族处于落后的半游牧状态,这些蛮族之间矛盾重重,为东罗马的以蛮治蛮策略提供了机会。匈奴王阿提拉曾经控制了所有蛮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蛮族联盟,但他在策划攻打君士坦丁堡之前死了。阿提拉死后,蛮族联盟也就瓦解了,蛮族又进入到互相攻伐的阶段。

总体来说,罗马帝国经济重心的东移是东罗马延续的基础,文化的东移是东罗马延续的动力,军事上的改革则有效提升了战斗力,避免了危机,此外,蛮族和波斯并没有形成可以对东罗马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力量,使得东罗马避开了西罗马那样的厄运。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关于东罗马幸免于难,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探讨,期待你的留言哦。


迷蝶梦文史社


公元476年,西哥特人废黜了西罗马人的最后一位皇帝,西罗马帝国彻底覆灭,而在帝国的东边,东罗马帝国却继续延续了千年之久。为什么东罗马帝国会免于西罗马的覆亡命运呢?

皇帝的智慧


公元三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东方的拜占庭,而来自巴尔干半岛北部的蛮族势力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来自第聂伯河流域的哥特人与萨尔马提亚人相继渡过多瑙河,在巴尔干半岛掀起了腥风血雨,甚至一度威胁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安全。


在此危急存亡之际,塞奥多西一世皇帝挺身而出,他继任皇帝后,改变以武力镇压哥特人的方针,推行任用哥特人的政策,不仅积极支持哥特人的基督教化,组建哥特人军团,将防守帝国北部疆界的军事职责交给哥特将领,而且任命哥特军事贵族担任帝国高级军官和行政官吏。

图/哥特人


在其统治的16年间,他分化了哥特人势力,将其中以阿马里人贵族为主的一部分哥特人生力军纳入东罗马军队,成为了罗马人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又与以阿萨纳里克为代表的哥特人订立和约令其保持中立,孤立了以阿拉里克(Alaric)为首的哥特人(后来侵占罗马的元凶),并巧妙而充分地利用哥特军团的作战力量,击败肆虐半岛地区的哥特人,逐步清除了他们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老巢和流窜抢劫的哥特匪帮。


祸水西引

塞奥多西一世皇帝去世后,西哥特人此后继续向西北移动,进入伊庇鲁斯山地,边抢劫破坏边与继承者阿尔卡迪奥斯讨价还价,并最终获得了有利的条件,而后转向西方,渡海进攻意大利。阿尔卡迪奥斯无力控制西哥特人,遂采取“祸水西引”的政策,任命在伊庇鲁斯地区疯狂破坏的阿拉里克为伊利里亚军事总督,并授权后者向西进攻亚平宁半岛。随后,阿拉里克挥兵西进,最终洗劫了千年古都罗马。

图/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城


东罗马帝国通过分化利用的有效战略,再加上祸水西引的手段,最终将凶狠的哥特人军队驱逐出境。


参考文献:1. 陈志强著,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


历史研习社


因为喝红酒的习惯使得他们免于很多疾病,同时酒的兴奋作用也使得罗马军队骄勇善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