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怎样才能检查出来?

董世伟14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就个人经验来看,曾经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在确诊了胰腺癌那一刻,才第一次知道“胰腺”这个器官的存在。而对于“胰腺癌”这个疾病,很多人是通过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不幸离世才有所认识(虽然乔布斯所患并非胰腺癌,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由于胰腺这个器官在体内所处的位置,及其解剖学特点,导致了胰腺肿瘤在早期通常缺乏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因此难以被察觉。而一旦出现了症状,往往喻示着肿瘤已经进入相对较晚的分期,给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导致预后较差。
也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可能的相关症状进行关注,例如:
1、腹痛:文献报道50~90%的胰腺癌患者有腹痛症状,其具体形式与肿瘤所在的部位有关;
2、黄疸:是胰腺癌患者的另一主要症状,是由胆管被压迫所致;
3、消瘦衰弱:除了肿瘤本身所致,还可以由经常腹痛、食欲不佳、消化减退、吸收不良、精神不安等多方面因素引起;
4、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都可发生;
5、其它:如新发糖尿病症状,精神症状等。

而检查方面,较为有意义的是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B超、CT、核磁等,而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图片来自网络)

李岩祺


有些病人会问,每年都做体检,为什么还是没有早期发现胰腺癌呢?因为要靠普通的体检来检查出早期的胰腺癌,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体检最常见的是B超检查,但因为胰腺有胃肠道的遮挡,并且气体很多,B超不敏感,所以非常容易漏诊。目前常用的CA19-9等血清标记物在早期诊断上,无论是敏感性还是特异性,还离临床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也不是最佳的排查方式。

那么胰腺癌有效的检查方法是什么?从影像学上来说,现在薄层螺旋的胰腺CT,可以查出一厘米甚至五毫米的胰腺肿瘤,因此CT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无论是早期发现肿瘤,还是对肿瘤和周围脏器与血管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认知,都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大家不要迷信磁共振,当然磁共振也是非常好的方法,或许有些病人会非常简单地认为,磁共振比CT好,因为它更贵,但是在实际检查中,未必贵的一定是好的,切合实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磁共振也有它一定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鉴别一些脂肪的间隙和血管的间隙,来帮助医生判断手术的可切除性。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就是超声内镜。超声内镜的应运而生是技术上的突破,在胃镜上装了套超声的探头,到胃里去用超声波检视胰腺,贴得很近,看得非常清楚,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直接对胰腺进行穿刺,进行活检,明确胰腺肿瘤的性质,决定进一步的治疗策略,这已经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明。但是超声内镜是一个技术活,对执行和操作的医生要求很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对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

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检查,就是PET-CT,它非常好的一点是可以诊断胰腺癌的良恶性,而且它具有超声内镜不具备的优势——无创,同时也可以对全身进行扫描,发现远处有没有转移。但是PET-CT经济上要求比较高,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海上名医


胰腺癌有 “癌中之王”之称,因为胰腺位置深,长了肿瘤,早期也经常没有特别的表现,即便有一些症状表现,也没有特异性,容易误认为是其他消化不良之类的问题,可以说胰腺癌很难早期发现。有的人会说,那就主动去检查,但目前也并没有明确有效的胰腺癌筛检手段,如此一来,胰腺癌在多数情况下诊断时往往已经是晚期。而晚期胰腺癌,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治疗,其疗效非常不理像,胰腺癌的死亡率极高,预后极差,让人闻之色变。

不过,还是要要重视一些表现,一旦出现这些表现,要及时就诊检查,尽管可能已经不是早期,但早检查总从晚检查好,如果40岁以上,有下列表现,要警惕胰腺癌可能,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1)不明原因梗阻性黄疸;(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超过10%;(3)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4)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5)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6)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7)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8)、长期烟者,要加倍重视。

当怀疑胰腺癌可能时,接下来就是进一步检查,如何检查?

