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写了两个月九成宫,感觉不进反退,对着字帖自己练的,有什么建议?

王悦悦5887


初学者易犯的毛病是,选个字帖照着写,其实,这种作法是极其错误的!

很多人学书法都是直接临帖,而且只采用“对临法”单一模式,照着字帖硬性模仿,殊不知,临帖方法至少有十余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试想,在没有掌握执笔法、运笔法、结字法、临摹法等基础常识的时候,拿过来字帖就写,怎么能达到优质高效?

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套路是,如图: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示意图。当今书法界,有谁按这个〈书法训练操作规程〉作了? 据我所知,即使是开设大学书法专业的院校,都没有这样的教学过程! 社会上的各种书法培训机构也不是这么教授学生的。

之所以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相当于第一步就上错车了。主要原是,练了很多年书法,从没有考虑过古人(原帖作者究竟是怎么写的)。比如,《九成宫》,欧阳询自己说过 “逆笔逆入、收笔回描,笔笔中锋”了吗? 他采用的是“沈氏五字执笔法”吗? 欧阳询写字的时候,是像田英章等人那样的笔法动作吗?


我认为,如果学的不是田体,而是纯欧体,那就应该研究欧阳询老祖师爷当时是怎么写的。我觉得,欧体笔法非常简约,绝对不会像今人理解的那么麻烦。

谁若不信,可以关注我,搜看我发的笔法示范小视频。道理、技术,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是靠潜心实践摸索出来的!

我觉得,古人写字是办公,完全是一种自然书写状态,根本没有附加艺术化的元素,更不可能有描画、补笔等多余的笔法动作。所谓“跪笔弹锋”之类作法,根本不是正常的规范的用笔技法,纯属个人不良习惯!

田英章创造的“跪笔弹锋”之说,主要是由于他的执笔法不正确,加之“笔笔中锋”歪理邪说作怪,导致竖钩的收笔动作无法一次完成,无奈之下,故意施加了特技动作把它描画出来。这一作法,恰恰迎合了一些喜好迷信名家、盲目崇拜大师的人那种虚荣心。所以,为什么练不好,写不上来? 主要是原因是思想太复杂了!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对范本的法度从不深入研究,单凭错误的理解去操作。例如,古人不写大字,难道不是吗? 经典碑帖、字帖当中多是中楷和小楷字体,没有大楷字体,而今人都把字写的很大,实际上,由于现代书写工具的不同(毛笔大小及其性能与古人的不一样),等于人为的改变了原作技法,于是,自己给自己增加了训练难度,以至于误入歧途。殊不知,这些都是影响字形好坏的重要因素,然而,却被忽略了。



如题主所述,究其缘由,主要是训练方法不正确造成的!请看一下,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套路是这样的,如图:

请按这个〈书法训练操作规程〉仔细比对一下,看看之前自学过程中,哪些步骤遗漏了,将其逐项补上就可以了。

特别提示,练习《九成宫》需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执笔法。采用〈潘氏三指执笔法〉,如图:

2、运笔法。多以侧锋为主,起、收、转折处,顺势轻落直入,自然驻笔回提,巧换笔势,千万不要附加“逆入~提锋~顿笔~回描……”之类。正确的写法是这样的,如图:




3、临帖法。宜采用《潘氏分步摹临法》,例如:

4、选毛笔。《九成宫》,宜用长锋、肚小、弹性好的兼毫,或羊毫加健的。如图:


5、定体形。千万不要将原帖放置一旁,将小字体故意放大几倍临写(照着写)。正确的方法是,必须按原帖字体大小对等练习,也就是说,原字帖多大字就写多大字。比如,选择的放大版本字帖,那就按同样的比例临摹。这样,便于比对和较正。例如: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会有惊喜。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我四十一开始练,坚持四年了,二个月拿笔都拿不好,字更写不好,多看看网上视频教学,再就是坚持,加油吧!




墨香虎跃轩


练字两年整,最近感觉略略可以一看。






枣花西柿


题主说自己40岁,自学书法,练习了两个月的欧阳询《九成宫碑》,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问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首先学习书法和自己多大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40岁其实理解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学习起来应该更快才对。

之所以越学越退步,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1、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对。

题主说自己是比着字帖写,其实用书法的术语就是临帖,而题主之所以说是比着字帖写,可能是还不知道书法的这个术语,说明题主对于书法的了解还比较少,甚至是在完全没有老师得情况下写的,对于书法也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

这样很容易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学习,用错误的方法练习,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点进步,但是稍后便会错误百出,所以会越写月差,这就很正常了。

而错误的学习方法,自己是很难感受到的,需要比别人给指出来,这就需要一个书法老师,从你的执笔姿势、用笔、结构,有针对性的指导,给你及时的指出来,要不然,当一个错误你习惯以后,就很难再改正了。

