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的筆法來源於誰的筆法?有哪位書法家的靈感來源於魏碑?

書法影響力


魏碑廣義上指的是魏晉南北朝,北朝的書法,狹義上就是直接值得北魏時期的書法,這個時期的書法有什麼特點呢?字體寫的非常粗獷大氣、豪放,其實這個時候南方已經出現了和當今一樣的楷書了,王羲之、王獻之已經把楷書推向了成熟。

但是北方由於是少數民族統治,書寫上並沒有統一,比較混亂,其書法相比於南方稍微滯後,加上北方人粗獷的性格,以及刻工和上千年的風化,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魏碑。

用毛筆寫完,沒有刻的魏碑,如上圖

我們看現在有很多新出土的,寫完沒有刻的魏碑、墓誌,會發現其實魏碑寫的是非常秀潤的和自由瀟灑的,只是刻在了石頭上以後,經過風化變的非常蒼茫了而已。

魏碑的風格是豐富多樣的,方整的如《爨寶子碑》、秀美的如《張黑女墓誌》、豪放的如《張猛龍碑》,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

《張黑女墓誌》如上圖

魏碑書法直接影響了唐代楷書的發展,歐陽詢、顏真卿的楷書都受到魏碑的影響,尤其是顏真卿,他直接學習北齊的摩崖石刻。

唐代楷書成熟以後,對於魏碑就不再重視了,一直到了清代,由於文字獄和館閣體,文人士大夫開始把目光轉向魏碑和漢隸,“碑學書法”開始興起,湧現了一大批碑學書法大師。

《張猛龍碑》如上圖


比較著名的有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鄧石如、吳讓之、以及後來的于右任等等。

一直到現在,當代書風仍然受碑學影響。


不二齋


我只想進來看看老師們都有哪些高見!



史末了的春天


要回答魏碑的筆法來源於誰的筆法這個問題,就先得弄清歷史原因。西晉王朝朝政腐敗,因爭權奪位引起了內亂,史稱“八王之亂”,這時五胡十六國就乘機建立各自的政權。西晉王朝為了平息內亂,就請來了鮮卑族幫助打仗平息內亂。鮮卑族人開始學習漢文化,學習漢字。後來鮮卑族統一了北方政權,建立了北魏。鮮卑族統治者以及士、民為求死後有朝一日能歸葬故土、留名萬世,興起了大刻墓碑的風氣。因為鮮卑族人豪放、質樸、強捍的習性,所以在石刻上的漢字也表現出了各種大氣的風格!再加上刀刻斧鑿之因,就產生了魏碑書風。魏碑書風或端莊嫻雅、或方勁樸實、或奇逸灑脫、或雄渾博大、或率樸酣暢、或奇麗豪邁。無論方正、剛柔、肥瘦等通過石刻的不朽形式流傳至千年,滋養了此後的歷代書家。尤其是在清代碑學風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掘與利用,並至今仍在不斷地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書法碑學大家康有為獨尊魏碑,進一步誇大魏碑的歷史地位與作用。所以魏碑的筆法來源於漢字的形質與少數民族工匠的刀斧雕琢!除了康有為,還有許多受魏碑影響的大家,如趙之謙、何紹基、于右任等人都是從魏碑當中取得靈感的!








硯臺山人


範笑歌據說能寫十七種魏碑,但古已有之的魏碑他不會展示,只展示自創的魏碑,也叫魏楷。



同濟大學多倫多同學會


世間事皆不違因果,前因後果皆必然相連。從時間的前後關係來說“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北魏緊接著東晉。看看地圖北魏在哪:



政治更替來說,從八王內亂接著五胡亂華,鮮卑族佔據北部半壁江山。這個時期的鮮卑族人還在努力的學習漢文化,雖然這時魏碑初具雛形,但是精品較少。如圖所示,可見彪悍,恣肆,雄強,方硬的審美特點




定都洛陽後隨著學習漢文化的深入,這時期出現很多精品,如圖所示,這些小字精品,溫文爾雅,已經把書法規則吃得很透,以便於以漢治漢了。


所以說魏碑和魏晉的關係就是一個老外學了漢語以後雖然運用我們的文字語言,但是骨子裡是彪悍的雄強的。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法永禪師


魏碑原本也稱北碑。北派以索靖為宗,繼中原古法仍存隸意,以碑板見稱。北派碑版即後世所說的"魏碑"。

後來的章草部分筆法和魏碑相似,特別是“捺”畫的厚重明顯。

宋克的《急就章》延習了魏碑的厚重筆法。


真善美信望愛


上海書法家,蘭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周慧珺的楷書就有魏碑的影子。


King7669508570445


大家罵田楷,批評館閣體……說他們是美術字。為啥對魏碑就這麼寬容呢?

難道魏碑是毛筆寫出來的?難道魏碑不是美術字?


孜淑堂


可以參考一下魏碑大師孫伯翔的作品


白石書法工作室


魏碑的筆法,傳承了漢魏正宗銘石書的筆法。史載漢魏大書法家鍾繇,善銘石書、章程書、行狎書,可以這麼說,鍾繇銘石書筆法往下傳承繼續發展就成為北朝魏碑的筆法,鍾繇行狎書筆法往下傳承繼續發展就成為南朝東晉二王的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