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家260
個人認為,蒙曼老師的國學水平更高一些,我比較喜歡有真才實學的蒙曼,討厭灌輸心靈雞湯的于丹。在國學大行其道的今天,誰都想從傳統文化裡挖出金礦來,于丹成功了,通過賣書,名利雙收。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于丹漸漸地遠離了人們的視線,蒙曼上來了,越來越紅。
兩個人的國學水平都很一般,通過百家講壇我們可以看出來,皆停留在講故事的層面上,蒙曼比較通俗,于丹比較媚俗。兩人皆為大學教授,研究的領域是不同的,蒙曼的研究課題為隋唐歷史,于丹的研究領域在於傳媒。所以對於國學水平來說,蒙曼老師更靠譜一些。
于丹的國學水平堪憂,講述論語心得的時候,連曾子是誰都不清楚,把曾點(字子皙)和曾參(字子輿)父子混為一人。連人物都不認識,卻在誇誇其談地講述論語,真是讓人笑掉大牙,這不應該是一個教授應有的水平。
近些年來,蒙曼的存在感遠遠高於于丹,蒙曼是央視成語大會,央視詩詞大會和央視謎語大會的解說嘉賓,而於丹還夠不上央視文化節目點評嘉賓的資格,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孰高孰低。蒙曼在詩詞大會上的點評很到位,娓娓道來,給人以人生的智慧。
于丹講課天花亂墜,巧言令色,很會灌輸心靈雞湯。這些毒雞湯對於平凡人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更好笑的是,于丹要求大家用心體會霧霾,享受霧霾。人們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哪有時間去享受霧霾?淨說好聽的話,不幹一點事實。
于丹還說,不要試圖用金錢打造精緻,沒有錢一樣可以精緻。我的天啊,一些人在掙了大錢之後,卻要求別人過沒有錢的精緻生活,真是腦洞大開。沒有錢,住不上裝修精緻的豪宅,用不起精緻的高檔化妝品,每天都忙忙碌碌,怎麼去過精緻的生活啊?只有金錢才能打造精緻,金錢越多,生活越精緻。
于丹所提倡的不現實的虛無主義很嚴重,糟粕思想眾多,這樣的知識精英分子,活該被抵制。反觀蒙曼老師,品格高尚,知識淵博,被世人所推崇,也是人心所向,實至名歸。
層城鵷雛
這個問題問的還是很有水平的,蒙曼和于丹,用教師形容更合適,而不像某些人自己吹噓的是“大師”。但是問題還是需要糾正一下的,國學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書法、詩歌、思想史、藝術等等。
二者顯然不是在同一個領域內的,于丹傾向於思想的傳播,但是水平很Low,她更擅長的是傳播學,本人的一位師兄有一次在跟于丹在同一桌上吃飯的時候,于丹就用“男抖貧、女抖賤”這個民間俗語讓在場的人聽著確實是那麼回事,很有道理,要知道當時在場的最低也是個文科碩士,但是回頭一想,于丹的解釋還是很值得推敲的。大家知道,現場的交流往往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應,于丹顯然深諳此道。
至於蒙曼,她是做歷史起家的,專業是隋唐史,寫過一本專著:《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一本合著:《中國社會通史·隋唐五代卷》。整體來看,蒙曼還是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功底的。後期由於百家講壇的邀請,就把歷史知識配合上一些段子和故事糅合在一起,搬上了百家講壇。基本沒有什麼太深刻的思想性。
所以,綜合來看,蒙曼的水平還是要高一些的。于丹,更傾向於大忽悠。
而我在這裡更想告訴大家的是,在當代還有很多隱藏在各個高校裡面默默無聞研究國學、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的教授們。他們才是最值得大家的關注,而同時也能提升我們自身的思維能力。關注我們的頭條號,不定期會有真正大牛的思想介紹。
東方國學
于丹?這是一道糾錯題。
忄亙氵可氵少
不看歷史,就是看現在,我要替兩位教授說句公道話,我認為都很高,但更偏於丹。
從1840年起,中國傳統文化陷入認知困境,就是我們中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多數精英層到現在的答案是我們的文化不行,甚至中央電視臺還做過反思文化的節目,觀點是我們的陸地文化是低於海洋文化。
文化自信,成了中國一種說不出來的痛,我們可以說我們文化五千年,但很多人默默的說,我們的文化封建等等,五四運動送來了“德先生”、“賽先生”後,我們沒有及時對文化進行重新整理和架構,而改革開放以來,從日本、歐美國家對中華文化的著作中,我們才深深知道,我們的文化精英如此的無恥和媚洋,而不是認真學習傳統文化,不理解中華文化的宏觀和未來,更沒有參透中華文化的魅力。
改革開放,中國打開國門,經濟發展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更多的中國人利慾薰心,迷茫彷徨,中央電視臺聘請文化學者教授開始掃盲中華文化基礎知識,于丹以心靈雞湯的方式,甚至是土洋集合的方式,為多少中華文化的文盲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于丹為認識者開了一扇窗,于丹更讓高深的文化,走出了國學院、教室,像愛情片、媚俗藝術一樣,走向百姓生活,而她講的就是半部就可以知天下的作品,作者是天不生此人,萬古長如夜的聖人!
蒙曼的講座很有知識性,但大家有沒有發現,百家講壇逐漸走向了文化殿堂,漸漸也讓普通老百姓高攀不起,想想古代,兒童入學就《百家姓》、《千字文》、《論語》誦讀不斷,所以說,蒙曼很有造詣,但確實不是一個很好的文化推廣者,要深入生活,深入百姓。
剛開始學古文,看遠古時期的古文還懂一點,翻閱清朝的文章,感覺幾乎是天書,文化是全人類的,不是一群人換個符號,躲在院子裡,互相說很好很好,筆者認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才是文化符號,簡單而有深意!