有时候,改正一个习惯性的错误,比学习一个正确的做法更加的困难,有时候甚至永远改不过来了。

2、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也有可能你是在进步。

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你的眼光还不高、眼睛的观察能力也不够强,会觉得自己的字开始写的还不错。

但是随着你的水平不断的提高,观察能力要比手上的技法进步快得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写的字越来越来约难看。其实当时你已经有进步了,但是自己看起来还是没有进步,感觉还不如以前写的,这是书法学习必然要经历的一种和过程。

谢谢关注不二斋!mkkj

我个人建议,还是要找一位高明书法家,从头到尾的指导你,这样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现场和粉丝互动,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二斋


帮诸多网友看过初学欧阳询一年内的问题。

其实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心里路程,初学者并不害怕进步慢,之所以感觉很恐慌或者因不进反退而怀疑自己没练书法的天赋,都是因为心里没底。


你看不到书法的各个阶段,所以当你处于一个自己心里觉得不太好的阶段时,就会怀疑自己。

其实可以告诉你,这些瞎操心瞎怀疑完全是没用的。

但是也可以告诉你,这些怀疑和操心是必经阶段,不可避免。

每个人学书法的时候都会遇到,尤其是自学。

如何解决呢?

显然对于初学两个月来说,谈用笔结构全是徒劳无功,因为说了你也不会理解。

现在要做的就是帮你认清你的现状,帮你调整心态。


初学两个月,估计写笔画都还手抖,如果这一关你克制不过,那就谈不上“不进反退”,而是一直没“进”。

先克服手抖,争取把横竖撇捺点练到一定水平,起码行笔过程中,不至于抖动。

然后单字也不需多,每天挑几个练上一两个小时就好。如果一两个小时写上三四十字,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只能落个粗糙。

书法怎么练?

你把一个字写的越细,对第二个字也就会越看越写越仔细。

如果你把一百个字写的很粗糙,那一百零一个依旧会粗糙。

求精不求量,量是建立在精的基础之上,才能引发质变。如靠练的字数就能成长,那写了三五十年的人就不有人是江湖体了。


在你越来越细致的练习过程中,你越愈加发觉自己写的差。

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细致的练习会让你精力更集中,眼力更高。

眼力高,即便自己进步,也会觉得退步,这很正常。


书法不是学个三、五、十年就能练出什么的,即便专业研究,十年最多也就是个比入门强一点的水平。书法的起步门槛很低,人人都可学,但是真正想写好,不是别人说你好就好,而是写得好的人说你才算好,这个入门门槛很高。

甚至有些专业研究了二三十年的人,才觉得自己刚入门。


书法要有过日子心,慢慢来,别急。不要一天一天比,也别一月一月比。

要把对比的时间单位放到季度和年份上。

夏天比春天好,就算进步。今年比去年强,就算进步。这些进步才是清晰可见的。

至于觉得今天比昨天好,大多数时候是自己眼力出现了问题,拿到全年来看,其实这两天的水平也没什么两样。


梁宇航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学书法本来就是个艰苦了历程,要有苦行僧的执着、乐在其中的平和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日有所思,日有所进,看看齐璜老人多大才转行,但终成一代大家,以白石老人为励志,放下功利,自然会有效果!
一家之言,如果感觉还好,就移动玉指点个赞吧!


三悟轩


对着字帖练的!时间不长!



藏利于欣


我练过一段时间九成宫,也和题主一样许久没有进步,这就是瓶颈

但是瓶颈可能是由于坚持时间不够,也可能是由于方向方法错了

看题主练的长时间也不长,可能两者原因都有。


确定临某一家或某本古帖后,先不要急着动笔,先把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等等了解,正所谓一个人的气质中蕴含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而书法作品中的精气神就是有书法家的气质决定,所以说,只有了解作者,才能深入掌握古帖的意境,比如说题主练的九成宫,书家是欧阳询,其生平坎坷,所以其楷书法度严谨,正中见险,骨气劲峭

还有练习切忌一日百字,这样效果甚微,可以定每日五字,每日三字甚至每日一字的目标,练习不可贪多,把一个字掌握练到家才是收获。


推荐APP“不厌书法”汇集历代碑帖、碑帖百科解读及各种书家必备工具资料。

再有推荐田蕴章的欧楷解读,并非田楷字帖,而是客观按照欧楷解读,没有加入田楷之气。



墨雨小生


其实练字临帖遇到瓶颈是很正常的现象,就是一个字贴自己练时间长有疲劳感或进入一个死胡同,这时要多找找网上看别人的临帖视频和作品。但是个人不建议看二田的临帖和教学会把你带到一个更偏离死胡同,多观察别人临帖笔法和自己的临帖做对比,找别人的用笔优点,找差距找不足,然后努力改正。《九成宫》临习时间长了会有一种审美疲劳的感觉。也可以暂时找一下欧阳询的别的字帖,如《黄甫诞碑》或《化度寺碑》等进行临习,因为同一书法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的书写风格和笔意都会有所差别,所以换一下法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旅者無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