1、肿瘤标志物特别是CA199对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还可以,而且简单方便,可以作为参考,但一定要记住:不能仅以这个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得了胰腺癌,特别是结果正常时,千万不要误以为是没得胰腺癌,那可就误事了。

2、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检查,增强CT、增强磁共振等检查。

3、病理检查:如果影像检查发现胰腺占位病灶,而且抽血化验提示CA199增高,则不管是否有上面说的那些表现,都要考虑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最终确诊则需要病理检查(活检或手术)。


【我是肿瘤专科医生,点右上角关注我,随时随地获取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


肿瘤专科医生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死亡率非常高,大家都很怕,就连乔布斯这么有能耐的人,在胰腺癌面前都要败下阵来,不是说有钱就行的。


最好是不要发生胰腺癌。


一旦发生,最好就是尽早能够发现它。但是胰腺癌的发病非常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到10%,就是说,确诊为胰腺癌的病人,能活上5年的不到10%。


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呢?


这就需要借助辅助检查了。最常用的方法是腹部CT或者MRI,腹部B超也行,但是看的没有CT清楚,如果B超看到有端倪了,还是需要CT/MRI进一步确认。所以,为了发现胰腺癌,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体检项目里面,可以做一个腹部CT。一年做一个腹部CT,并没有多大的射线损害,不要害怕。倒是要害怕经济问题,因为一个腹部CT下来要好几百上千块,不是普通群众能满意接受的。


有人说通过临床表现来发现胰腺癌,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因为早期的胰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一旦症状明显发现了,通常(80%)已经是中晚期了,预后很差。


即便是每年都做腹部CT,也不一定能发现早期的胰腺癌,因为有可能一年内就发展为中晚期了,因为它进展非常迅速。但不管怎么说,每年都做检查,肯定比不做检查要好。


但我们总不能都去做腹部CT吧,就为了发现胰腺癌?这不划算。


所以,那些有吸烟的,肥胖的,酗酒的,有慢性胰腺炎的,有糖尿病的病人,都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如果经济状况许可,可以把腹部CT当作年度体检的一个项目来做。


而其他正常人,那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但过了40岁,还是考虑做吧。


有时候我们为了更好的活着,是要付出某些代价的,而为了尽早发现肿瘤,付出的代价就是多花钱多做检查。但这样一来,肯定有很多人是“白做”的,因为他不一定有问题。


熊猫医馆


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者多见,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约半数以上腹痛开始较轻,逐渐加重。发病后短期内明显消瘦,体重减轻。腹部肿块为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处多为晚期体征。癌肿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质坚固定,可有明显压痛。由于癌肿阻塞胰导管和胆总管下端,胰液和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因而患者可常有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少数人在发病初期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忽略了对胰腺的考虑。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个别或部分胰腺癌患者出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或感觉发热、明显 乏力,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名的睾丸痛;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由于胰腺位于膜后,位置深,胰腺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隐痛等不典型症状而延误诊断;待出现黄疸、腹痛、消瘦时已经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如超声显像、CT扫描、磁共振检查、X线检查如胰胆管造影,或同时进行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诊断。血清CEA测定70%可呈阳性反应。消化道癌抗原检测、腹腔镜检查、胰腺活检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大医惠众


胰腺癌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几种方法检查出来:

一、实验室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胰腺癌早期生化指标无异常,但是当肿瘤阻塞胆管时,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伴随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2、肿瘤标志物检查:胰腺癌时血清CA19-9可升高10倍以上,胰腺癌的其他标志物检查还有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242、糖类抗原CA50。

二、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检查:如果发现胰腺边界不清、回声减低、局限性肿大提示胰腺癌,这种检查方法方便、没有放射性但是容易受操作者水平、胃肠内的气体的影响,对于较大的胰腺肿块容易检查出来,小病灶不容易发现。2、内镜超声:可以准确的显示出肿瘤病灶是否累及周围血管还有淋巴结有没有转移,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容易受操作者的水平和经验影响。3、CT:1)平扫:可以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但是对于病灶和周围结构关系显示较差2)增强:可以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内部结构,还能显示病灶和周围结构关系。4、核磁共振(MRI):可以检测出不到50px的病灶,可以检测出怀疑胰腺癌但是用CT平扫和增强均未检测出的病灶,如果患者想做增强CT ,但是用碘造影剂过敏,可以做核磁共振。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该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患者在放化疗前必须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


药事健康


有一种疾病的症状很难让人发现,一旦发现就已经是非常严重了,这就是胰腺癌。胰腺癌是由于胃肠道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的胰腺的不正常变化,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那胰腺癌怎样才能检查出来?

