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了,可是為什麼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燭之光jy


我是八零後,小時候父母也會說要努力學習,回家要做完作業才可以出去玩,那是成績還不錯,我想主要是因為壓力不大,學習的心態要好一些。

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好吃的,好玩的,父母都是十分的寵愛,尤其看中孩子的教育,上課學習,回家父母督促學習作業,然後還有各式各樣的輔導班,補課班,孩子還真的是在學習的海洋中。

可是,這樣的方式家長覺得是對孩子負責,是為了孩子將來,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呢?孩子的感受未必美好,小小的年紀就這樣為了學習不停歇,我想如果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話,我的童年一定少了很多樂趣。

各種學習班,補課班,家長的關心,孩子也會反感吧!會生出一種牴觸的情緒,畢竟自願和被自願感受是不一樣的,自願學習是愛好和快樂!可是被自願呢?孩子會不會覺得學習是負擔,父母越是在乎學習成績,孩子是否壓力就越大,每次考試是不是絕的如果考不好的話會有負罪心理。

現在的家長不容易,為了孩子有個好的教育,為了孩子的將來,報班,補課,投入不少精力還財力;現在的孩子也不容易,小小肩膀,大大書包,家長的期待,內心也有那麼點苦楚吧!


奔波的節奏


家長越關注孩子學習,越是每天輔導孩子功課。孩子的成績不是提高了而是越來越差。

我覺得之所以這樣的,是因為孩子並不在乎老師講的什麼,他聽沒聽懂。反正他覺得回家有爸媽教導輔導或上輔導班。總之就是回到家,寫不完的作業,寫不完的課外試卷。家長根本就不會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更不會留出時間讓孩子玩。


總覺得玩了就跟不上了,現在社會競爭這麼大。對了孩子可能就想我在課堂上我輕鬆吧,開小差,反正就是回家後除了寫還是寫,不是講便是說,有的甚至沒有耐心打罵孩子。這樣形成了惡性化循環孩子就會對學習越發的反感。

認為是學習導致他沒有時間玩。認為是學習讓父母不愛他了,認為他的父母眼裡只有學習只有成績沒有他。

歡迎大家關注我,評論我。我是蘇菲婭,倆娃的媽媽。


蘇菲婭


我來講幾句:

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了和厭學症的孩子越來越多這兩者之間不是轉折關係而是因果關係。原因如下:

一、因為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了,這一訴求通過各種途徑轉移到學校,轉移到老師這一執行者手裡。於是學校都把抓教育質量當第一要務,老師差不多不擇手段的給學生加強練習,大量原來可以活動遊戲的時間變成了文化深造時間。在學校除了聽課作業幾乎玩的時間,幾乎沒有有樂趣的事,於是厭學症患者增多。


二、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了,家長也把這一訴求直接加在孩子身上。家長的言談都是要求孩子考好成績。孩子考得好了全家高興大肆獎賞,孩子考得差了瞬間變臉打得雞飛狗跳。為了不使孩子輸在起跑線,給孩子報各種文化補習班、各種技能培訓班。孩子在家裡也因為學習忙得暈頭轉向,得不到一點樂趣。厭學症患者更多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把責任都推給家長,這是不公正的。的確有點,因為我也知道家長能希望孩子全面發展快樂成長。家長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因為生存壓力所迫。那我們究竟要把責任推給誰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反正我們老師不來背這個黑鍋。



牛刀小試713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了,可是為什麼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先來說說家長的關心。

做家長的希望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因此給孩子報這樣的補習班,那樣的補習班。有時候為了增加孩子的技能,還讓孩子報這樣的特長班,那樣的特長班。週末的時候,可能兩天的時間都在陪孩子,從這個點跑到那個點。孩子那麼小的年齡,整天忙於奔波,除了完成補習班、培訓班的任務之外,還要回家做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孩子有多累呀。

漸漸的,孩子就對父母的這種做法有種牴觸心理,他就採取人到場而心不到場的辦法對付家長。結果家長費了心,費了錢,費了力,卻沒有討好。甚至有的孩子經常不做作業,更有甚者還逃學出去玩,讓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痛。


