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十個億,還是先有十個億的能力

假如你有10億,要在一個月內花光,你會怎麼做?


這不是我提出來的,而是今年一部電影《西虹市首富》裡面王多魚的難題。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守門員王多魚突如其來接到了一個奇葩挑戰,如果能在一個月內花光10億元,就能繼承他二爺的300億家產,否則將失去繼承權,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揮霍之旅。


有人會說賺錢難,花錢還不會?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今天我們就來通過這個電影故事,來說說關於富人賺錢花錢的一點事。


先有十個億,還是先有十個億的能力



富人賺錢的“馬太效應”


有沒有發現,當你沒錢的時候,感覺賺的每一分錢都很艱難,但當你有錢以後,感覺積累財富的能力和速度加倍,這樣就導致了窮的人越來越窮到無底洞,有錢人越來越有錢到超越你的想象。


這就是常說的馬太效應,指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科學等領域,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王多魚本來是一個普通的業餘足球隊守門員,因比賽失利被開除離隊,生活貧困潦倒。如果沒有從天而降的10億,不用想他的人生只會越來越艱難。但意外獲得了繼承300億龐大家產的機會,就開始了揮金如土的日子,但即便如此,他投資的夕陽股票股價暴漲,買爛尾樓變成學區房,投資一堆異想天開、不知所謂的“夢想”卻賺翻了。


就像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著名小說《百萬英鎊》裡展現的,倫敦的兩位富翁兄弟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大鈔借給窮困潦倒的辦事員美國小夥子亨利·亞當斯,看他一個月後會怎樣。結果一個月後,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著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因為有錢不僅只是有“錢”,更意味著“有形象力”“有關注度”“有流量”,而這些都是賺錢的資本。


先有十個億,還是先有十個億的能力



成功人士更懂得“節慾”


成為首富的馬雲曾調侃自己“還是一無所有”,因為“沒時間花錢”。


有人說他裝,其實並不是。實際上有錢人的時間確實很寶貴,網上曾有傳比爾蓋茨看到地上的100美元也不會去撿,因為彎腰的時間可以賺到500美金,這些段子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側面反映了富人時間的珍貴,連撿錢的時間都沒,那花錢消費就更少了。


事實上,富人花錢的速度比不上賺錢的速度,如王多魚一樣,花出去一點錢,賺回來的錢更多,錢花出去的速度遠比不上他賺回來的速度,錢不僅沒少反而越來越多。


英國經濟學家西尼爾曾提出過“節慾論”——用來指資本家放棄眼前的享樂,即節制眼前消費的慾望。而資本則是節慾的結果,是人類意志上最艱苦的努力之一。後來,有人用“推遲消費”替代“節慾”。可以發現,越是有錢人,越少花心思和注意力在如何吃喝玩樂上,而是“日理萬機”放在事業上,公司經營上。正是企業家的“推遲消費”讓他們短時間內快速積累財富,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王多魚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首先得學會控制自己對消費的慾望,而控制慾望之前得先讓他滿足慾望,釋放慾望。於是王多魚用不勞而獲的10億元肆意揮霍,一次性滿足了所有奢侈的物質享受。


這和我們學習一樣,家長總是喜歡以“做完作業就可以玩”來激勵小朋友,無形之中灌輸了一個觀念:學習是痛苦的,玩才是開心的。相反,當如何快速花點10億元成為王多魚的負擔,花錢成為了痛苦根源,就破除了他對錢的執迷。


人都愛錢,感覺有錢就能快樂,但當錢多到一定的程度後,錢的增加便不再能帶來更多的快樂,用經濟學的話來說,就是邊際效用遞減,指的是隨著同樣刺激的反覆進行(連續消費同一種物品的數量增加),興奮程度就下降(邊際效用遞減)。所以,一旦這種物質上的享受過度,王多魚就會感到膩,對物慾的渴望也就沒那麼強烈了,對錢的興趣也會隨之減少。


