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个孩子感觉不到家里穷?

大牛无形



其实穷,往往是精神的贫瘠,而不仅仅是经济的拮据。


现在这个特别强调物质的社会,让人容易虚荣、攀比、盲目跟风,很容易在追求物欲的旅途越陷越深,迷失自我,没有信仰。


豆儿妈刚为人母,时时在思考如何引导自己孩子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


豆儿妈也时刻观察着身边育儿的情况。


豆儿妈发现其实,一开始孩子是没有贫富、好坏之分的。往往是父母,看到别人家小孩新买了一辆车就信誓旦旦对孩子说:“宝宝,我们也去买一辆”。


往往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攀比把孩子带到一条物欲的道路上。


对孩子来讲,就是一片树叶,一捧泥巴,都能玩的很开心,无需各种高大上的小汽车、大汽车。


可是父母往往忽略了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剥夺了这些最平常的开心,更多的去追求人为的那些“高大上”。


豆儿妈觉得如何能让孩子觉得自家不穷,首先是父母,你觉得自家穷么?俗话说育儿先育己,你自己整天都在叨叨我们家好穷,你说孩子能感觉到自己家很富裕?你自己整天在攀比,孩子能不去跟别人对比?你需知道有一类叫“别人家的孩子”,同样也有“别人家的父母”。


需要从父母自身做起,经济拮据,精神富裕,也不存在穷一说了。毕竟是在过生活,穷有穷的快乐,富有富的悲伤,重在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上梁正了,下梁也歪不到哪去。自然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他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以及感受快乐的能力。


教会孩子拿自己的今天跟自己的昨天去对比,只要一天一天有进步(哪怕只有一丢丢)那就是富裕。


祝好!


豆儿妈育儿


首先家里如果真的很穷,孩子肯定能感觉得到,瞒是瞒不住的。

其次没有必要让孩子感觉不到家里穷。穷又不是丢人事。

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改变贫穷的状况。穷了物质不要穷了精神。换个角度考虑,穷则思变,因为贫穷才更有动力努力奋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知道家里没有能力为他的成长铺路搭桥,只有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孩子会更加勤奋,更加优秀。

所以,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全家一起努力,早日摆脱贫穷的状况,过上幸福生活。


淡月轻风2006


如果自己家里穷并不是坏事,穷则有志方为高,穷则无志永远穷。穷则思变,不管你有好穷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志气。

有个家三个人,老婆二级残废,老公务农,孩子读书。老公把这个家顶起来了,首先教育孩子努力读书,并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苦奋斗,勤俭节约为指南教育孩子。老公务农还种些菜搞经济,老婆残废不能干活。孩子努力拼搏读书考上了大学,孩子在假期锻炼找工作,每学年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一切费用承担,四年大学毕业后他们的家还穷吗?所以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志气!


仁德厚爰梦想成真


穷是相对比而言的,我们绝大多数人相对于马云,穷的令人发指。那我们还是要坚定的生活下去。你说是不?

对于孩子而言,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差异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需要父母的引导。

1.父母最应该先调整心态,正视现实又要充满希望。很多行为,孩子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自己不可以放弃,人的成功不是获得多大成就,而是在什么基础上突破了自己。虽然阶层突破很难,正是这样,突破阶层才是真正的成功。

2.穷可以限制生活质量,但千万不能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打开思维,避免穷带来的思维定势。

3.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不是溺爱哦。要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4.适度的匮乏感是需要的,每个人都在比较,都想要更好的生活,也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5.培养孩子的特长,技多不压身,本领多了,“炫耀”的资本就多了。孩子就会自信,而不会陷入物质匮乏中。

祝生活愉快!


博雅育儿


家庭的情况是真实的,没有必要群隐瞒,一旦让孩子发现其中的问题,反而会更加严重。正确的对待事情,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认知,也对孩子也是一种负责。

虽然,当下的攀比比较重,但也要和孩子说清楚,不要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迷失方向,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很不好。


蒙迪教育


觉得家里穷不好吗?正好可以从小体恤家里体贴父母。不懂生计的辛劳才不好吧。


CC


心态摆不正就算你是大富豪精神上也是个穷光蛋


用户73165128903


第一,孩子感觉到家里穷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孩子没有追求富的欲望和动力。

第二,真正的富有是在于内心的满足感有多少,并非具体拥有多少金钱。


带娃拼世界


搬家啊,搬到更穷的地方


听牛弹琴1


我不觉得家里穷有什么见不得人。我觉得在一个家庭里给予孩子自己能给的物质条件以及慢慢的爱就够了。让孩子知道现在家里条件不好,不代表以后一直会这样,财富是可以自己创造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