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在三环以内生活与在五环以外生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韩延雷


2001年,我到北京住京广中心后面的塔楼,现中央电视台那块地还是农贸市场,买卖菜卖活鸡活猫活鸟衣服啥的都有。而且还有不少外国人兴致勃勃地去买东西,感觉外国人很贪便宜挺会过日子的。当时我在甘家口上班,还有康恩专线,每天通勤12块钱,觉得也是蛮贵的。花在路上3小时,京广附近周围饭菜好吃的店很少,购物有蓝岛大厦,不过年轻人觉得贵而不实,买不起。2005年搬到双井,感觉到吃饭购物什么的不方便。2008年,我搬到了百万庄,才真正感觉到北京人生活优越,购物吃饭超方便,周围商场好几个,吃饭店好多好多,首体,动物园,公园,机关,大学环伺,这才是真正成熟的老北京生活圈吧。租的房子还不错,是工行员工单位分的房子,比较新,因为塔楼,朝向全朝东,空气比较闷,没有高楼遮挡视野相当好。然而那阵租房经验告诉我,大环境好不叫好,房子好才是硬道理,对于爱宅的我来说,要买通透的房子,保证室内呼吸舒畅。不能买全朝一面的房子。现在,我搬到了成寿寺的板楼,城乡结合部的感觉,回迁户多,外来人口多,比较乱,交通经常被小贩子占道。晚上在街上溜达,看着年轻人在露天打台球,恍惚回到1990年的南方小县城夜市,吃饭往北有新业广场,不算理想。往南有亦庄,吃饭选择多但是去一趟还是不方便。据说有很多在国贸上班的人在成寿寺附近租房买房,希望这些高收入的人逐步流入,改善周边设施,逐渐让生活圈方便起来。


最美的妞


我个人在二环和五环都住过,其中在二环内生活了近30年,目前居住在五环以外,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二环比五环生活要便利,无论是购物还是饮食的品质都会好些,如果去饭馆吃饭更干净一些,口味也会好些。

2.二环内的医疗设施相对健全,三甲医院较多,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医会方便,但随着今后医院资源的外迁,五环外的医疗配套会逐步提升。

3.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西城和海淀三个区域,除了海淀横跨在北三、四、五环外,其它两个区基本都在二环内,所以说,二环内的教育优势还是相当明显。

4.二环内通勤方面更便利,出行的话有多条地铁线路可以选择,五环外地铁线路较为单一,如果距离地铁较远的话,在出行上就会受影响。另外如果你住在城里早上上班和大多数人都是反向而行,所以早高峰对于住城里的人来说影响不算太大,当然如果你住五环外公司也在附近那就单说了。

5.二环内大多都是老旧小区,停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所以停车来说可能是个麻烦事,这点五环外就会显得更有优势。

6.至于其它的差别就不太大了,完全看个人喜好,有的人可能更希望住的宽敞舒适些,就会住的远点儿,而有的人为了孩子上学宁可住城里老破小,这完全就是个人选择了。当然如果有银子,那就随便了。


什刹海胡同串子


要说在北京三环内与五环外生活的区别,那真是大了去了。我住在海淀四环内,单位在房山五环外,下面我来说说区别。一是消费差别大。先说房价,北京三环以内的房价要比五环以外的房价贵很多。就拿三环以内的学区房来说,现在最便宜的也要一平方米八万多,可是在五环以外,学区房最多也就三万多,仅房价两者就区别很大。再说吃,三环以内吃一碗面得要30元,同样档次的饭店,在五环15块钱就可以了。买菜也是,郊区便宜很多很多。二是教育资源。我样命留北京生活,说白了就是为了儿子能在北京有个好的教育。北京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特别是北京有名的那些公立学校,都集中在了三环以内,这也是为什么三环以内学区房特别贵的原因。五环以外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从教育资源上来说,就和三环以内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五环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高校了。三是交通。北京三环以内地铁公交,四通八达,就没有你想去而去不到的地方,可是在五环外,交通就没有那么便利了,五环很多的线路还没有开通地铁,六环有些地方坐公交车也不是很方便。五是医院。三环以内各种总医院、大医院和专科医院,想看病、生孩子、急救都很近,也心里踏实。五环外都是小医院,又少又远,心里也不放心。六是空气条件,这个当然是五环外好于三环内啦,身心愉悦哟!


