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明末的军队来打鸦片战争,会不会取得胜利?

第一军情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明朝的军队可以四面迎敌,海军有孙元化、毛文龙、孔有德、郑芝龙,打败了但是的海上马尔代夫——荷兰,打朝鲜、大日本都不在话下。而且当时在财政不足的情况下依然有能力顶住金兵的进攻,在东北和蒙古方向到处都有明兵的身影。面对连年的战争,恐怕没有那个国家的财政能够支撑。

在说说清军,清朝首先在领导上就没有一个有话语权的皇帝,即使皇帝有心去打仗,但是后宫的慈禧可不会让他那么做,对他们来说打仗会耗掉国库,自己到时候可就没有钱来用。而明朝是有话语权的领导者,即使是私募军队,依然能够去指挥他们进行作战。

如果让明末的军队来打鸦片战争的话,估计有希望。虽然明末没有清朝那么有钱,单是清朝购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舰足以看出来,而明末已经是加税才能维持,连续的战争已经是财政不足;但是单单考虑明末的军队对抗英军还是有把握的,明末的军队当时已经有火器,打鸦片战争可以说胜过清军。

虽然人家是坚船利炮,但是打胜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士气,明末的军队虽然面对国家财政不足,但是依然在抵抗,而清军经历了洋务运动,坚船利炮应有尽有,但是依然被打败。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武武会一一回复。如果喜欢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崇尚军武]。谢谢!】


崇尚军武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几乎想也不用想:没戏!


清朝输掉鸦片战争除了军队军心涣散,战斗力低下外,最主要的还是武器装备的落后。是差距导致了清朝输掉战争,也因为差距几乎所有的列强都在清朝的身上踩上几脚。

这是工业时代与农业时代的战争,是火药时代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让一支几百年前的冷兵器军队来打鸦片战争,我看还不如清朝呢。

这是跨越时代的战争,别说什么斗志、士气,没有用,都是扯淡。

士气再高,斗志再盛,当兵的依然是肉体凡胎,几发炮弹、几梭子弹过后,战士纷纷倒下后,再强的斗志和士气都会化为乌有。

希望能少一些这类无聊的问题,多一点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明末时期的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当时万里三大征就很能说明问题,反正日本一百多年也不敢再兴兵犯乱了。自从海军来说,当时的郑成功部队在满清军队压力下,依然能够打败海上马车夫--荷兰,收复台湾,这说明明末军队的战斗力很强,之所以输在满清手里,是内部原因造成的,说白了就是被自己人给打败了。

所以要是用来打鸦片战争的话,胜算还是有的,不过不大。以当时英国人的铁舰战船来说,战斗力可是世界第一强。虽然明军战力也不差,但明朝内部不稳啊,党派之争,宦官夺权,皇帝虽然有骨气,但是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争斗上,很多跟满清时期的战役就是输在了内部纷争上 ,比如萨尔浒,松山之战,就是被满清的离间计搞失败的。

而且当时明朝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动不动就给老百姓加税,逼得普通人不得不揭竿而起。在内忧外患下,明朝要想打败英国军队还是比较难的。(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想都别想了,门都没有。


说实话,1840年的清军再腐败,战斗力也比明军强,为啥?俩原因:1.战斗体系比明军强,2.明军也是腐败的一批。

首先说明一点,自打雍正军事改革之后,清军的冷热兵器比率就成了2:3=冷比热,也就是说军队火器装备率是60%,而且规格是统一的,火枪是来自中亚的结合了日式扳机的鸟枪(不是鸟铳),火炮是规格确定的红夷炮,辅之以子母炮、臼炮、十节炮和抬枪,这些火器的质量都要优于明代的。



而且清军训练时是早期线列阵战术,也就是古斯塔夫二世时代的战术,怎么也是比明军先进。在东北的满八旗尤其是索伦军战斗力爆表,在收复新疆上还能做到表现出色,实力要强于明末最强的关宁军。可以说在军事方面,1840年的清军绝对胜过1640年的明军。

