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山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做了哪些努力?

哼哈321


L-70型博福斯防空高炮

早年,前苏联曾经与瑞典博福斯洽谈采购该公司开发的一款25毫米的防空机炮,而不是当时博福斯著名的40毫米防空炮。主要苏联人认为25毫米防空炮比较轻便可以牵引。对这个炮苏联人还比较喜欢,因此除了下单采购之外还掏钱买了生产许可证。

有意思的是,这款25毫米防空炮,在许多设计上,其实就是直接把40毫米机炮的机械设计稍加修改或缩小后原样生产的,就连火炮的机械设计与自动装弹系统,都与40毫米防空炮一模一样。因此,苏联取得的,可以说是一款缩小版的博福斯40防空炮的设计。

但是,在苏联与博福斯共同建立生产线的时候,苏联自己对25毫米防空炮的设计开始仿造并放大,变成了著名的1939年型37毫米口径的防空炮。这款机炮在机械结构上也与25毫米快炮几乎一致,甚至零件的设也与25毫米防空炮的相似,只不过,在加工的精确度上,粗糙的俄罗斯大汉的工艺自然无法与瑞典原厂相比。

前苏联1939型37毫米防空高炮

但是,1939年型防空炮的弹药却不是仿制或来自瑞典,而是美国柯特-布朗宁推出的37毫米机炮的弹药。只不过美国的设计的弹药在性能和威力上,都不如博福斯的40毫米快炮。

苏联人将1939年型防空炮的射速提高到160发/分到180发/分,这要比博福斯防空炮的射速略高。1939年型防空炮也比25毫米防空炮早一年量产(25毫米炮是在1940年才开始少量生产),在大战期间,1939年型37毫米快炮成为苏联防空机炮的主力,除了拖曳型以外,苏联海军还有水冷的单管(70-K)与水冷双管(V-11M)两种衍生型。为了提高机动力,苏联还尝试使用SU-76自行火炮的底盘,分别搭载单管与双管两种高炮。不过其生产的数量很少。苏联除了自己使用以外,战后也输出给一些华约组织国家。

盟军战舰上使用的舰载版本博福斯40毫米防空高炮


陶德中士


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是整个二战时代最具口碑的防空装备,它和该公司推出的75mm高射炮一样都是德国-瑞典军事技术合作的产物,因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款风靡二战的防空装备,和FLAK-36型88mm高炮一样都是德国的骄傲。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虽然没能像表哥德国88mm高炮那样改变战局,却因为极高的产量和装备范围同样闻名于世,诞生之后几乎所有的军事强国都装备了这款武器,包括抗日的中华民国以及抗美援朝的新中国。

各国的改装中数“匈牙利”最为成功,不仅是因为匈牙利首次为其配备了火控雷达,还因为服务于纳粹庞大的战争机器创造出最高的产量,约有767门这种40毫米高射炮诞生于匈牙利。在轴心国部队里这种瑞典血统的40mm高炮用于填补88mm和20mm高炮的火力空白,是带有精密火控计算机的博福斯炮更是各个装甲部队和主力舰的标准装备,而原产于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仅仅装备了机械式计算机和光学瞄准具。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炮架和底盘,炮架分两部分上部炮架同炮身相连,包括高低机、平衡机、瞄准机构和耳轴;下部炮架呈十字型,主要包括旋转机构,与底盘连为一体。其中,前部和后部支撑架为箱形钢樑,左右两侧支撑架为可收放式,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千斤顶整体呈“十字”状(和88mm炮完全一样),这也是与德国88mm高炮血缘关系的最有力证据,与钢梁相连接的是双轮小车,整个高炮看上去就是缩小版的FlAK-36型88毫米高射炮。继承了德国设计思想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仿制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人印象中的苏联军工技术粗制滥造,似乎仿制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的可能性并不高,而事实上苏联通过简化生产工艺、取消精密火控设备换装简单的光学瞄准具等方式,还是成功地生产出了类似的武器,在口径上也做出了调整,改为37mm弹药以适应国内的弹药生产线,最终定型为M1939型37mm高射炮。苏联先是以博福斯炮为模板生产25mm口径的高炮,在验证了结构设计的优越性之后才开始生产更大口径的防空炮,从一开始仿制到最终的37mm形态出现用了5~6年的时间,可见其过程也是非常坎坷的。