這樣,當他真正能夠繼承300億家產時候,也不再僅僅限於滿足自己的物質消費,而是去想著做其他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正如電影的最後,王多魚在和妻子完成環球旅遊後,打算將300億的遺產捐給別人。


先有十個億,還是先有十個億的能力



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有錢人不再輕易沉迷物質,而轉向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而現代企業家更多的是選擇投身工作,在事業上獲得更高的成就感。


等有錢後,我就環遊世界,再也不幹活。有這種思想的人永遠成不了富人,因為比你有錢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努力,你一旦放鬆,就有一堆人趕上你。企業家更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一刻也不能停下來。


但“節慾”並不意味著不用“花錢”,要想賺更多的錢,先得學會花錢。有錢人花錢是需要門道的。


先有十個億,還是先有十個億的能力



要賺錢,先懂得花錢


馬雲曾說,比賺錢更重要的,是學會花錢,此話不假。


可能有人會說,賺錢難,花錢還不容易?此話差矣,實際上花錢並不容易,要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花在刀刃上,讓每一筆錢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真的不容易。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如其將金錢直接留給後代,還不如讓孩子掌握用錢賺錢的能力,讓錢生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才是財富能持續傳承下去的關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簡單來說就是財商。所謂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二是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


要想賺錢,不僅要敢花錢,還要懂花錢,學會花錢的正確姿勢。而二爺給王多魚設定的“一個月花光10億”挑戰,實際上是給他上了一堂“財商課”。就是想讓他在一個月內在花費這一筆鉅額款項的過程中,自己感悟花錢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以黃賭毒是絕對不能碰的,這也是二爺定下的限制。二爺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教會了王多魚最基本的商業常識。


先有十個億,還是先有十個億的能力



而“財商”的養成需要需要自己感悟,形成正確金錢價值觀。實際上,錢只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而非目標,但現實很多人本末倒置,導致了一生碌碌無為。


不會花錢,多少億都打水漂。前車之鑑就是山西鋼鐵大王李海倉之子的李兆會,22歲繼承家產,用短短數年時間就把百億家身敗光,還欠下了2個多億的債務。


在歐美國家,富人鉅額的資產一般都有職業經理人打理,但在國內職業經理人並沒得到足夠的重視,況且錢還是自己管靠譜,如其靠別人,還不如自己成為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失敗乃成功他媽,學習失敗案例


十個成功案例不如一個失敗案例。回顧企業家的成敗興衰歷史可以發現,成功人士的成功總是相似的,但失敗人士的失敗卻各有各的悲慘。而這些失敗者的經驗反而顯得彌足珍貴,因為能讓我們少走彎路,創業路上更容易接近成功。


電影裡,王多魚花了四千萬和股神“拉菲特”共度午餐,就問了一個問題:怎麼才能失敗?


失敗乃成功他媽,這是我們從小就懂的道理,但很多人只當雞湯去聽,並沒有真正明白過中的深意。失敗的經驗對此企業家尤其是創業者來說多麼重要,花錢買教訓,有時候花錢也不一定買到教訓。


先有十個億,還是先有十個億的能力



打造無形的“資產”


如果李嘉誠破產了,你還願意借錢給他嗎?毫無疑問是會的,李嘉誠即便破產了還是李嘉誠,依舊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


李嘉誠,連續多年蟬聯亞洲首富,做到這個地步的已經不是普通人,他自己就已經是一個強大的品牌,自身就是無形的資產,即便破產了,他積累的社會人脈以及多年的從商經驗,都能讓他東山再起。以這些信用背書,還怕他還不起錢嗎?


對於公司老闆,創業者來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更需要注重打造自身的“IP品牌”,只要你自己有了知名度,有了影響力,有了流量,到哪裡都是焦點,自帶流量,還怕賺不到錢嗎?


最後迴歸我們的問題,假如你有10億,怎樣才能“接得住”?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即便我們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可能擁有10億,但我們都需要學習富人的思維去正確對待金錢,每天都思考怎麼賺錢的人總比其他人賺得多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