然后就是说清军打不过英军,火枪射不过,战斗意志薄弱,拼刺刀拼不过(明军后期大部分军队也是近战辣鸡),更何况比清军还落后的明军,简直送人头。不要说什么跟英军靠,晚清因为一场鸦片战争差点破产,比清末财政还窘迫的明政府打死也考不过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军,所以说,明粉们还是别YY了。


火器工坊


1,提问者居心不良

这个提问一看就是居心不良的好事者提出来,拿200多年前的古代王朝末年军队,跟200年后的近代世界超级大国打仗,你干嘛不拿清末大清八里桥的大清铁骑和美国打利比亚的部队打呢?



2,鸦片战争清军英勇表现

拿明末军队和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对比,属于关公战秦琼,还不如直接对比清军是如何打的。其中,八里桥之战是当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





1)交战双方兵力介绍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6万(一说3万)大清精锐勇干0.8万英法联军。




2)战役过程

9月21日凌晨4时,英法联军由骑兵在前开路向八里桥方向推进。 凌晨5点半,英法联军发出了出发信号。



英法联军各有4000余人,共为8000余人,其中接近一半为印度大兵。清军发现英法联军中法军和英军之间的空隙,趁机冲击进入,率先发动进攻,并一度突破英法联军的防线。 大清勇士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敌。



由于都是200年前康熙时期制造的火枪,而且装备也有限,剩下的清军就手持长矛、弓箭,凭着一腔热血迎击英法联军,企图冲乱和割裂英法联军的战斗队形。



激战前面1小时,清军毙伤数人。但清军马队遭到英法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和敌炮榴霰弹的轰击而大量伤亡,战马因受惊而横冲直闯,几近不能成军,被迫在敌人火力的逼使下退却下来。



3)战役结果

从早上7时打到12时,战斗很激烈。大清蒙古骑兵在战斗中表现得很勇猛,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多次冲向敌军阵营,进行英勇的战斗,不幸的是, 由于双方火力差距明显,而且清军名将僧格林沁指挥也出现失误,大清铁骑很快变成移动活靶,被联军射杀,八里桥上清军尸横遍野。





联军将领蒙托邦曾回忆:“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们的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作出了反击。”



据俄国公使伊格统计,当时清军投入约5至6万人,其中3万骑兵,死伤过半(清朝自己公布数据是死亡3000人)。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



4)战役点评

八里桥之战是英法联军与大清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英法联军不仅装备的有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还使用了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使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等最新战术。



大清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绿营军装备的是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还有明朝发明的抬枪,抬炮、劈山炮,以及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八里桥之战,清军伤亡过半,如俄国统计的清军6万人参战计算,伤亡就是四万多人,英法联军死亡5人,负伤46人,双方伤亡比接近800比1,创造了中华民族有记录以来最大伤亡比。





戚家军战绩:看看300年前明朝戚家军的战绩

南湾之战:歼敌281人,伤4人,无一人阵亡。解救百姓1200余人。





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戚家军伤3人,并解救被掳民众5000余人。





上峰令之战:全歼倭寇千余人。我方阵亡13人。解救百姓2400余人。



牛田之战:杀敌698人,我方无一人阵亡。解救百姓1000余人。 在冷兵器时代,戚继光能做到歼敌近700,己方无伤亡的成绩,堪称奇迹。



平海卫之战:杀敌2451,我方阵亡16人。解救百姓3000余人。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解救百姓800多人,牺牲13人 。





打蒙古:

1568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3万入寇,戚继光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3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



1575年,长秃率蒙古东部的兀良哈铁骑5万人寇明朝,戚继光率8000铳骑出塞包抄,全歼5万蒙古军,活捉长秃。



此外,林墩之战、葛塘之战、王仓坪之战、蔡丕岭之战,大小80余战,战必果,攻必克,最主要的是,和战绩相比,己方的伤亡也是十分微小。





英法联军指挥官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还让他当了参议员。

法皇提议再给孟托班年金5万法郎作为奖赏,但遭到了法国🇫🇷多数议员的反对。



法国🇫🇷议员们认为,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说:“在整个战役期间,我们只有十二个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给他那么高的奖赏!”