最爱一笑而过V


我2009年在二环雍和宫附近买了一个小房子,小区带游泳池健身房洗衣房,有底商是大超市,离着车站地铁医院都很近。那时候感觉时间是自己的,生活节奏可以放慢一些;2010年我把这个小房子出租了,房租5500,然后我到春秀路去租房子陪儿子上初中,老破小的两居室,其实是一居室改造的假两居。马桶是坏的,油烟机按了一下整体就掉下来了,瓷砖是胶带纸贴在墙上的,进来后把所有的能换的能修的都换了修了,一住就是三年,期间丢过一辆摩托车,每天夜里都听的到豪车在二环上飙车的声音。2014年卖掉了二环的小房子,搬到了遥远的六环外,房子变大了许多,儿子也出国了,我们每天奔波在路上,时间变短了,每天早晚都是天黑着,再也不能走着去簋街,遛弯儿去银座,想去吃卤煮炒肝都正宗的地方了!我大顺义现在还是农村,偶尔周末能去赶大集买新鲜的水果蔬菜,其他城里人的享受都还没有,天黑了还有些怕怕的。总之在城里生活是自己的,时间也是自己的;在六环外点个外卖都不方便,上班像奴隶,周末像农民。


老狗爱小猫


1995年来到北京,一晃23年过去了,那时候随父母来北京北漂,那时的我15岁,跟随父母在国贸桥下卖盒饭,和工商打游击站,那时候和父母挤一间10平米的小屋里,每天半夜都有联防查夜,一转眼到了2000年,搬到了东郊市场,那时候交通只有公交,出租车还是天津大发,一晃又三年过去了,父母又从东郊市场搬到了新发地,转眼到了2003年非典,父母在这年没少挣钱,就在新发地买了他们人生中做梦都想不到的楼房,一住就是十四年,这期间我也结婚生子,一直跟随他们,不过我现在在大兴六环外四号线生物医药基地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回望这二十多年,全部都是辛酸泪,不过现在的大兴可不是十年前的大兴了,大型商场,医院,学校都很方便,最重要的是不堵车,空气好,不愿意回城里,已经不习惯那里的生活节奏


连晓艳13661330887


我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儿时在二环边的积水潭生活,四岁那年爷爷单位分房子给了我爸爸我们搬到了北三环外的安贞,那是1986年。三环路还没全线贯通,记得那时候我在西直门上幼儿园,妈妈每天接我回家都要从每天的外管斜街哪里走回家,随着90年北京亚运会的召开,三环四环都通车了房价也随着高了起来,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家小区的房子已经5000+一平米了,那时候觉得自己每月才2000多的工资这辈子也不可能自己买房了。之后几年我结婚了,媳妇是河北人为了给她在北京能安个家,我们2013年贷款在通州梨园买了一套70+平的两居室,均价2万。当时安贞的房价已经9万多了。搬到通州后也没有觉得什么不习惯,每天工作往返于通州与望京之间已经好多年了。


曾经的小管家


做为在北京呆了十几年的北漂,我还是算比较有发言权。个人感觉,北京未来最大的发展,在五到六环间。

三环以内,因为发展比较早,配套相对齐全,但是人多、车多、路窄、拥堵、热闹、房租高,尤其2环内,你很难想象这是北京,到处都是窄窄的马路,车停的特别牛,反正我是停不进去的,有同事住东直门,每天早晨7点半下去挪车,因为8点交警来贴条。住在三环内,你是真正的城里人,但甘苦自知,没有没有自己的房子,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相反,生活在五环外,虽然上班路程远了些,但因为发展晚,有点后发优势,规划的比较好,生活节奏稍慢,就拿顺义来说,有点像个安逸的小县城,在郊区,可能周边工地比较多,会看到一个个大楼拔地而起,感受这块区域的活力,由于北京人口外迁,政府也会不断的把教育、医疗资源外迁,导致五环外越来越好,一些新建的大型项目也不会安排在三环内。整体来看,大兴、怀柔、顺义等都不错,建议大家可以考虑:)


脸上褶子很迷人


我来大学毕业来北京14年,05年从事房地产,先后在北京买了三套房,都没在3环里,离市中心最近的就在北四环后来卖了,去年北京清了300多万人口,街道干净了小商小贩没有了,相继而来的想顺路回家买点东西变的不可能了,因为根本不顺路,停车不方便,眼看着家门口路上停车由2排变4排,现在有要变6排趋势。我让父母住在固安大湖,6年前买的,这边每次都回来心情超好,我常常想在生活在这低密度的大型社区,绿化物业管理都不错,主要空间大,幸福指数真的很高,因为我是做房地产的,好的小区多了,碍于北京寸土寸金,不可能低容积率,所以,都很拥挤。人和人之间是有磁场的,习惯在哪生活就好


智斗房地产女青年


哪啥,我家老宅就在王府井南河沿,現在王府中环正式对外营业了,老宅还拿了三年噪音费。在四环边上还有宅常住。经常两头跑,两头住。体验不同生活状态。

说住在王府井附近,可谓是北京一环的中心,溜达去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夕阳夕下看东华门的角楼,以前东华门夜市还在时,晩上一片叫卖声,灯光闪烁。王府井大街每一处吃店我都了如指掌。王府中环试营业时就去了,我觉的定位有点超乎想象,不怕不“高大尚”,怕是假装的。试试开业有三四次多,可谓有一点生不逢时。建业三四年错过了许多花季。