利刃军事


苏联为了山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做过最大的努力就是简化了其工艺。博福斯公司原设计是相当精良,甚至可以说是精密的。以该炮的炮闩为例,需要经过110道工序,将原重15.6千克的钢坯加工成仅重4千克的炮闩。对于别说工业加工以粗放为主的前苏联,就是稍后开始仿制该炮的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也要对其工艺进行简化,当然了,由于美国的精加工工艺远高于同时期的前苏联,所以最终装备美国海军的MK1式40毫米博福斯舰用机关炮并没有象前苏联的70-K式的一样简化的那么厉害。除了简化了炮闩的加工艺以外,还简化了炮架和瞄准具,例如去掉了副炮手后方的指挥官座垫,去掉了瑞典人那套由博福斯公司研制的用于快速追踪空中目标的简易机械式计算机。这套机械化式计算机结合反射式光学瞄准镜能使炮手对飞行速度达到 563 公里/小时(350 英里/小时)的空中目标进行有效的修正,从而大大增强了射击精确度。但它也增加了操纵难度,炮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高炮的射击要领。在苏军看来,与其装备这套复杂的系统并延长炮手的训练时间,不如直接将其去掉,以节省工时多生产几门,以构成更严密的火力网来弥补精度的不足。所以苏军只为其配套了一套简单的光学机械向量瞄准具,需要炮手装订装定目标飞行诸元(航路角、升降角、目标速度、目标现在距离),然后才能解算出目标提前角,其误差不大于 4 密位。对地面目标射击时,瞄准角(高 角)误差不大于 2′。准直式光学瞄准镜制有放大的十字分划线。

正因为苏联军工企业需要对经过对该炮进行了大量的简化设计,以适应当时前苏联的落后的工业加工水平,所以,苏联红海军直到1940年才开始接收新式的70-K式37毫米单管舰炮,而大规模装备舰艇更要到1942年。与英美海军装备40毫米博福斯舰用高射机关炮的时间基本相同,对于工业水平远逊美英两国的苏联军工部门来说,实际上是值得骄傲的表现。


旭说军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航空技术飞跃进步,军用飞机得到了比战争中更快速的发展,在各个兵种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欧洲各国也展开了地面高射炮的研究,除了要在天空中击落飞机,如何在地面上击落飞机也非常重要,而对于苏联这种技术力并不强(20世纪20-30年代初)的国家来说,高射炮的发展更加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轰炸机)

  1935年,苏联海军购买了瑞典博福斯公司的M1932型25mm机关炮,由此开始了苏联的高射机关炮发展之路。

  

  (M1932型25mm高射机关炮)

  经过试验证明,25mm机关炮是一个性能出色的武器,在博福斯高射炮的刺激下,苏联于1938年开发了45mm高射机关炮,称之为“72-K”。测试之后,整体性能尚可,但苏联军方认为45mm的口径对于机关炮来说比较大,决定继续修改,新型机关炮的口径被缩小到了37mm,代号“61-k”型高射炮,1938年10月,“61-K”首门样炮完成制造。

  

  (M1939型“61-K”37mm高射机关炮)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17日,苏联也出兵波兰,结果很简单,苏德两国瓜分了波兰,但在这场战争中,苏军缴获了一批波兰进口博福斯40mmL56高射机关炮,以此为契机,苏联开始了对博福斯40和“61-K”的比较测试,经过测试之后发现,这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于是苏军停产了45mm“72-K”,转产“61-K”,在1939年低开始量产,定名M1939型37MM高射炮。

  

  (博福斯40mmL56高射机关炮)

  M1939型37mm高射炮最大射高6700m,放列重量2100kg,火炮轻便灵活,自动连发,最大射速可达每分钟180发,火炮编制人员为8人,是非常出色的高射炮。生产厂家是NO.8号工厂,也就是为人熟知的加里宁工厂,从1939-1945年,加里宁工厂一共生产了18872门型高射炮,是战时苏联产量最多的高射炮型号。

  

  (作战中的苏联高射炮部队)

  1942年,M1939型高射炮进行了一次自行化改进,火炮被搭载到了T70轻型坦克的车体上,成为了自行防空炮,称之为ZSU-37型自行高射炮,到1946年一共生产了300辆。

  

  (保存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的ZUS-37型自行高射炮)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M1939型高射炮终于得以大显身手,整个苏德战争期间,37mm高射炮被成功的运用到东线的各个战场,从列宁格勒到塞瓦斯托波尔,到处可见M1939型高炮的身影,作为一款优秀的高射机关炮,通常用来对付俯冲轰炸机和中低空的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等,同时对付地面一些轻型装甲单位也非常有效。

  

  (JU87型俯冲轰炸机,M1939型高射炮是其头号杀手。)

  据统计,在三年多的战斗中,M1939型高射炮一共击落了14657架轴心国飞机,平均每击落一架需要消耗905发炮弹,在击落的飞机中,最多的便是各种各样的俯冲轰炸机,高炮通常以4门为一连,防空作战时集火射击,威力可达7×7km范围,在这一范围内的俯冲轰炸机非伤即残,成为扞卫苏联天空的守护神。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