5八里桥战役启示录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时隔20年,清军不长记性,没有任何改进,继续挨打是必然的,还是那句古话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



警醒:

鸦片战争清粉不暇自哀,反而想拿明末军队开刷,幽默感十足,那就只能请他人替尔等哀之咯;他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将使后人复哀之也。有鉴于此,我们还是好好的替清粉哀之吧😄



可汗说事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武器装备没多好,人们往往认为清军火器不行是主要原因,但是恰恰是清军白刃战奔溃的更厉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清军战斗力简直是渣到了底,这跟民心,统治者的决心是有很大关系的,很明显清朝已无药可救,然而按照时间节点推算应该算是清中后期,还没到了清末期,同样的明朝中后期,明军的战斗力确是屈指可数的强,最有名的万历三大征,尤其跟日本一战号称20万大军的日本军队,被明四五万人打的屁滚尿流,使日本一百年不敢窥探中国,同样到了末期,明朝可以在海上打败荷兰人,葡萄牙人,虽然是惨胜那也没割地没赔款,没低头啊,现在有些满夷扯战损比明朝末期内忧外患没丢中国人的脸这一点所有的蛮夷就没比脸逼逼,再看看甲午战争八国联军那会儿打的那逼样,真替你们害臊,那还是经历了洋务运动装备出来的军队,洋枪大炮应有尽有,满夷还有逼脸逼逼么?


令狐清阳


百分之一万可以,19世纪的鸦片战争要想战胜英国,那必须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都都要秒杀英国等欧洲国家,即可。那我们来看看我们全宇宙第一大明王朝。

要讲明朝,那第一句必须是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凭这条祖训吊打中国及外国所有朝代。

经济上已经达到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巅峰,有历史教科书为证,清楚的写着,明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我不问萌芽和资本主义就啥区别,反正再给我大明50年,妥妥的资本主义必须形成。

政治上是我大明最强之处——内阁的制度,你别和我说明清的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顶峰,那纯属胡七八扯,我天子不上朝,全靠内阁,这样的政治,再给我大明50年,妥妥的君主立宪制就会形成。

军事上,大明的神机营,那就是现在新式陆军的雏形,大炮,机关枪等先进兵器已经出现,若不是满清入关,也不会失传,最牛之处在于天启大爆炸,根据各种历史证据,已经证明天启大爆炸的威力堪比2万当量TNT炸药,再给我大明50年,核弹必须出现。

文化上,我中华儒家文化已经达到巅峰,各种图书应有尽有,《永乐大典》乃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可惜毁于大火,要不然我拿出一本全套刺瞎你们。各国传教士穿行于我大明,要不是我大明危难之时向教皇救援被拒,我大明差一点点就被基督占领了。再给我50年,梵蒂冈都要迁往我大明国。对了,你们肯定又要说,海禁和文字狱了,那是满清的事情,我们拥有选择性失明,完全不知道。

你们总是说,领土侧面代表国家实力,我大明的领土小? 北到北冰洋,南到印度洋的地图是假的?连马六甲海峡都是我大明领土,当年郑和下西洋,发现非洲,发现澳洲,到达南极圈,一路航行,各族各国人民无不臣服,坚决要求做为大明附属,如今在非洲东南亚还有很多中国村,就是当时大明殖民地的证据。

我看了你们的评论,居然清一色认为,我大明不如满清,还打不过英国?我有理有据,有依有凭,就问你们服不服,是不是必须吊打英法?鸦片战争妥妥的必胜。何况再让我大明发展到19世纪,想想我都害怕。


曹小翔xixi


明军会败的很惨很惨!