早期胰腺癌发现不容易,很多都是在进行体检或是其他的检查时,偶尔发现的。而胰腺癌一旦确诊,大部分都是已经进入中晚期。

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主诉有上腹部症状除考虑肝胆、胃 肠疾病外,应想到胰腺癌的可能性。腹部超声是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

CT检查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肿瘤与血管间的关系,就连直径只有25px左右的肿瘤也能发现。ET-CT检查是近年来肿瘤诊疗领域中应用渐广的一种手段,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不过多数情况下属自费检查项目,并且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是限制其应用的一大瓶颈。

P21检查:有很好的胰腺癌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胰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这重大的意义。

以上这些都是早期胰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由于胰腺癌难以被发现,所以一旦胃肠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请及时到医院检查。

专长:肿瘤内科化疗,主要擅长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肠癌、头颈肿瘤的化疗。


医联媒体


临床上95%以上的胰腺癌是外分泌癌,今天就以胰腺外分泌癌为对象,讲讲怎样才能检查出来该疾病。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谓缺乏特异性,指胰腺癌可以有的表现,其它疾病也可以有,所以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来决定使用什么检查。


通常来说,胰腺癌的检查主要分为两种,血液检查和辅助检查两种。


血液检查

比如,胰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黄疸和右上腹疼痛,因为肝胆相关疾病(如急性肝炎、胆管癌等)也常表现为黄疸和右上腹疼痛,所以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查肝酶水平(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和胰脂肪酶、肿瘤标记物(CA199)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或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是肝酶、胆红素水平升高明显,那么病因可能在肝胆系统,如果胰脂肪酶升高明显,那么有可能胰腺炎症而非癌症才是病因。


辅助检查

如果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而无腹痛症状,医生可能会选择腹部超声检查,因为超声对胆道扩张十分敏感,同时对于大小>3cm的胰腺肿瘤敏感性高(>95%)(胰腺癌在超声下的表现是“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区”)。但是,超声对于大小<3cm的胰腺肿瘤敏感性差,这可能与回肠内的气体干扰有关。

如果是以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先使用腹部CT,因为如果是急性胰腺炎,腹部CT可以很好地起到鉴别的作用;如果怀疑是胰腺癌,腹部CT不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助于判断是否可行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所有怀疑胰腺癌的患者,腹部CT都是一个重要检查。

在临床实际中,因为腹部超声的普及、便捷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临床上常先行腹部超声检查,如果发现异常,再行腹部CT检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确诊胰腺癌的检查

胰腺癌术前不一定要病理活检,如果腹部CT高度怀疑胰腺癌且可以行手术治疗,可以直接行手术治疗;反过来说,如果根据腹部CT不能确定诊断,或不能确定是否可以行手术治疗,那么就要进行后续检查。

对于怀疑有胆管结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行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指通过十二指肠镜注入造影剂显示胰胆管的技术,不但有诊断作用,还有解除梗阻的治疗作用。对于不能做ERCP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做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好处是没有创伤。

对于之前的检查都是阴性而又高度怀疑是胰腺癌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


总之,胰腺癌的最终诊断还是要病理检查,因为只有病理检查,才能知道是什么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如何等最明确的癌症信息。


参考:

UpToDate: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exocrine pancreatic cancer


肿瘤知道


胰腺癌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且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胰腺癌是以恶性程度极高,死亡率高,预后差著称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胰腺癌五年内的存活率不超过5%。胰腺癌死亡率高主要因为其发病部位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易发生早期转移,手术根治率低。

对于胰腺癌,目前仍没有什么特效的疗法,以进行手术切除为主。这就要求需要早期诊断。胰腺癌怎样才能检查出来呢?1.影像学检查。CT、超声、超声内镜检查、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X线钡餐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等。2.穿刺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3.血、尿、粪的化验。

胰腺癌的首发症状多为腹痛,呈持续、进行性的剧痛或绞痛,服用止痛药难以奏效,必要时需麻醉药缓解。除了腹痛,还可能出现黄疸、消瘦以及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恶心、腹胀等等)。晚期多出现腹泻、脂肪泻、低热、腹水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的改变,例如焦虑、抑郁。

长期吸烟、老龄化、糖尿病、家族遗传因素、性别因素(男性发病率高)、胰腺炎等等都是胰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当本就为高危因素的人群发生部分症状时,就要密切关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进行诊断。