再說說大氣候對孩子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討厭學習?同學之間有時候會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聽說別的同學都在耍遊戲,自己不玩遊戲感覺掉隊了,與同學之間沒有共同語言。為了跟上同學的腳步,因此自己也趕快加入遊戲大軍當中。一旦進入遊戲,孩子就很容易沉迷。一個人精力是有限的,他這方面用多了,那方面自然就少了。孩子花在遊戲的時間多了,孩子的用於學習時間自然就少了,那樣孩子的學習成績漸漸的就會越來越差。在越來越差情況下,他對學習就提不起勁兒了。上課不專心,課下不認真做作業,甚至週末作業一點都不做,這樣的孩子大有人在。有的同學一說做作業是頭痛萬分,一說遊戲是情緒高漲。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手機普及現象,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智能手機,一部手機上面可以打遊戲,可以聊QQ,可以刷微信,可以看視頻,可以看小說,很多很多的用處,既給人們帶來方便,也讓孩子們對他太依賴了,因此導致厭學。


為讓孩子能夠在自己的關心下更加熱愛學習,我們做家長的要做到,對孩子進行理性的關心而不能隨著家長的意願,給孩子報很多很多的補習班、特長班,另外要適當控制孩子對手機的使用。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有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悟空問答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謝謝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點贊。


睿心媽媽


我是位初中數學老師,不少人對中國教育形式的認識是片面的,放大了現代教育的弊端。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了,可是為什麼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這個認識前半部分是事實,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家長也認識到知識文化的重要性。跟我們70後或者60後的家長相比,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

這個認識的後半部分認識是錯誤的,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這是跟那個年代的學生相比,就拿我們80後這代人來說,我們上初中要達到一定分數線,小學階段就厭學的,小學沒讀完就回家從事農業勞動了;初中升高中能到60%升學率就不錯了。達不到一定分數線就沒書讀,厭學的早早就被淘汰了。所以根本沒可比性。

關心教育是好事,但別放大教育的弊端,更別崇洋媚外。看到不足,也要看到中國教育的進步。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探討教育。


考試預報


我不知道其他老師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就是當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時候,老師卻感覺孩子一屆不如一屆了。可能孩子都比較熟悉,因為老師總喜歡說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其實這不是玩笑話,這真的是老師的心理話。

以前七零後八零後很少有父母管束學習的,都是孩子到點去上學,到點放學回家,晚上吃飯寫作業,家長最多在試卷上籤個字,一年能去學校開個家長會都很難得,孩子的老師叫什麼,是男的還是女的,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我的父母連我的班級在哪一層樓都不知道,中考高考在他們眼裡與平時考試沒什麼區別。

我記得我剛開始教書的時候,那時不分快慢班,都是平行班,孩子考多少都只是個數字,很少有家長跑來問東問西的,孩子能上高中的就去高中了,不能去高中的就上技校了,還有的就進入社會打工了。那些學習差的上課沒上挨批評,課下沒少挨訓斥,老師也去家訪,家長都是一臉慚愧,感覺給老師惹麻煩了。

應該是從什麼時候風氣開始轉變了呢?學區房概念的出現,有家長開始在市裡買房子,然後就形成了風氣,誰家如果沒有在市區買個房子好像混得都不行了,然後孩子上學不再是像以前簡單的就近入學,而是有了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區分。重點學校師資力量強,學生素質好,教學質量突出,上重點高中的機會變大,那普通學校為了生存,只能被迫分快慢班,因為你不分班,就留不住好的生源。然後因為有了競爭,就有了各種補習班,然後就有老師見利忘義,開始自已辦班,然後就有其他老師效仿,甚至採取威逼利誘手段讓學生去他那兒補習。

學校的競爭,學生的競爭,又逼著家長不得不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買學區房進重點中學,進重點班級,挑好的老師,打聽好的補習班,讓孩子和學習好的同學玩,坐在一起,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想盡辦法給老師送禮,討好老師。

現在不知不覺就成了目前的這種社會風氣,家長越來越重視,甚至干涉到學校裡的教學工作了,社會的競爭激烈讓家長恐懼,擔心孩子掉隊,社會家庭學校逼著孩子越來越討厭學習了。

家長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接受不了其實很多孩子就是普通人這一現實,家長逼著孩子學,逼著學校老師出成績,學校老師為了生存,為了成績就要不停壓榨學生的潛力,現在重點資源又不豐富,孩子的能力畢竟有限,在這種多方逼迫的環境裡學習,能喜歡學習的孩子有幾個?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源小米