韓旦之搞笑頻道
時常聆聽,百家講壇,于丹蒙曼,各有所長,蒙曼老師,知識面寬,博採群書,涉獵廣泛,隋唐見長,武曌女皇,瞭如指掌,正史野史,串插其中,通鑑原文,一一展示,極少參合,個人觀點,講課風格,實事求是,聲嗓天資,穿透力強,于丹風格,詞藻華麗,古文原文,解讀膚淺,個人觀點,摻入偏多,令人費解,不敢苟同,也使生厭,學術研究,以實唯實,歷史思維,不能穿越,打一比方,秦王瀛政,欲召扶蘇,手機通話,動車高鐵,速回咸陽,豈不荒謬。
何人520
蒙曼.于丹的國學水平誰更高?喜歡誰?這兩人都是百家講壇推出我們偉大祖國女性中有才華的女人。我個人不會因為蒙曼當選這屆全國婦聯付主席(是同一個人嗎?國家大.人多,不會是重名吧!)而偏愛蒙曼,更不會因為很多人從於丹的《論語.心得》中挑出了點毛病而否認于丹的國學知識達到一定的高度。世上夲無完人,也不存在完美之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古人總結的多好!非把蒙曼和于丹放在一起比較,只能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各有所長,任君欣賞。國學是前人留給後人的財富,在前人的基礎之上發揚.廣大國學,需要更多的于丹.蒙曼。不要光有學者.大家人物,要有大師級人物引領時代。
建平年
于丹是搞影視傳媒的,蒙曼的強項在歷史與文學,如果往國學上靠的話,蒙曼更近一點,國學涵養更深厚且專業。我更喜歡蒙曼。忽然就想到了金庸先生,特別想侃兩句。如果論及國學修養水平,于丹也好,蒙曼也罷,與金庸先生相比都不值一提。
國學大師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涵養,不是從事過古代文學史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就能夠當得起、稱得上的。舉個例子,目前詩詞大會的評委,沒一個能配得上國學大師這個稱謂。翦伯贊稱不上,劉心武也稱不上,範曾之流更不用提,大陸最後一位勉強算得上國學大師的就是王國維,王靜安之後國學無大師。
就國學繼承情況看,北方不如南方,大陸不如臺灣,臺灣不如香港。金庸未必算得上國學大師,但其國學涵養比起酈波、康震、易中天之流要厚實的多的多。金鏞筆下的江湖人物,俠士情懷,三教九流,仁義忠奸,本身就是活著的國學,比起那些天天趴在故紙推裡粘貼拼湊學術論文、九牛一毛也値得長篇大論的學者教授,不知要強過多少倍。
抱庸齋主
對於蒙曼和于丹兩位教授誰的國學水平更高和最喜歡誰這個問題,我個人更喜歡蒙曼。
也許是兩位老師長相非常的形似,剛開始我總是錯以為蒙滿就是于丹。要論蒙曼和于丹二位得的國學水平誰的更高?這裡不好評說,因為我們有機會通過接受蒙曼和于丹兩位老師系統的國學講座,怎能隨便說出誰比誰的國學水平更高呢?這裡我個人只能根據蒙曼和于丹在央視作為不同角色的嘉賓時,對國學的解,來說一點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對於丹在最為央視百家講壇上,口若懸河,眉飛色舞的像一箇舊社會說評書的街頭藝人,這種架勢,總讓人感於丹對國學的理解存在著膚淺的認識。首先,于丹缺乏一個大家風範,甚至說是一個文化學者的應有的穩重與風範。那種扭捏作態,故弄玄虛的媚俗舉止,非常搞笑。本來是一種嚴肅的文化傳播,愣是被于丹演繹成了戲說的味道。。。所以,我個人並不喜歡于丹這種對待國學文化過於浮躁的態度,更別說再去聽她“戲說國學”了。。。而蒙曼作為央視的嘉賓臨場時,比于丹顯得更加成熟與沉穩。對於國學的解析,甚至是對唐詩宋詞那種娓娓道來的解說,讓人有一種成竹在胸的感覺,讓觀眾內心也有一種渴望與陶醉。通俗的說來,蒙曼說話時讓人能坐的下來。。。
這些都是個人的一些感受和不同的認識。當然,大家對同一個人也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差異。
鯤勢終橫海
很有意思的對比。于丹出名比蒙曼早,初看于丹似老師,一板一眼、字正腔圓,再看則如演員,蘭指翻飛,眼神流轉,端的了得。最近在央視文化十分又見尊容,依然字正腔圓,依然眼神流轉,只是臉生橫肉,老師演員老矣。蒙曼老師似江南女子,說“似”不因屬地,而是風韻。
大馬哈
坦率地說,于丹的有些東西,我並不完全贊同,但是在眾多的宣講傳統文化的人當中,包括所謂的國學大師在內,我還是最佩服於丹。她在國學普及方面,打了一發讓很多人睡不著的炮彈。讓那些研究多年國學經典的人,甚至所謂的國學大師,坐立不安,抓耳撓腮,百思不解。憑什麼這一炮是由她打出去的呢?!於是,他們蜂擁而起,群起攻之。其中,不乏人身攻擊。都是嫉妒心作祟。難道不能平和的提意見,客觀地、與人為善地批判嗎?!
還有一位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我忘記他叫什麼名字了,浙江人,我是在電視上看他的講座的。講的很好!讓人從心裡想聽他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