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現在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這麼難招啊?

振動篩之家


我就是一名機械行業的工人,可以說做作為一名工人首先要能吃苦,機械行業有髒又累,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很少幹過累活髒活,所以沒有幾個願意幹這個的,

還有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很大,機械是一個週期性的行業,我們廠是央企也不例外。在低谷期工人的工資很低,可以說就是維持。很多有房的還可以堅持,那些沒房的,年齡小的拿著這點工資處對象都處不起。怎麼還能堅持幹。

現在在市場競爭激烈,很多技術不是幾家公司佔有,世界上很多小國家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技術不需要再依賴我們。

這個行業的工資低,尤其是一線工人,還得上夜班加班才能掙5,6千左右。確實是在拿自己的身體在換錢。

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在從事這個,下面的一線工人真的很辛苦,什麼時候我國能像德國那樣重視體力勞動,那麼這個國家的機械行業才能發展的更好。


龍迷51161842


一個是大環境價值取向、一個是待遇問題。

九十年代之前,我們國家正是製造業如火如荼的時代,比技術、比專業成為主流,央視經常舉辦技術比武欄目,深受廣大工人老百姓歡迎,但是隨著工業自動化時代的到來,個人技術讓位於自動流水線,個體技能逐步下降,加上社會輿論導向不斷的製造明星娛樂節目,很多家長寧可培養孩子發展演藝事業而不願意讓他進工廠學技術。

尤其是近十幾年,企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壓縮成本成為資本家的一項極為重要的管理工作,導致技術人員工資很難有大的提升,沒有好的待遇、工作強度又大,自然沒有吸引力了。

但是技術到底有沒有用呢?實際上近幾年又開始流行“匠人”文化,待遇的天平又回到技術專業的這個領域,之前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導致做業務的高收入急劇下降,我之前認識一個維修空調的,竟然還是還是高級工程師,他說道,之前在單位高高在上、怨言很多,現在接觸實際社會,技術加市場的模式一個月可以達到一萬多收入水平,而且獲得踏實。由此可見專業技術的價值在市場中的體現極為可貴。

還是那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事實上,目前在廣東技術工人收入遠遠超過白領了。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毫無疑問,公司要的是技術人才,卻付不起對等的待遇;人們要求的是吃飽住暖不受委屈,卻滿足不了要求。

本人在製造業待了五六年了,工資從最開始的3500,慢慢漲到了15000,中間過程就不想多說了。有人肯定會說,現在的工資還不錯嘛,可是你們知道工作時間是多少嗎?六天12小時,忙的時候通宵達旦。

好了,抱怨完來說說為何會出現如此情況?三個角度分析分析。

公司角度

絕大多數公司尤其是私企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花5000塊錢希望能找到有8000塊錢能力的人,甚至要求的更多。而能夠達到公司要求,必須有五年甚至十年,而這幫人通常都已經接近35歲了,這個歲數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僅僅5000塊是不能解決家庭日常開支的。

員工角度

首先90%的人都認為自己的能力遠遠不止這麼點工資,尤其是在機械行業摸混滾打這麼多年後。如果拿著養不起家的工資,內心都是掙扎的,跳槽是唯一的想法。然而可惡的是,社會環境就是如此,跳來跳去,工資增長幅度不會超過10%。由此,年輕人大多選擇換行業,能夠堅持下去的真心不多;老一輩的人就過上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也不會想著去提升技術之類。

社會角度

前面說了,社會環境決定了公司利潤和員工待遇。換句話說,製造業不比互聯網行業,製造業投入的是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回報率慢、風險高、設備開發成本、設備維護成本等,加上稅收等,利潤率低的嚇人;而互聯網行業最大的投入就是人力成本,幾個人幾臺電腦就可開幹了。所以現在的行情就是,製造業工資越來越低,互聯網行業工資甚至高於金融四大行。

實業興邦,衷心希望更多的人投入製造業,國家發展需要的是製造而不是互聯網。






職場一休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從07年進入自動化機械製造廠工作,進去後第一個月1100塊錢工資,啥都不會幹,但是什麼都要做。從一塊鐵板風割開料,燒焊機架打磨,車床,劃線鑽孔,銑床,鑽床這些鉗工類工作都要幹。一句話:機械製造裡面的一切工作崗位的工作都要做。

大半年把這些基礎工作學會後還得學設計,就是客戶拿件產品給你,你要製造一臺能加工這產品的機器。售後服務調試等。

我當時把這些所有工種都學好時,老闆才給我4000每個月,我們也知道這行的老闆不好做,畢竟接的訂單不會有大批量的,做完這三五臺就一個月了,廠租電費啥的一扣,剩下的利潤真沒多少。

