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宝宝更好的适应幼儿园?

狂嗨之后的寂寞


孩子的入园准备,请一定要注意这些!

当宝贝们第一次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第一次与家人分离、第一次的集体生活……面对宝贝们的若干个“第一次”,妈妈们都在担心这些问题:

● TA从没离开过我,一直哭闹怎么办?

● 幼儿园老师会喜欢TA吗?

● TA在幼儿园能吃饱吃好吗?

● 会不会有别的孩子欺负TA?

● TA在幼儿园中午不睡觉怎么办?

● TA在幼儿园生病不舒服怎么办?

其实,每个孩子入园时都会面临“成长的挑战”,这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蜕变”。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提前做好各项入园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感受这一切的到来。那么,为了帮助宝贝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到底要准备什么呢?

一、心理准备

相信孩子,信任老师

当孩子新入园时,面临“分离焦虑”的可不只有他们,还有很多家长也不得不度过一段漫长的适应期。建议爸爸妈妈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坚信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制造紧张和焦虑的氛围,让他们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不好玩或者不安全的地方。

熟悉幼儿园环境

在正式开学之前,爸爸妈妈应该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去幼儿园参观,比如:看看所在的班级、教室的玩具、睡觉的小床、盥洗室、厕所以及户外场地的大型玩具、花草树木等等,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了解幼儿园是他们学习和玩耍的“乐园”,并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向往。

用绘本帮孩子了解幼儿园

为了提升孩子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幼儿园场景的角色扮演游戏,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环节;还可以借助与幼儿园有关的绘本故事,向孩子描述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普及幼儿园的生活常识,以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

以上故事选自《亿童情商故事盒》

二、生活准备

1.调整作息时间

家长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日常活动,提前帮他们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比如:相应减少夜晚的玩耍时间,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他们每晚的睡眠时间不低于9小时;幼儿园的午睡一般安排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半,父母可参照这一时间帮孩子确立午睡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午休习惯。

2.会自己吃饭、喝水

研究表明:孩子到了2周岁,手臂力量及协调能力足够让一个正常的孩子自己拿小勺子和小碗吃饭。在入园前,家长要尽量教会孩子能够自己吃饭、喝水,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不仅是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减少孩子入园后的不适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3.会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眼下,天气炎热,孩子一般穿的是单衣,这正是训练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的好时机。家长不妨抓住每一次换装的机会,教孩子辨认衣服的正反、鞋子的左右,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入园后,家长也请给孩子准备舒适、方便穿脱的衣服和鞋子,避免因为穿脱过于繁琐,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会自己漱口、洗手

在幼儿园里,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沙水、泥巴、颜料等游戏材料,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饭后漱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当孩子逐渐形成这种意识后,即使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他们也能自觉完成,这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语言准备

入园前,家长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要教会孩子准确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顾,比如以下这几句话,爸爸妈妈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表述哦!

“老师,我要尿尿/拉粑粑。”

很多刚入园的孩子,可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不敢表达这一需求,这就需要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和训练。比如:妈妈当幼儿园老师,爸爸和孩子扮演小朋友,老师讲课时,爸爸举手说:“老师,我要尿尿。” 几次情景模拟后,孩子自然能够掌握正确的表述方式。

“老师,请帮我换条裤子。”

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家中尿裤子时被家长指责过,以至于在幼儿园尿裤子后不敢告诉老师。在入园前,家长要耐心告诉孩子,尿湿裤子时,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换裤子,否则可能会生病的。

“老师,我要喝水!”

