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寶寶更好的適應幼兒園?

狂嗨之後的寂寞


孩子的入園準備,請一定要注意這些!

當寶貝們第一次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第一次與家人分離、第一次的集體生活……面對寶貝們的若干個“第一次”,媽媽們都在擔心這些問題:

● TA從沒離開過我,一直哭鬧怎麼辦?

● 幼兒園老師會喜歡TA嗎?

● TA在幼兒園能吃飽吃好嗎?

● 會不會有別的孩子欺負TA?

● TA在幼兒園中午不睡覺怎麼辦?

● TA在幼兒園生病不舒服怎麼辦?

其實,每個孩子入園時都會面臨“成長的挑戰”,這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蛻變”。作為家長,我們有必要提前做好各項入園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感受這一切的到來。那麼,為了幫助寶貝們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們到底要準備什麼呢?

一、心理準備

相信孩子,信任老師

當孩子新入園時,面臨“分離焦慮”的可不只有他們,還有很多家長也不得不度過一段漫長的適應期。建議爸爸媽媽首先要對孩子有信心,堅信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不要盲目地給孩子製造緊張和焦慮的氛圍,讓他們誤以為幼兒園是一個不好玩或者不安全的地方。

熟悉幼兒園環境

在正式開學之前,爸爸媽媽應該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去幼兒園參觀,比如:看看所在的班級、教室的玩具、睡覺的小床、盥洗室、廁所以及戶外場地的大型玩具、花草樹木等等,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瞭解幼兒園是他們學習和玩耍的“樂園”,並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嚮往。

用繪本幫孩子瞭解幼兒園

為了提升孩子對幼兒園、老師與小朋友的熟悉感與認同感,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幼兒園場景的角色扮演遊戲,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生活環節;還可以藉助與幼兒園有關的繪本故事,向孩子描述幼兒園裡發生的趣事,普及幼兒園的生活常識,以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

以上故事選自《億童情商故事盒》

二、生活準備

1.調整作息時間

家長從現在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安排孩子的日常活動,提前幫他們建立規律的作息制度。比如:相應減少夜晚的玩耍時間,督促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保證他們每晚的睡眠時間不低於9小時;幼兒園的午睡一般安排在中午12點至下午2點半,父母可參照這一時間幫孩子確立午睡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午休習慣。

2.會自己吃飯、喝水

研究表明:孩子到了2週歲,手臂力量及協調能力足夠讓一個正常的孩子自己拿小勺子和小碗吃飯。在入園前,家長要儘量教會孩子能夠自己吃飯、喝水,讓他們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這不僅是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有利於減少孩子入園後的不適感,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3.會自己穿脫衣服、鞋子

眼下,天氣炎熱,孩子一般穿的是單衣,這正是訓練他們自己穿脫衣服的好時機。家長不妨抓住每一次換裝的機會,教孩子辨認衣服的正反、鞋子的左右,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入園後,家長也請給孩子準備舒適、方便穿脫的衣服和鞋子,避免因為穿脫過於繁瑣,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會自己漱口、洗手

在幼兒園裡,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沙水、泥巴、顏料等遊戲材料,如果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引起健康問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培養孩子飯前便後勤洗手、飯後漱口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因為當孩子逐漸形成這種意識後,即使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他們也能自覺完成,這會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語言準備

入園前,家長不僅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要教會孩子準確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顧,比如以下這幾句話,爸爸媽媽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表述哦!

“老師,我要尿尿/拉粑粑。”

很多剛入園的孩子,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不敢表達這一需求,這就需要家長在家中對孩子進行引導和訓練。比如:媽媽當幼兒園老師,爸爸和孩子扮演小朋友,老師講課時,爸爸舉手說:“老師,我要尿尿。” 幾次情景模擬後,孩子自然能夠掌握正確的表述方式。

“老師,請幫我換條褲子。”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在家中尿褲子時被家長指責過,以至於在幼兒園尿褲子後不敢告訴老師。在入園前,家長要耐心告訴孩子,尿溼褲子時,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請老師幫忙換褲子,否則可能會生病的。

“老師,我要喝水!”