機械製造廠裡的隨便一個工種學熟做精了,到外面工資起碼翻一倍,而且勞動強度還沒那麼大。誰會傻傻的去呀?學徙工還差不多,但不是每個機械製造廠都會讓學徙全方面接觸裡面的工種的。

學徙工沒幾個老師傅願意帶,鑽個孔攻個牙不是偏了就鑽頭斷裡面。師傅還得折騰大半天,一臺95分的機械經過學徙的手就變成65分。



六點說科技


“給出10000-15000元月薪都招不到合適的工程師”。 這就是我的同行經常抱怨的事情,說現在招工程師和招技術人員太困難了,每次見面都問我有沒有人介紹給他,這就是當下的缺人現狀。請關注:「設計製造迷」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核心原因無非以下三點。

一、髒、累、差。

機械製造業,無論你幹什麼技術崗位,幹得多麼出色,似乎都只能定格在車間一線,夏天炎熱,一身臭汗,冬天寒冷,手腳僵硬。車間環境髒亂,整天面對一堆銅鐵,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確實需要比較強的適應能力。而且,很多崗位加班嚴重,為了趕項目進度,常常幾個月無休,部分崗位還要輪流上夜班,嚴重打亂作息時間,對生活和身體健康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薪資被當下的高薪行業碾壓。

隨著當下金融、IT行業的興起,曾經屬高薪行業的機械製造業瞬間就被碾壓,很多學工科的機械行業工程師也紛紛轉行到IT行業。也難怪,在這個講物質的年代,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最現實一點就是,沒有錢,你連丈母孃都搞不掂!



三、社會地位低下。

國內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頭上頂著“工程師”這頂高帽的人往往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設計出來的東西令人蹄笑皆非,產品問題也一大堆,連生產線員工都可以指著工程師鼻子臭罵,毫無尊嚴,毫無權威可言。而職場中的資深老工程師來卻非常少,不像國外,到處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工程師,出現這種現象,作為工程師的一員也感到非常無奈。



要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媒體的宣傳和引導,更要有實質可落地的措施,不然就會導致技術人員用腳投票,屆時,製造強國之路由誰來實現?難道又靠金融、IT、互聯網?

我認為當務之急,第一,必須改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的工作環境,營造一個適合幹一輩子的工作環境;第二,繼續提高技術人員薪資待遇,看看人家工業強國技術人員的薪資吧,再提高50%都不為過;第三,提高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讓人感受到做個技術人員,做個工程師,是讓人覺得光榮的,而不像當下,被人問起職業,都不敢說自己是個技工,總感覺做個技術人員就是沒出息,就會矮人三分,解決以上問題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核心的。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機械設計工程師之家」,技術發展路上與你一起成長!


設計製造迷


本人做了二十年機械工程師,可以回答一下,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難招的原因有:

一,作為傳統產業,同互聯網從業人員或是業務等其他工作崗位相比,收入是偏低的,這導致了很多人不願意做 這一行。比如一個軟件工程師50W加,機械工程師20W,而且機械更累。

二,機械工作環境惡劣,又髒又累還有噪音,現在的90後00後都不願做這一行了,再加上機械廠女工極少,這也是原因之一。

三,機械技術需要一個經驗累積的過程,沒有三五年時間根本做不好,甚至十來年才能成才。

四,機械產業利潤低,導致工廠不願給出高薪,自然招不到人。

四,總的來說,不是難招人,而是難招到合適的人。


夜色熒火蟲


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十幾年的經驗。

我是2005年18歲時進去機械製造業的,剛開始我也是學徒開始,那時工資50塊一個月,你沒看錯確實是50人民幣。做了幾個月確實對這行來了點興趣,我也不斷提高自己的全方位能力,從開始跟在師傅後面打掃衛生 收拾工具 做一些簡單而又單一的裝配工作,一年年的過去我不停的換崗位學習各種加工工藝,車銑刨磨樣樣專研,樣樣都請教各個師傅。

五六年過去了,我從學徒~出師~組長~大型非標定製設備組組長。感覺自己越學越像個徒弟,總是有學不完的機械知識,裝配工藝 加工工藝 設計工藝 數控編程等等等……

如今已經過去13個年頭,自己也從一個機械裝配鉗工學徒走到了鉗工高級技師的階段,也把我從18歲小青年變成了現在32歲的老光棍。其中的苦澀只有同行 還是光棍的兄弟才能體會!