明军与鸦片战争中的英军,完全是两个时代的军队。

明军还处在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英军是成熟的近代化军队,实现完全火器化。

从武器装备看,明军全面落后

先说枪

明军最先进的火枪是——鸟枪

这是一种火绳枪,顾名思义,就是靠火绳点燃发射药发射子弹的枪。这种枪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长度为2米左右,枪管为滑膛(也就是枪膛里没有膛线),训练有素的士兵每3分钟可以发射2发子弹。

鸦片战争中的英军装备的是撞击式燧发枪和火帽击发式步枪。(火帽击发式步枪,就是从燧石发火改成了用火帽发火)

相对于火绳枪而言,燧发枪、火帽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一分钟能发射2、3发子弹。

火绳枪对燧发枪,就好像三八大盖对AK47,那肯定必败无疑啊。

再说火炮:

明末的火炮,大部分都是仿造西方。包括各种型号的佛朗机,以及当时中国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红衣大炮都是西方火炮的仿制品,而且是比较落后的仿制品。即便是在明末,红衣大炮已经落后于同时代欧洲的火炮了,更何况是两百多年以后的鸦片战争,早就落后于时代了。

英军火炮的口径从几英寸到十余英寸,前装滑膛,以引信和燧石击发器击发,少量的火炮采用了雷汞底火,以撞针击发。炮身重量从几百斤、几千斤直至万余斤。从火炮种类上说,也可以分为长管加农炮、榴弹炮、臼炮和舰炮四种。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冶铁技术进步显著,为铸造高质量的火炮提供了高纯度的优质铁。所以英军的火炮膛压更高、射程更远、重量反而更轻。

在炮弹种类及质量上,英军装备的有实心弹、霰弹、爆破弹(也就是开花弹)等性能不同的炮弹,威力巨大。

幻想明军能够击败鸦片战争中英军,只能是自欺欺人。


上将嗳福斯


那直接就亡国了!

咱们来对比一下基本的军事实力,鸦片战争时,清朝不算民间的团勇,在籍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是80万左右。而明末的时候,明朝的卫所兵数量是惊人的260万。数量为何差距如此之大,不是因为大明有多富,而是因为在明朝士兵与其说是职业,不如说是阶级。卫所兵是朱元璋时期就设立的军队模式,相当于屯田制。士兵和军官都是世袭的,一代代的只能当兵。他们依靠国家给的田地自己养活自己,国家不再负担军粮和军费。刚开始的时候明军战斗力还是很高的,但是随着土地兼并和军队的腐败,土地都成了军官阶层的。而卫所兵则成了军官们的农奴,这还能有战斗力么。几十个倭寇撵着上千的明军打绝不是笑话,而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鉴于卫所兵打不了仗,后期明朝一些将领只能自己募兵,比如戚家军就是戚继光自己募兵得来的军队,戚家军战斗力高,但是饷银也是一般卫所兵的四倍左右,如果不是江浙富庶,他根本就供不起这支军队。所以戚家军不能作为明朝军队战斗力的普遍代表,因为这确实是特例中的特例。而作为明末官军的武力担当则要提到两支军队,一个是驻守大同和河北的“边军”,一个是辽东的官宁军,但这两支军队同样受困于明朝体制的束缚:

1、军人地位低下,在明朝军人的地位非常之地,同品级的武馆要向第好几级的文官请安问好,很多将领打仗经常是有功无赏,无过也罚,这样极为打击了军队的士气。而清朝则改善很多,无论是吴三桂还是曾国藩,只要能打仗就有赏赐,高官厚禄清廷是不会太吝啬的。而满汉八旗和绿营军官的地位也不低,提督和总兵不至于向明朝一样见个县令和知府还要低声下气。