幼兒園會安排集體喝水的時間,但在這個特定時間外,如果孩子想喝水,就需要他們主動表達。家長要鼓勵孩子在口渴時,大膽向老師表達需求,以保證每天的飲水量,減少生病的幾率。

“老師,我身體不舒服。”

當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一些突發的身體狀況,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發現,就可能會延誤病情。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身體不舒服了,如頭疼、頭暈、肚子疼、吃不下飯等,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並且能用手指出具體的位置,這樣才能方便老師及時帶孩子去醫務室檢查或聯繫家長。

四、物品準備

書包

家長不妨帶孩子一起去商店挑選一個可愛的小書包。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每天揹著心愛的書包上學,心裡會充滿成就感和自豪感。

替換衣物

孩子進入新的環境後,容易因為緊張或興奮而大小便失禁;另外,進餐時可能會把湯汁弄在衣服上,所以家長要多準備一些舒適易穿脫的衣物。

鞋子

進入幼兒園後,孩子的運動量有所加大,活動場所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要準備合適的鞋子,比如輕便軟底的防滑鞋更便於孩子運動,能有效防止意外發生。

小玩具

第一天入園,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小玩具、書籍或依戀物(比如常玩的小玩偶),幫助孩子減輕分離焦慮,但千萬不要帶細小、容易吞嚥的玩具,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證件

孩子的證件照、體檢表、預防接種證以及父母聯繫方式的名片等等,這些物件各地區幼兒園可能存在差異,請家長們按照孩子所在幼兒園的要求攜帶相關物品入園。


億童學院


一張圖告訴你如何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


超媽育兒大全


剛剛入園的孩子都會很不適應。那是離開父母的恐懼,與媽媽分開的不安全感。小嬰兒3個月前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長大的過程也同時是與媽媽漸漸分化的過程,分化就是知道媽媽是媽媽,我是我。因此孩子越小越覺得只要看不見媽媽了,就意味著媽媽消失了,這會引起孩子產生類似死亡的焦慮感。

父母要能夠看到、允許並理解孩子的這種情緒,並給予足夠的安慰,重複再重複以下三句話:

1,媽媽知道你很害怕,因為你從來沒有去過幼兒園,沒和媽媽分開過;(接納並理解情緒)

2,幼兒園裡有很多小朋友,老師會帶著你們一起玩(引導美好場景);

3,媽媽會來接你的,媽媽永遠都和你在一起的(給予安全保證)。

同時也要狠起心腸,讓孩子忍受分離的焦慮,並允許孩子通過哭鬧來釋放焦慮。由此通過這份焦慮升級孩子的安全感:媽媽離開了,但媽媽會回來的。


孩子還會無師自通地學會一些耍賴的招數,如這裡痛那裡疼的,只要一次用得靈驗,孩子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打破的方法跟前面是一樣的。父母和老人如果因心痛孩子哭而溺愛,會讓孩子缺乏遵守規則的條件,使他適應環境比其他小孩更辛苦。這樣的溺愛,得不償失。

當然對於孩子的身體狀況需要父母能夠分辨,既不能不聽孩子的,也不能完全聽孩子。

我女兒小的時候如果生病在家裡,我就告訴她生病不是放假,所以在家裡不能看電視,不能吃零食,因為你生病了只能多休息。總而言之身體好,哪裡都能玩,什麼東西都能吃。生病了就什麼都不能玩,什麼好東西都不能吃,不要讓孩子覺得生病是有好處。因為有獲得性收益的孩子,會從潛意識層面更容易生病。

父母心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深知家庭養育的核心是人格養育,關注《父母心法》知人才能育人


父母學點心理學


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我的寶寶也快到了去幼兒園的年紀。她姥爺非常的不贊同送去幼兒園,甚至說如果因為升小學有限制那就交了錢不去上就是了。讓在家耍,在家教。如果碰到一個好的老師,好的幼兒園,那寶寶在裡面會獲得多數的快樂,磕磕碰碰和小朋友打架拌嘴,無可厚非,只要老師協調的好,引導的好,那麼孩子就是快樂的,就怕遇不到這樣的。看情況吧。看寶寶反應再做對策,現在想的再多,有時候都沒用。


曬太陽的辣椒


寶寶到一定的年齡就要去幼兒園,幼兒園對寶寶來說是陌生的環境,是自己離開父母后接觸的一個生存環境,寶寶不適應是很正常的,因為寶寶離開了父母,自己單獨面對新的群體,焦躁不安,哭鬧……都能理解,因為寶寶沒有時間的概念,從進園到放學看見父母是多長時間,ta只知道進園那刻起,就離開父母身邊。

而作為父母也要調節好自己的焦慮,不要各種擔心,慢慢的讓孩子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