此時此刻我很糾結可能中國又將失去一個製造業的師傅!雖然我只是中國製造業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是我只為了讓光大


帶鋸床圓鋸機


很簡單,機械行業不行了。如今社會消費開支都比較大,機械行業的工資太低。

關鍵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學習積累週期很漫長,最後換來的只是浪費青春與時光,當面臨家庭最需要錢的時候卻緊憑微薄的工資已經無能為力。

舉個例子:1:快遞員,買兩小車,混1個月,第二個月就能月入6000元,活簡單,沒技術含量,來錢快才是重點。

2:銷售員,進入一個公司跑跑銷售,耍耍嘴皮子,磨練個幾個月,出幾手單子提成都是很豐厚的,每月1萬到5萬的銷售大有人在,最重要的是鍛鍊簡單,來錢豐厚。

3:類似行業不一一舉例。

那麼好,下面我來談談技術工種

首先歹有專業的理論基礎,先學上個3年,那麼好,這還沒完因為沒經驗所以拿不到多少錢,那麼好,再進公司磨練,對不起,進公司後主要就是幹活,等經驗有點皮毛了再來個3年。那麼好,幾年時間過去了,感覺已經還牛逼了,其實當你跳個槽就發現原來幹了幾年還是等於零。那麼好再來個2年,最後好不容易熬出頭了,一看工資只有6千幾,更搞笑的你會發這點工資已經不夠家庭小孩開支了,當然這些不是重點。

重點是再面臨生活壓力的時候,會覺醒選擇放棄,因為不能再這樣浪費下去了,再浪費下去連水都沒有的喝。

總之一句話,幹機械技術人員沒個10年不能行事,然而有10年了工資也就6千多,因為目前行業水平就擺在這。面對現實吧朋友。

當今社會要的是賺錢快,來錢快,來錢豐厚的工事幹,而不是花費數年到最後,不敵別的事業幾個月就上手的錢。

我只能說技術人員不能夠得到平衡的話,中國將永無技術。

因為沒有人傻到不要賺錢,而花N年學技術,換來的只是微薄的回報。


鬼範奮挑


從我的感覺,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你說的機械製造難以招到工人和工程師,這是實際情況。

因為工程師,目前我國的人事制度,存在“幹/部“ 和”工人”的區別。

工程師,屬於幹/部職稱序列,也就是說,不管企事業還是私人加工廠,只有“幹/部”身份的人才能在人事部門評核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稱。

一般的“工程師”,只有國營大型廠礦或者事業單位才有工程師的評核,這些人 ,是不會應聘私企的“工程師”職位的。

至於技術個人,難招的是真正有技術的人,如果你放寬招聘條件:本機械製造行業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5歲年紀以下男性50名,保底工資4000元/月,其他待遇面議。

我保證,你兩天就可以招聘滿額人員。



機械製造,真正技術好的,都是自己開小作坊加工廠,裡面基本配置是車床,轉床,電焊,氧焊等。

這些小作坊式加工廠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給人加工、製造、維修各種機械,收費很高。【這個收費又低於原裝配件,當然質量也不如原裝配件,但是需求人群很大】

這些技術工人,基本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幹,僱一兩個普工打下手 ,每年掙幾十萬玩似的。他們是不會給別人打工去掙每月幾千元的工資的。【企業中,管理人員工資遠高於技工,所以,真正的技工根本不去企業應聘,都是自己幹】

所以,機械加工行業,不但難以招聘到“工程師”,也很難招聘到技術好的工人。


王俊傑猛


這個我覺得我還是很瞭解的。

主要原因是現在的技術工人越來越少了,而願意學這行的也越來越少。

我從事機械加工也有十多年了,現在確實能看到技術工人不好招了。

很多做了很多年的技術工人要不都已經升職,要不就是出去單幹創業了,你去看看在那些機械製造發達的城市小加工廠、作坊式的加工店多得不得了,很多都是老闆兼員工一個人搞。

而現在的畢業生或者剛出社會的,有多少願意搞這行的,有時工種又髒有累的,有的廠7S搞的不好,進去到處都是油汙,誰會願意在裡面長幹。



機械製造還有很多工種工資也不是很高,比普通的操作工高不了多少。你像快絲、中絲、銑床之類的,能堅持做到出師的人非常少的。

就是做磨床出師後工資可以,也沒多少人願意幹了,太累了,現在的年輕人家裡父母都有工作可以了掙錢,自己也不願意去吃那個苦。

機械製造很多好點的工種,畢業生剛出來有沒有機會學,都是剛開始學那些簡單易上手的技術,高端的工種機臺也貴,老闆也比較謹慎,比如慢絲都是開始去學快絲,光學磨床都是開始學磨床。

所以現在願意搞這行的人越來越少了,能做到技工的也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