预防上,需要做到戒烟,控制糖尿病,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补充叶酸等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本期答主: 于丁雯 医学硕士


杏花岛


概述

胰腺癌——“万癌之王”,其5年生存率只有约7%的现状一直以来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由于胰腺癌的早期不易被人们发现,因此很多的胰腺癌患者在发现疾病的时候,病情已经是非常的严重了,基本上已经是中晚期胰腺癌了。在胰腺癌预防工作中,不同的专家提出一些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观点就是这样的人可能更容易得,或者应该多关注一些。这样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首先我们看他的发病年龄,大多数都在四五十岁以上,50岁以上的病人,如果长期吸烟,而且长期吃高蛋白、油炸的食物,还酗酒,有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就更容易患病。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1、黄疸是属于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胰腺癌的肿瘤发生在胰头部,很早就出现黄疸。黄疸一天天加深,胰腺癌患者粪便呈陶土色,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却只是轻度升高。所以,如果胰腺癌患者的黄疸很深而转氨酶却低于400单位,应高度怀疑是胰腺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不要轻易的当做肝炎来治疗。

2、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还包括腹痛,胰腺癌的肿瘤发生在胰体、胰尾部,胰腺癌患者很早的时候就会出现腹部钝痛或隐痛,胰腺癌患者一是说不准哪个部位痛;二是平卧时疼痛加重,弯腰、坐、立或走动时疼痛减轻;三是腹痛与饮食无关。

3、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会迅速消瘦,一方面和癌肿消耗有关,另一方面是进食少了,胰液分泌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这也是一大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4、胰腺癌早期在症状还会有肚子疼、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5、不明原因血糖波动,且药物控制不理想。

6、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腹痛、腹胀的患者,并且胰腺癌患者会常伴有腹泻、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疾病,部分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胰腺癌的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碱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显著。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血淀粉酶测定,在少数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过性升高;后期胰腺组织萎缩,血淀粉酶值不会有变化。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率高。癌胚抗原(CEA)测定,约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但亦无特异性。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指标。

2、B超

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见到低回声的肿瘤,间接的所见往往成为发现小胰癌的线索,如扩张的胰管、胆管等。除主胰管外,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如钩突部胰管扩张。超声内镜因超声探头仅隔胃、十二指肠壁对胰

腺体尾和头部扫描,不受胃肠道气体干扰。所以,可清晰地描出胰内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3、、3CT扫描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块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但<2cm的胰腺肿块约l//3不能发现影像学改变,除费用昂贵的因素外。CT扫描应该列为目前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

胰腺癌的CT图像为:①胰腺肿块呈普遍性或局限性肿块。肿块中心可有不规则的轮廓模糊的低密度区,若低密度区较大,可为肿瘤坏死或液化表现;②癌肿侵入或压迫胆管或胰管时可使其扩张;③癌肿可侵及胰背脂肪层及包绕肠系膜上血管或下腔静脉。

4、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但价格昂贵。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P能同时显示胰管、胆管和壶腹部,对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黄疸很有价值,此外还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并收集胰液作细胞学检查。但在已有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作ERCP有引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应控制好注入造影剂的数量、速度和压力。

胰腺癌的ERCP影像所见为:①主胰管不规则性狭窄,梗阻,其末端呈鼠尾状截断影;②主胰管侧支破坏、断裂、稀疏和移位;③造影剂外溢入肿瘤区;④胆总管可有包绕狭窄和梗阻表现,如同时有胰管的狭窄和梗阻,则呈“双管征”。

6、胃肠钡餐检查(GI)

常见的G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在胰头癌晚期可有十二指肠圈扩大,或十二指肠呈反“3”形改变。低张GI检查使十二指肠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少从而利于观察十二指肠粘膜的变化,如纹理紊乱、粘膜中断、壁僵硬等。

7、细胞学检查

目前多主张术前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胰腺肿块作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其主要诊断作用在于晚期不能手术病人,可以明确诊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可以在术中应用,并可代替胰腺活检,从而避免因活检引起出血、胰瘘、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根治性手术的基础,故胰腺癌高危患者应进入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进行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病理学活检等检查。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根治性手术可切除性评估:可切除者限期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接受包括化疗、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能切除者应先接受新辅助治疗,再行可切除性评估;不可切除者直接接受姑息治疗、综合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