2、指挥权的分撒,懂军事的人都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军事指挥官的反应和命令传达执行极为重要。所以无论平时再怎么以文抑武,分撒兵权。打仗的时候总要有一个总兵或者大帅专管部队权力。但明朝不一样,总兵后面有两位拖后腿的,一个是文官的监军,一个是太监监军,这二位一个负责记录军队的纪律和功劳,一个负责给皇帝打小报告。不摆平这二位爷,就是孙吴再生也不好使。天国的卢象升对此表示深有感触。

而这方面清朝也改善很多,毕竟清朝以武力起家,从努尔哈赤一直到乾隆皇帝整整快150年的时间里军事作战就没停过,所以对军队的指挥权的集中统一还是很有认同感的。无论是一度权倾西北的年羹尧,还是占据江南半壁的曾国藩,清廷就算要算计他们,也不在他们打仗的时候下绊子。这里面轻重缓急清朝比明朝把握的好。

3、战斗力始终提不上去。军队战斗力可不是像小说里讲的靠武将个人勇武或者找个神棍军师摆个王八阵就能打赢敌人的。那是要实打实的凭借实力,什么是实力啊,兵员、装备、训练、补给、作战预案、指挥官素质等等等等,是一个很复杂且科学的体系。可从以上哪个方面看,明军都不是拔尖甚至合格的。第一兵员,卫所兵是世袭的,只要不是残废就行,所以很多时候武将们没辙啊,只能把军饷克扣出来专门养一支小规模的精兵,也就是家丁们。一个万人规模的明军,能打敢拼命的估计也就是三五百家丁,吴三桂关宁军在编五万人,靠的住实际上也就是9000多精锐骑兵,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左良玉账面军队60万,为啥让李自成打的落花流水,就是以因为他连这9000人都凑不齐。第二装备,明粉嘴里的神器三眼铳实际上是火枪里最最原始的突火枪,比火绳枪差了一代,就这样还有质量低劣的炸膛问题。明军基本的盔甲和刀剑很多是自备的,基本就是样子货,家丁们倒是有一身好装备,可惜也只是少数。训练和预案就更别提了,永乐之后明军大规模的军事集训和演习基本没有,军队间的配合协作只能在战场上训练。而平时的演练里面有大量华而不实的所谓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才阵、四象阵,五行八卦阵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用来糊弄上官用的,没有实际的战术价值。补给就更别提了,老朱家算计军队算是到了骨子里,营地里一般就留三天的军粮,多了不让领。在河北打仗不用本地军队,从浙江调兵,浙江兵还要自己负责把军粮运到河北,这尼玛不坑人么。

综上的条件,咱们来看看鸦片战争时的英军,他们普遍的身体素质优于东方人,伙食上有大量的肉食补充体力,乘坐的是航速十几节的蒸汽轮船,手拿的是后堂填发的燧发枪,一分钟打三枪,射程两百米。论战争经验这支军队打遍世界,什么敌人没见过。论勇气,这帮龙虾兵能排队枪毙不眨眼,咬着后槽牙只等脸贴脸才开枪齐射,这种训练和勇气比任何明朝军队都不逊色。

综上,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让依靠精锐家丁和没有战斗力的农奴打仗的明末军队去打19世纪的英军,那只能是一边倒的屠杀。明朝只会比清朝亡国的更快。


留名斯基中将


这个问的就有点意思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最强悍的时候。清也不是软柿子。而且火器也是明朝普及的,只是到了清朝以后没有继续发展。才被其他国家超越,因为清朝当初用大刀,传统的箭打败了明超所以清朝觉得火器这个东西一般,当然也有人呼吁发展的。慈禧上台以后。大家都应该知道。女人大多数本就是享福的角色。一个女人祸害中国300不为过。这里没有说女性的意思。就事论事。戚继光就是有名的火器专家,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他的部队的配置,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了。满清后期就是典型国富民穷。不论任何朝代都会有强弱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