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的笔法来源于谁的笔法?有哪位书法家的灵感来源于魏碑?

书法影响力


魏碑广义上指的是魏晋南北朝,北朝的书法,狭义上就是直接值得北魏时期的书法,这个时期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呢?字体写的非常粗犷大气、豪放,其实这个时候南方已经出现了和当今一样的楷书了,王羲之、王献之已经把楷书推向了成熟。

但是北方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书写上并没有统一,比较混乱,其书法相比于南方稍微滞后,加上北方人粗犷的性格,以及刻工和上千年的风化,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魏碑。

用毛笔写完,没有刻的魏碑,如上图

我们看现在有很多新出土的,写完没有刻的魏碑、墓志,会发现其实魏碑写的是非常秀润的和自由潇洒的,只是刻在了石头上以后,经过风化变的非常苍茫了而已。

魏碑的风格是丰富多样的,方整的如《爨宝子碑》、秀美的如《张黑女墓志》、豪放的如《张猛龙碑》,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

《张黑女墓志》如上图

魏碑书法直接影响了唐代楷书的发展,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都受到魏碑的影响,尤其是颜真卿,他直接学习北齐的摩崖石刻。

唐代楷书成熟以后,对于魏碑就不再重视了,一直到了清代,由于文字狱和馆阁体,文人士大夫开始把目光转向魏碑和汉隶,“碑学书法”开始兴起,涌现了一大批碑学书法大师。

《张猛龙碑》如上图


比较著名的有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邓石如、吴让之、以及后来的于右任等等。

一直到现在,当代书风仍然受碑学影响。


不二斋


我只想进来看看老师们都有哪些高见!



史末了的春天


要回答魏碑的笔法来源于谁的笔法这个问题,就先得弄清历史原因。西晋王朝朝政腐败,因争权夺位引起了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这时五胡十六国就乘机建立各自的政权。西晋王朝为了平息内乱,就请来了鲜卑族帮助打仗平息内乱。鲜卑族人开始学习汉文化,学习汉字。后来鲜卑族统一了北方政权,建立了北魏。鲜卑族统治者以及士、民为求死后有朝一日能归葬故土、留名万世,兴起了大刻墓碑的风气。因为鲜卑族人豪放、质朴、强捍的习性,所以在石刻上的汉字也表现出了各种大气的风格!再加上刀刻斧凿之因,就产生了魏碑书风。魏碑书风或端庄娴雅、或方劲朴实、或奇逸洒脱、或雄浑博大、或率朴酣畅、或奇丽豪迈。无论方正、刚柔、肥瘦等通过石刻的不朽形式流传至千年,滋养了此后的历代书家。尤其是在清代碑学风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掘与利用,并至今仍在不断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书法碑学大家康有为独尊魏碑,进一步夸大魏碑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所以魏碑的笔法来源于汉字的形质与少数民族工匠的刀斧雕琢!除了康有为,还有许多受魏碑影响的大家,如赵之谦、何绍基、于右任等人都是从魏碑当中取得灵感的!








砚台山人


范笑歌据说能写十七种魏碑,但古已有之的魏碑他不会展示,只展示自创的魏碑,也叫魏楷。



同济大学多伦多同学会


世间事皆不违因果,前因后果皆必然相连。从时间的前后关系来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北魏紧接着东晋。看看地图北魏在哪:



政治更替来说,从八王内乱接着五胡乱华,鲜卑族占据北部半壁江山。这个时期的鲜卑族人还在努力的学习汉文化,虽然这时魏碑初具雏形,但是精品较少。如图所示,可见彪悍,恣肆,雄强,方硬的审美特点




定都洛阳后随着学习汉文化的深入,这时期出现很多精品,如图所示,这些小字精品,温文尔雅,已经把书法规则吃得很透,以便于以汉治汉了。


所以说魏碑和魏晋的关系就是一个老外学了汉语以后虽然运用我们的文字语言,但是骨子里是彪悍的雄强的。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满意!!


法永禅师


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北派以索靖为宗,继中原古法仍存隶意,以碑板见称。北派碑版即后世所说的"魏碑"。

后来的章草部分笔法和魏碑相似,特别是“捺”画的厚重明显。

宋克的《急就章》延习了魏碑的厚重笔法。


真善美信望爱


上海书法家,兰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周慧珺的楷书就有魏碑的影子。


King7669508570445


大家骂田楷,批评馆阁体……说他们是美术字。为啥对魏碑就这么宽容呢?

难道魏碑是毛笔写出来的?难道魏碑不是美术字?


孜淑堂


可以参考一下魏碑大师孙伯翔的作品


白石书法工作室


魏碑的笔法,传承了汉魏正宗铭石书的笔法。史载汉魏大书法家钟繇,善铭石书、章程书、行狎书,可以这么说,钟繇铭石书笔法往下传承继续发展就成为北朝魏碑的笔法,钟繇行狎书笔法往下传承继续发展就成为南朝东晋二王的笔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