幼儿园会安排集体喝水的时间,但在这个特定时间外,如果孩子想喝水,就需要他们主动表达。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口渴时,大胆向老师表达需求,以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减少生病的几率。

“老师,我身体不舒服。”

当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突发的身体状况,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就可能会延误病情。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身体不舒服了,如头疼、头晕、肚子疼、吃不下饭等,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并且能用手指出具体的位置,这样才能方便老师及时带孩子去医务室检查或联系家长。

四、物品准备

书包

家长不妨带孩子一起去商店挑选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每天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学,心里会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

替换衣物

孩子进入新的环境后,容易因为紧张或兴奋而大小便失禁;另外,进餐时可能会把汤汁弄在衣服上,所以家长要多准备一些舒适易穿脱的衣物。

鞋子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运动量有所加大,活动场所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准备合适的鞋子,比如轻便软底的防滑鞋更便于孩子运动,能有效防止意外发生。

小玩具

第一天入园,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玩具、书籍或依恋物(比如常玩的小玩偶),帮助孩子减轻分离焦虑,但千万不要带细小、容易吞咽的玩具,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证件

孩子的证件照、体检表、预防接种证以及父母联系方式的名片等等,这些物件各地区幼儿园可能存在差异,请家长们按照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要求携带相关物品入园。


亿童学院


一张图告诉你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


超妈育儿大全


刚刚入园的孩子都会很不适应。那是离开父母的恐惧,与妈妈分开的不安全感。小婴儿3个月前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长大的过程也同时是与妈妈渐渐分化的过程,分化就是知道妈妈是妈妈,我是我。因此孩子越小越觉得只要看不见妈妈了,就意味着妈妈消失了,这会引起孩子产生类似死亡的焦虑感。

父母要能够看到、允许并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并给予足够的安慰,重复再重复以下三句话:

1,妈妈知道你很害怕,因为你从来没有去过幼儿园,没和妈妈分开过;(接纳并理解情绪)

2,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老师会带着你们一起玩(引导美好场景);

3,妈妈会来接你的,妈妈永远都和你在一起的(给予安全保证)。

同时也要狠起心肠,让孩子忍受分离的焦虑,并允许孩子通过哭闹来释放焦虑。由此通过这份焦虑升级孩子的安全感:妈妈离开了,但妈妈会回来的。


孩子还会无师自通地学会一些耍赖的招数,如这里痛那里疼的,只要一次用得灵验,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打破的方法跟前面是一样的。父母和老人如果因心痛孩子哭而溺爱,会让孩子缺乏遵守规则的条件,使他适应环境比其他小孩更辛苦。这样的溺爱,得不偿失。

当然对于孩子的身体状况需要父母能够分辨,既不能不听孩子的,也不能完全听孩子。

我女儿小的时候如果生病在家里,我就告诉她生病不是放假,所以在家里不能看电视,不能吃零食,因为你生病了只能多休息。总而言之身体好,哪里都能玩,什么东西都能吃。生病了就什么都不能玩,什么好东西都不能吃,不要让孩子觉得生病是有好处。因为有获得性收益的孩子,会从潜意识层面更容易生病。

父母心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深知家庭养育的核心是人格养育,关注《父母心法》知人才能育人


父母学点心理学


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的宝宝也快到了去幼儿园的年纪。她姥爷非常的不赞同送去幼儿园,甚至说如果因为升小学有限制那就交了钱不去上就是了。让在家耍,在家教。如果碰到一个好的老师,好的幼儿园,那宝宝在里面会获得多数的快乐,磕磕碰碰和小朋友打架拌嘴,无可厚非,只要老师协调的好,引导的好,那么孩子就是快乐的,就怕遇不到这样的。看情况吧。看宝宝反应再做对策,现在想的再多,有时候都没用。


晒太阳的辣椒


宝宝到一定的年龄就要去幼儿园,幼儿园对宝宝来说是陌生的环境,是自己离开父母后接触的一个生存环境,宝宝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因为宝宝离开了父母,自己单独面对新的群体,焦躁不安,哭闹……都能理解,因为宝宝没有时间的概念,从进园到放学看见父母是多长时间,ta只知道进园那刻起,就离开父母身边。

而作为父母也要调节好自己的焦虑,不要各种担心,慢慢的让孩子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