住在这里,讲述什么是城市功能,从这里走路去协和医院用不了一刻钟,两站地距离还有北京医院及同仁医院,坐四站车是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东城区是最老区域了,学校及幼儿园都很多很好。現在养老社区很丰富。商业,医院,文化教育都是近距离的展示和方便提供。

唯有不足的是,(自己以为)城市居民土著明显少了,商业文化緑化多了,木有啥子大型超市,菜站。老百姓看灯容易吃菜不咋方便。三甲医院众多,人也拥挤。社区小门诊过于简陋。远不如四五环外社区门诊好。

说北京西边四环边上的生活故事,我感覚方便是比较出来的,与城里中心相比,最满意的是,社区10分钟之内大超市很多,出门口就是首都菜栏子工程的小超市比比皆是,且社区医院服务项目很多基本药都全。不过去三甲大医院(301医院)坐车二十分钟。对我而言,需求就是吃要方便,有病去路不要太远。

我欢喜住在四环边上,生活中很方便,这里早就开了“盒馬鲜生”,十分钟就免费送到。昨天自己还订制挪威三文鱼,这是城市中心难得到的消费。一份三文鱼不到四十元,城里就是百元。亏得城里有宅,否则停車至少二三十元。

相信北京城市会越来越美丽,城里城外都会有莫名情怀,在哪里都会有故事发生,百年巨匠巨变,所问所想也是传说。





山人品茶


我一95年北京人,媳妇儿90年东北的。我来聊聊有什么区别。

最初和我现在媳妇儿认识的时候14年夏天,那时候刚高考完。刚高考完对这个社会认知吧,挺少的。讲真从小到大南城生活,对北京最熟的也就三环以里的这个圈儿。上学的时候会去苏州桥那边补课;会去亮马桥工体看球,扯着嗓子骂裁判xx;会去潘家园逛破烂儿;转一圈儿会回到西站南广场附近的家。也就是在14年的夏天,还没有地铁7号线的时候在西单我遇到了她。

她当时住天通苑一个大厅阁,俩姑娘合住月租900块。好在房东不是二房东,和她们一起住,我看屋子收拾的还挺干净的。但难免在生活中和其他租户会有一些摩擦。我俩打电话,她会跟我诉说。我上学在良乡大学城,找她的道路堪比长征。长途车坐到六里桥,六里桥倒地铁9号线到国图,国图坐到西直门倒13号线到立水桥再倒5号线到天通苑。这也算是横穿北京城了。对天通苑的印象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社区,零零散散的小门店,还有早上拥挤不堪的地铁,光排队进站每天要半个小时。不过吃的是真多!一到晚上成群结伙的推小车的小贩会在地铁口聚集,会跟夜市一样。还有卖袜子的,小音响的。我记得有一个聋哑人摆的摊子做手抓饼,甭管吃不吃饿不饿,每次只要我去都会来一个。一个鸡蛋一根肠儿,要番茄酱和千岛酱。周末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去的,就去龙德广场,约会看电影。有时会直奔城里去西单王府井。奥对,王府井原来的小吃一条街,有一个大叔卖鱼丸米线,还有西单七七街的鸡丝凉面是最好吃的小吃。如今,都找不到了。

后来她换工作了,从某团去了某东。工作地点也随之改变。当时我俩租住在亦庄的富力尚悦居,房租1900,一居。我们楼后面还有放羊的,到了晚上哪也去不了,四周都是黑的,只能回家。进城的话要坐通28到经海路地铁站,然后在坐地铁。我的回家路也就是长途车倒10号线倒亦庄线。周末的话,我们一般坐一辆公交车到通州万达逛一逛。那段日子,还是挺苦的,最喜欢的是在家俩人用小锅自己煮火锅,那是最幸福的,不管怎么说好歹是生活在一起了。相比之前的相隔北京两地,天天见到也算一种小幸福。那时我们会觉得同在大北京,感觉是在异地恋。

现在我们结婚了,在西站附近生活。她上班在中关村每天上班不会很辛苦。而我上班在顺义,不过好在有车。虽然一样会起早点儿,但是好歹不会让我在早晨5点半,登上空旷的北京地铁,在地铁四号线的末班,登上人满为患的车厢。北京这个大城市,是忙碌的,也是孤独的。承载着太多人的诗和远方。所有人忙碌一天以后,都要拖着疲软的身体,长途跋涉,迁徙到所谓的小窝。不加班的人少,更何况住的离单位近的人更少。而天通苑的生活,忙碌的人,摆摊的小贩更是这城市中的缩影。很多时候身为一个老北京人,常常没有在北京的归属感。想到这些年,这些岁月,也常常会感到迷茫。将自己置身于CBD的大小街道中,茫茫人海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总是会觉得自己像一叶扁舟一样在大海中漂泊。

三环和六环,一个是家乡。

而另一个,是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