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不烧?“秸秆禁烧”5年后,看老农怎么说

烧不烧?“秸秆禁烧”5年后,看老农怎么说

作为一个农村娃,我对"秸秆禁烧"并不陌生,每年夏忙、秋收时节,总有几辆宣传车开着大喇叭走街串巷,更跑到田间地头喊"秸秆禁烧,利国利民"。已经立秋了,再过一个多月,又能听到那熟悉的大喇叭声了。

烧不烧?“秸秆禁烧”5年后,看老农怎么说

宣传车

"秸秆禁烧"是1999年由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一项管理办法,到2013年由于北方地区雾霾严重,为了让北方大城市重见天日,开始全面治理秸秆焚烧问题。到现在已经治理5个年头了,治霾效果明显吗?农民们习惯了秸秆禁烧吗?秸秆禁烧后怎么处理的呢?下面让我们一一探究!

5年来治霾效果明显

据《第一财经》报道,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9.6%、34.3%、27.7%,分别达到64、44和35微克/立方米。

烧不烧?“秸秆禁烧”5年后,看老农怎么说

由数据可见,5年来治霾效果明显。

由治理结果上溯,我们调查了产生雾霾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来源初步探明,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等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主要来源。

另据各地环保部门介绍,雾霾治理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关停污染企业,其中大气污染企业占41%,核减煤炭企业产能、数量,城市能源、化工污染企业外迁等。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气治理的汇报中,并未提及秸秆禁烧对雾霾治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农民未完全接受秸秆禁烧

"镇里不让烧,有人盯着,俺们就晚上去烧。"

"现在晚上也有人巡逻了,要不就刚黑天去烧,要不就早晨四五点钟去烧,他们看见着火也没法,反正抓不着我就不是我烧的!"

经过采访本地农民,我们了解到,虽然每年都有禁烧宣传车进村、入田宣传秸秆禁烧的法律、政策,甚至村里写大标语"上午烧麦秸,下午就拘留"、"蹲到地里点把火,拘留所里过生活"等。但是农民并不接受这项政策,甚至有冲突事件发生。

烧不烧?“秸秆禁烧”5年后,看老农怎么说

宣传标语

为什么老实巴交的农民们会如此"顶风作案"呢?

"不让烧怎么办,这么多玉米秸往哪搁,现在家里都烧电烧煤气了,谁还把玉米秸拉回家啊!再说了,家里也不让放玉米秸了,镇里啥都管,屋顶上都不让放玉米秸!"

"光宣传秸秆还田,俺这些老农民知道怎么个还法啊?去年倒是有开着机器来打秸秆的,捣鼓的地里都没法种麦子了!土里全是碎秸秆,种麦子的耧都按不下去,种的麦子出苗不全!"

"烧麦秸、玉米秸都烧了多少年了,怎么就碍事儿了呢!不让烧,地里光秸秆子都占满了,怎么种地,不种地你们吃么?"

······

从与农民的谈话,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秸秆禁烧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一个是宣传介绍不到位,基层政府的宣传以强制禁烧为主,重点在于"堵",至于为什么不能烧,未能充分解释。

县农机办每年对农机采购都大力补贴,这确实解决了农民购置农机的一大难题,就目前农机保有量来看,秸秆粉碎机械还较少,很多地区没有使用上秸秆粉碎机械,所以有些农民还不知道怎么实现秸秆还田。

经过调查文献,我们发现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秸秆还田后要添加秸秆降解剂来加速秸秆腐烂,添加30斤石灰防止土壤酸化,还要冒无法杀灭害虫卵、草种子、病原体的风险。另外,一亩地最多承受还田的秸秆量是400斤,但是一亩地产生的秸秆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

以上问题也是我们关心的第三个大问题,禁烧的秸秆怎么处理?

秸秆处理方法未普及,操作存在难度

近年来有些地区建设了火力发电厂、沼气池来解决这一难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既回收了废物,又变废为宝。经过基层走访发现,这些办法并未完全普及。以本县为例,在北部地区建立了几个火电厂和垃圾焚烧热电厂,可以满足北边几个乡镇的秸秆回收需求,但南部乡镇很难覆盖。另一个渠道是运往造纸厂,但是大型造纸厂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部乡镇,南部乡镇秸秆处理出路难寻。

烧不烧?“秸秆禁烧”5年后,看老农怎么说

秸秆打捆

另外,有些南部乡镇的农户会到田间地头收购秸秆,再卖到热电厂、造纸厂赚钱。但是秸秆便宜,很多农户发现倒卖一次仅够来回油钱,这个买卖也就逐渐没人干了。

经过一系列探究,秸秆禁烧存在合理性,但是实施方法流于简单粗暴;秸秆还田对土地肥力地力有利,宣传、农机、降解物资等各方面配套尚需跟上发展。

农民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最不舍的就是这片辛勤耕耘的热土。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交流,用农民学得会的方式教育,用农民接受的体制引导,就是别让农民寒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