因為是家長關心,而不是孩子自己關心,被強加行為就容易出現反彈,自然就演變成厭學的結果了。

老話說:關心而亂。很多家長並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和方法,往往就是“學習成績要好”"以後考名牌大學",很模糊。然後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有的學習好,有的唱歌好,有的跳舞好,心裡就很著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強度叫上來,時間浪費了就沒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也很焦慮。



在這樣的場景下,孩子就像一個被抽打的陀螺,一直轉個不停,小跡看到那些孩子小小的個頭,揹著大大的書包,奔波於各種補習班和培訓班的時候,心裡都覺得特別累。而且家長自己焦慮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



家長真的沒有必要這麼急,有的孩子開竅早,有的孩子開竅晚,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要在一開始就透支了孩子奔跑的快樂和慾望。慢慢引導孩子自己關心自己的成長,享受成長的快樂,幫孩子找到為之奮鬥的目標,再考慮要準備什麼,要把孩子放在哪個跑道上。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別急,家長應該先給自己降壓。

奶爸軌跡


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學習,但是孩子卻越來越厭學,這主要是關心的方式不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導致的。

1、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孩子沒有休息喘氣的時間,好不容易等到假期,結果懶覺也睡不到,一早爬起來就開始忙碌的一天,四處奔波到處上課。如果成績上升了還好,成績不變或者下降,家長又要嘮叨。現在的家長不看孩子的情況一窩蜂報奧數班,但是是不是都能聽懂呢,有的孩子根本聽不懂就開始反感數學。

2、輔導資料一大堆。誰家的孩子都是練習資料一大堆。家長買起來斯毫不手軟,。孩子寫完作業就要開始做輔導資料。半夜了孩子還在挑燈夜讀。

3、成績的重要。雖然現在老師不公佈所有人成績,不排名,但是總有一些八卦的家長到處打聽成績,竟然能私下做出來排名榜。然後拿著榜開始數落孩子。

家長不注重孩子的內心,只注重成績。認為玩就是浪費時間,導致孩子壓抑從而厭惡學習。


木小暖同學


不管在哪個時代,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學習。只是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太大,家長走的彎路不想讓孩子重複,所以就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這也是孩子們厭學的原因。孩子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都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家長而學習。繁忙的工作讓家長根本不會很尊重的跟孩子交流,只會用一些語言要壓迫孩子,告訴孩子的不是學習很快樂,而是學的越多將來越有好處。其實孩子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所謂的將來,為什麼為了將來會讓自己的現在過的這麼糟糕。家長越來越多的催促監督,其實都只是那幾句話而已,“不學習沒出路”“不學習將來就要做苦力”“就會被淘汰”“不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些對於孩子是嘮叨,其實是沒有什麼作用的,最好的是耳濡目染。家長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對孩子影響很大,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想讓她知道什麼就會找個情景,就像是幼兒園。我帶她去好幾個幼兒園,進去轉一圈,讓她挑選,她選好我會告訴她,既然選擇好了就要好好表現,不然的話就得去別的她看不上的幼兒園。她每天都很開心,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認同,但是尊重是能激發孩子興趣的,壓力太大的孩子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刻釋放,做出偏離軌道的事情。


用戶85276372482


家長關心學習,大部分還是關心成績,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開始上什麼早教班,外語班,興趣班之類的,試問,一週一個小時的學習孩子能學到什麼,在上小學以前父母的用心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很多良好的習慣也是在這之前養成的。上小學以後很多家長就開始揠苗助長,巴不得孩子每天都要看書學習,我們也是從小時候走過來的,那種逆反的情緒估計每個人都有吧。學習也得有學習的方法,要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首先,不要總逼著孩子學習,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與其讓他哭著寫作業,不如先做好約定,痛痛快快的玩好之後要把作業做完,不然第二天受罰就得自己承受了。相信孩子會愉快的接受約定的。

其次,家長也要做好榜樣,你在那看電視玩手機,讓孩子在那做作業,你覺得他能用心嗎?這時家長不妨放下手裡的電子產品,陪孩子一起看看書,讀讀報紙,給孩子營造要給學習的氛圍。

第三,利用週末或假期的時間帶孩子出去轉轉,有條件的可以去遠點的地方旅遊,勞逸結合,接觸一下大自然,身心得以放鬆。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